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有必要做腸鏡嗎?
腸鏡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當然,正常人不需要做腸鏡。畢竟腸鏡不是很簡單的臨床檢查。需要兩天的清淡飲食和兩天的瀉藥來準備。所以腸鏡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臨床上腸鏡類似胃鏡,是在直視下觀察腸道內部情況,所以腸鏡是發現早期腸道腫瘤、息肉、腸癌最簡單有效的臨床檢查方法。
8.40歲以上的人安全第壹,最好定期做個胃鏡健康檢查。
9.如果血液檢查顯示腫瘤標誌物升高,還建議常規檢查胃腸內窺鏡檢查。
所以我們來看看我上面說的。如果沒有以上表現,40歲以後可以體檢。
30歲的人有必要做腸鏡嗎?我是胃腸外科的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說腸鏡,主要是指腸鏡。腸鏡壹般只能觀察全部結腸和直腸,以及末端回腸的壹小部分。主要診斷為大腸癌、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癌、克羅恩病、腸道出血等。
如果是普通人,沒有癌癥、慢性腸炎、寄生蟲等家族史,也沒有任何不適,就不需要做腸鏡檢查。對於壹般人群,如果想做癌癥篩查,建議45歲開始第壹次結腸鏡檢查。
對於壹個30歲的人,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我建議結腸鏡檢查做出明確診斷:
(1)反復便血
便血尤其是暗紅色大便的患者,血便混在壹起需要小心腸癌或腸息肉。還有粘液膿血便,並伴有腹痛、發熱等癥狀。小心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腸病,腸鏡也是需要的。
大便潛血陽性患者應首先檢查胃鏡,確定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沒有問題,可能需要結腸鏡檢查。
(2)腹瀉或便秘
排便習慣改變,長期腹瀉,大便不規則,或者便秘,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需要引起重視。
(3)診斷出腸息肉、慢性腸炎、炎癥性腸病等癌前病變。
結直腸息肉患者,息肉切除後,需要檢查是否切幹凈,有沒有新的息肉。還有慢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癌前病變患者。有必要定期復查腸鏡,以監測治療效果,防止癌變。
(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綜合征的家族成員。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綜合征是兩種遺傳性腸癌綜合征。因為基因異常,癌癥發病時間提前。如果確診為這兩種疾病,應盡早開始定期腸鏡檢查。
(5)原因不明的消瘦患者
如果妳突然瘦了很多,食量也沒有減少,找不到明確的原因,也要考慮做腸鏡,看看有沒有腸癌的可能。
(6)慢性腹痛患者
腹痛是壹種常見的癥狀。如果患者有慢性腹痛,找不到病因,可以排除膽囊炎、膽囊結石、闌尾炎、胃炎。考慮到腹痛與大腸有關,建議做腸鏡檢查。
(7)其他檢查提示腸道有疾病。
比如體檢時發現腫瘤標誌物CEA升高,找不到明確原因,需要腸鏡明確診斷。或者腹部彩超、CT等檢查,直腸指檢,發現腸道疾病,需要進壹步確診,需要做腸鏡。
除了這些情況,還有其他情況可能需要腸鏡檢查,比如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如有疑問,歡迎關註咨詢。
30歲有必要做腸鏡嗎?答案是:如果沒有什麽異常,結腸鏡檢查是沒有必要的。
從腫瘤篩查的角度來說,所謂的腫瘤篩查是針對無癥狀的“健康人群”。沒有必要不分年齡不分青紅皂白地檢查腸鏡。根據相關指南推薦。壹般風險人群可以考慮在45歲以後開始結腸鏡篩查。如果沒有發現異常,可以每10年做壹次。如果發現異常,會進行治療或隨訪。然而,結腸鏡檢查並不是唯壹的篩查方法。根據指南的要求,45歲至75歲的壹般風險人群可以考慮做壹年壹次的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或高靈敏度的愈創木脂糞便隱血檢測;或者每3年做壹次多目標糞便DNA檢測;或者每5年做壹次CT結腸鏡或乙狀結腸軟鏡檢查;當然,腸鏡也可以每10年做壹次。這意味著在第壹次檢查中沒有發現異常。如果發現異常,當然要根據發現的異常來確定處理和復查的時間間隔。從75歲到85歲,需要根據當事人的喜好、預期壽命、健康狀況和既往篩查史來決定是否繼續篩查。如果妳決定繼續篩查,妳也可以遵循上述篩查計劃。85歲以上者,壹般不建議繼續篩查。結腸鏡檢查的高危人群,篩查年齡可適當提前,篩查間隔時間更短。
如有任何異常,如便血、大便形狀異常、長期便秘或腹瀉或兩者兼有,則有必要進行診斷。當然不限年齡,30歲就要做,甚至孩子也可以考慮做腸鏡。
我是小英醫生。結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結直腸癌的最佳檢查。早期結腸直腸癌可以是無癥狀的。正因為如此,很多朋友擔心會不會得大腸癌。他們才30歲。妳想做結腸鏡檢查嗎?
