健康雜談(14)身體的陰寒
?黃
?(1)
?《黃帝內經》天,“陰陽,天地之道也”。自然界和人體的壹切復雜變化,都是陰陽對立、相互依存、互為根源的必然結果。
?人體的陰或陽過盛,主要是指“邪盛則實”的病理變化。“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是陽盛陰盛的病機特點。陰盛見寒,顯實寒,體質為陰寒體質。
?陰虛是指疾病過程中殷琦過多、功能失調或衰退、陰寒過度和病理代謝產物積聚的壹種病理變化。陰多則寒,多為感受寒濕所致,或暴飲暴食致寒,寒濕阻滯於中,陽氣不控陰,導致陰寒過盛。
?陰的特點是寒、靜、濕,所以陰過盛引起的寒性病變和濕、靜的象,表現為形寒、肢冷、食熱、口淡、苔白、脈遲。所以說“陰盛寒”。由於陰方偏高,常傷陽氣,會導致陽方下降,產生惡寒、腹痛、清解便溏等。這種陽虛是由於陰盛所致,所以也叫“陰盛為陽病”。從病機的變化來看,雖然陰盛之病也可分為陽氣相對不足和陽氣絕對不足,但由於陽氣主動,容易消散,陰寒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如體陽虛、陽氣不攝陰等。所以,其實當陰偏高時,往往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陽虛,很難明確區分相對虛與絕對傷。
(2)
?陰寒體質是當臟腑功能失調時,容易導致陰氣過盛、內寒的體質。往往由於飲食不當,寒邪入侵,年老體弱,臟腑功能失調,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寒氣內生,產生內寒之證,進而影響臟腑功能,易受寒邪侵襲。
?常出現面色蒼白,口唇蒼白,易疲勞,怕冷怕風,手腳冰涼,喜飲熱食,常腹瀉,月經後期,舌淡苔白,脈緊或遲。
1.寒邪禁錮於體內,抑制陽氣,所以寒性溫,手腳冰涼,疲乏,風寒,喜熱飲,喜食物。
2.四肢不溫,陰寒凝結,經絡不通,不通則痛。
3.如果太陽是精神,妳會看起來很蒼白。
4.寒邪困擾中陽,運化失職,故腸鳴腹瀉。
5.口淡、小便長、舌苔白,都是陰寒的表現。
6.脈遲或緊是寒凝血瘀的現象。
7.性格內向,精力不足,精神抑郁,容易疲勞。
?(3)
陰寒體質容易出現腹痛、痛經、關節痛等各種疼痛。,而且耐熱不耐寒。很容易看到臟腑經絡因寒凝而發生相應的病理變化,但看到的是不同的證候。還涉及心脈、肝脈、胃腸道、子宮的寒凝,寒犯肺,寒阻經絡。治療方法應該是溫中散寒。中醫藥方可以找中醫咨詢,對癥治療和調理。
?陰寒體質的調理原則是溫陽散寒。平時飲食要註意溫腎散寒,健脾溫陽。時刻註意護理改善陰寒體質,預防疾病。
1.陰寒體質的人要多吃壹些保暖的食物:①糧食面粉、高粱、糯米等。;2肉類羊肉、雞肉、狗肉、公雞等。;3韭菜、芥菜、香菜、南瓜等。;堅果,如核桃、松子、腰果和花生;桂圓、花生、大棗、核桃、桑葚等4種水果;煮熟的蘿蔔、白菜、芹菜、青菜也要適當食用,避免進補過度、上火。青菜可以用姜、蒜、辣椒等辣味調料炒。黃芪和枸杞可以作為燉菜和湯的配料。
2.日常生活中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長時間熬夜,每天晚上睡前堅持用艾蒿水泡腳。有規律的生活,戒煙戒酒。
3.心理調養結合談心、飲食、運動等調養,放松情緒,減少憂慮。
4.為了健康而運動,適量運動,避免感冒之邪。不適合長時間遊泳,運動應該做壹些溫和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太極拳、健身操等。不要過度運動,少做高強度運動,大量出汗會起到反作用。
5.四季保健壹年四季都要註意重點部位的保暖,如腰、肩、腹、膝。睡覺的時候,即使是夏天,也要蓋薄自己入睡。夏天不適合長時間吹空調。女同胞冬天最好不要穿露臍裝、低腰褲、超短裙、靴子和裙子。
?(4)
陰寒體質的人,除了日常生活和季節保養外,還可以結合中醫的其他養生方式。
1.藥膳。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9g)、生姜(15g)、羊肉(500g)。當歸、生姜、羊肉切片,水煮收汁過半,溫服,每日三次。功能:溫中補虛,散寒止痛。
2.藥膳粥。黑糯米血粥。黑糯米100g,山藥5g,紅棗30g,桂圓10,紅糖適量。大棗洗凈備用。桂圓去皮洗凈備用。將黑糯米洗凈,加入紅棗、山藥、桂圓煮粥,根據口味加入適量紅糖。具有益心脾、補氣血的功效。
3.藥茶。食欲不佳,反酸,隱隱胃痛,腹脹腹瀉,可以吃喝生姜大棗茶。痛經宮寒喝紅糖水。大棗白糖湯(10大棗,生姜5片,白糖過量,每晚煎茶)對改善手腳冰涼有很好的效果。
4.艾草。艾灸關元、湧泉、腎俞。痛經和宮寒可以艾灸三陰交穴。食欲不振,反酸,胃痛隱隱,腹脹腹瀉,可以艾灸足三裏,中脘,神闕。
5.足浴。堅持將艾葉、花椒、生姜煮沸泡腳,溫經散寒。
6.按摩。揉湧泉穴和龔毅穴,按揉氣沖穴,拍腎俞穴。
清代著名醫學家黃元禦在《四賢源流》中說,“濁氣不反,則陽下化陰,陽根潛而不飛;氣不困則陰升化陽,陰之根藏而不下。互相紮根,上下包圍,都是扁平化的人。”清氣下陷,陰升陽虛,不平,偏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