腸鏡只能檢查結腸和直腸的病變,不能檢查小腸的疾病。因為鏡子是通過肛門進入的,所以只能進入大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腸。大腸裏都是糞便,檢查前壹定要吃瀉藥。按照預約時間,醫生會給妳瀉藥,壹定要拉幹凈。如果不能把它們拉幹凈,也會影響醫生對大腸內結構的觀察。萬壹影響判斷,漏掉壹個小癌,那就麻煩了。所以壹定要按要求吃瀉藥,做好胃腸道的準備。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進行結腸鏡檢查
1.反復便血
反復便血呈鮮紅色,說明消化道出血。紅色的血是結直腸出血,黑色的是上消化道出血。不管妳大便有多少血,妳都應該做結腸鏡檢查。
2.反復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
反復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也可能是結腸癌的癥狀。很多老年人會便秘,會誤認為是單純性便秘,卻不知道自己得了結腸癌。有很多情況是癥狀出現幾個月才去看醫生。
3.有結腸癌家族史
任何有結腸癌家族史的人,無論是父母、表親還是堂兄妹,都應該警惕。如果妳也有腸胃不適,不做腸鏡也可以放心。
4.沒有明顯誘因明顯減肥。
無明顯誘因減肥,體重減輕5kg以上。註意癌癥的可能性。如果妳最近壹直在努力,吃不好,心情不好,導致體重下降,這個不算。
以下病例為64歲男性,上腹部不適2個月,大便不暢5天。他最近體重下降,CEA明顯升高。有經驗的醫生聽到這個病史,第壹個想到的就是結腸癌。果然CT發現結腸癌伴有肝臟多發轉移。
其實每個醫生對於什麽時候開始腸鏡檢查都沒有確定的答案。有人說妳需要45歲以後做,有人醫生說妳35了。但也有人30歲才發現結腸癌。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實在不放心,30歲做個腸鏡篩查也無妨。如果可以的話,三五年後可以回去復查。我還不如去,而不是擔心是否去。
先說結論:30歲,如果沒有特定的身體癥狀或不適,就不需要做腸鏡檢查,而如果有長期腹痛、腹瀉、便秘或其他下腹部不適,有條件的話就要做腸鏡檢查。所以要講事實,不能壹概而論。
那麽如題主所問,30歲有必要做腸鏡嗎?我們來分析壹下考試的推薦年齡和優缺點。
結腸鏡檢查的推薦體檢年齡
經常看我科普文章的朋友應該很熟悉我的第壹次腸鏡檢查的推薦年齡:35~40歲,也就是說,35歲以後即使胃腸道沒什麽異常,最好也做個胃鏡腸鏡作為體檢。我來說說推薦這個年齡段的依據和理由:
數據顯示,4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息肉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發表在《中華消化內鏡雜誌》上的壹篇文章將體檢和腸鏡按照每10歲分組,通過統計息肉的檢出率,分析息肉生長與年齡的關系。結果顯示,這些人群的息肉檢出率從40-50歲組的19.77%上升到70歲組的48.15%。可見年齡是腸息肉生長的因素之壹。
結合以上數據,根據另壹篇關於腸腺瘤性息肉癌變的文章,腺瘤性息肉生長至癌變壹般需要5~15年。我建議第壹次無癥狀體檢腸鏡應該在35-40歲之間進行。
結腸鏡檢查的利與弊
回頭看看今天的問題,既然腸鏡是推薦35-40歲無癥狀體檢,那麽30歲肯定早了點,真的沒必要檢查。不過我平時鼓勵關心自己健康的人,所以我就在這裏說明壹下我眼中腸鏡的利與弊,然後受試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是否有必要做。
首先,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壹定的風險。因為腸鏡是壹種侵入性的檢查方法,風險是不可避免的。理論上腸鏡的並發癥有腸穿孔、腸黏膜出血、腸系膜撕裂、感染和心腦血管事件。由於腸鏡技術的發展和去汙系統的完善,上述並發癥發生的概率極低。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概率低,但還是發生了。每年都有關於腸穿孔或心腦血管事件的病例報道。所以,要不要做檢查,首先要看妳能不能接受檢查帶來的風險;
其次,結腸鏡檢查從準備到完成都會引起壹些感覺不適。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是必要的,做好腸道準備是保證腸鏡檢查順利進行的關鍵。由於需要喝大量的水來配合清腸的準備,同時還需要保持空腹直到檢查結束,所以很多人在清腸的準備上是壹蹶不振。如果不選擇無痛腸鏡,檢查過程中很大概率會出現腹脹、腹痛等常見反應。所以在選擇腸鏡檢查前,也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看看自己是否能承受這些不適;
最後,排除以上兩個所謂的缺點,腸鏡越早做越好。從我的實際臨床經驗來看,我檢測過的進展期腸癌患者中,年齡最小的是28歲,我當時就驚呆了。所以,如果妳能接受以上兩種風險或不適,就要盡早做腸鏡檢查。雖然沒必要壹個月做壹次,但是1~2年壹次對身體完全無害。
結腸鏡檢查疾病的體檢策略
綜上所述,如果讓我說30歲該不該做腸鏡,我會說的具體壹點:
如果是健康人,30歲做預防性腸鏡有點早。因為從大數據來看,腸息肉或者惡性腫瘤在中年以後就開始有征兆了。但如果妳能接受腸鏡的壹些風險或不適,盡早進行健康檢查是沒有壞處的。如果發現問題,可以盡快處理。如果沒有問題,妳就會豁達,就會快樂。
但如果是長期腹痛、腹脹或排便習慣改變,甚至長期便血的人,那麽無論年齡多大,都要在短時間內做腸鏡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由此,我們也可以將這壹思路推廣到其他體檢中。要先了解檢查的目的,再了解檢查的弊端,如檢查體驗、並發癥、風險等。根據醫生的建議,我會結合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再決定是否做這種檢查。這樣既能防止身體因頻繁過度檢查而受損,又能適時進行體檢,避免疾病的進展和惡化。
最後,請記住壹句話,所有涉及身心健康的事情都要“在事實、人的基礎上討論,分清利弊,遵醫囑。”
(完)
參考
1趙,,單勇奇,等.大腸癌平均危險人群中息肉和腺瘤的檢出率及年齡分布[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14,31(2):64-68。
2李進,孔令斌,黃植誠。大腸腺瘤性息肉癌變機制的研究進展[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6,39 (3): 196-201。
腸鏡是鑒別腸道疾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檢查方法,對腸道疾病的診斷和腸癌的預防有很大的幫助。腸鏡的出現和普及,使腸癌更容易在早期發現,為腸癌和其他腸道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充分的診斷依據。
雖然腸鏡是預防和診斷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必須接受腸鏡檢查。但是對於30歲以上的人群來說,做腸鏡還是很有必要的。小柯有以下意見和建議:
首先,沒有任何疾病的30歲健康人群沒有必要做腸鏡檢查,因為根據易患腸癌和易患腸道疾病的年齡,腸癌和腸道疾病的發生仍然集中在40歲以上的人群,所以30歲健康人群沒有必要做腸鏡檢查。
但是,如果30歲有以下癥狀,還是需要做腸鏡檢查:
1.長期腹瀉和便秘持續並復發:腹瀉和便秘有時交替出現。對於長期有腹瀉、便秘癥狀的30歲人群,應積極進行腸鏡檢查,確定是否有腸道疾病。
2.便血:便血也是腸道疾病的常見癥狀。痔瘡是臨床上常見的引起便血的疾病,但臨床上也有將腸癌誤診為痔瘡的情況。因此,當長期出現便血癥狀時,應去醫院做詳細檢查和腸鏡檢查,以免漏診腸癌或其他腸道疾病。
3.粘液便和膿性血便:這兩種癥狀的出現,大多說明患者腸道存在感染和慢性炎癥。另外,像腸息肉、腸癌,也會有上述表現,所以有粘液便、膿血便的患者要及時做腸鏡檢查。
4.結直腸癌手術或腸息肉切除術後的復查:結直腸癌手術及腸息肉切除術後的復查有助於了解患者術後恢復情況,也可以達到對復發進行有效的早期治療。
5.家族中有腸癌的人:大部分癌癥都是由這樣壹個因素遺傳的,所以對於家族中有腸癌的人,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腸癌的人,壹定要做定期體檢。
存在於以上五個點的30歲人群,要做腸鏡檢查。此外,腸鏡也有禁忌癥,如肛門直腸嚴重感染、各種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
妳好,腸鏡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盡早發現結直腸疾病,早期篩查腸癌。對於30歲的人來說,腸鏡檢查應該提上日程,因為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腸癌在年輕人(30歲)中發病率較高,且多為低位直腸癌,壹般直腸指檢即可發現。所以如果有消化道癥狀,比如便血,或者大便習慣改變,要盡快去醫院,直腸指檢和腸鏡都需要做。另外,如果妳有腸癌家族史,有癌癥史,有腸腺瘤或息肉史,或者有粘液血便,慢性腹瀉或便秘,都屬於高危人群,要做纖維結腸鏡檢查。因為即使是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對早期大腸癌的診斷陽性率也很低,所以結腸鏡檢查即使是年輕人也是必要的。
胃腸鏡是診斷消化道疾病的良好方法,是臨床的金標準。資深醫學人士稱之為消化道的保護神。
但胃腸鏡檢查不是常規體檢項目,有檢查指征。例如:吞咽困難、腹痛、反酸、消化不良、惡心、嘔血、腹瀉、大便性狀改變……等等。
所以應該由醫生來決定,而不是由年齡來決定。
另外溫馨提醒:檢查前檢查乙肝表面抗原是否陽性,以決定檢查時間;需要禁食八個小時以上。上午,檢查人員不吃當天的早餐,下午,檢查人員不吃當天的午餐;如果之前有過其他檢查,如胃腸道鋇餐檢查、腹部ct或胃鏡檢查,壹定要將檢查報告和病理報告提交給醫生參考;傳統的胃鏡檢查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檢查難以進行。無痛胃腸鏡技術給消化道患者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任何時候檢查都是必須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事。現在各種疾病都可能在任何年齡發生,尤其是癌癥逐漸年輕化!我們醫生建議:如有問題,及時做相關檢查,必要時復查。沒必要過度緊張,多重檢查!
是否有家族史和臨床癥狀,如便血無痔、不明原因腸梗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