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人工養殖技術
中國林蛙是壹種珍貴的青蛙,具有食用、藥用和滋補的功能。與猴頭菇、熊掌、飛龍並稱“文房四寶”,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雌性青蛙的輸卵管制成的青蛙油(林蛙油)被譽為軟黃金,是世界公認的滋補品之王。《本草綱目》、《中醫通誌》、《中醫大辭典》、《本草圖說》、《日本本草》中都有記載。哈蟆油具有補腎填精、滋陰潤肺、健腦益智、補氣血、抗衰老、抗癌、消炎美容等特殊功效,常用於體虛、病後失調、精神不振、心悸失眠、盜汗、咳嗽咯血。中國林蛙油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占總量的56.3%,純蛋白質占40.7%。此外,還含有蛙醇、多糖、磷脂、維生素、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多種激素。中國林蛙油還含有17-雌二醇、17-羥基甾醇脫氫酶、膽固醇、維生素A和少量。
從中國林蛙皮膚中提取的保濕因子,添加到化妝品中,具有極佳的保濕效果。從中國林蛙卵中提取的低分子量活性物質可用於生產美容產品,可抑制人體皮膚衰老。蛙頭、蛙肝、蛙皮等部位是制作美容保健食品的絕佳原料。
提取林蛙油的副產品,如肌肉、內臟、骨頭等。,也可作為珍貴毛皮動物的精飼料或浸泡後入藥。
中國林蛙除了藥用、保健、美容和飼料價值外,在東南亞和我國東北三省已得到充分認可,具有純天然綠色食品的食用價值和廣闊的消費市場。
中國林蛙因其營養價值高,俗稱“大補”;因其專營昆蟲食品,又被稱為“純綠色食品”、“農林守護者”,近年來市場表現出巨大的需求和商機。由於其較高的藥用和保鍵價值以及獨特的純綠色野味食用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和開發利用,導致林蛙產區的人們對這種野生資源采取各種滅絕性的獵殺,使得這種珍貴的野生資源逐年減少,日益枯竭,成為壹種產需失衡的瀕危物種。
2.中國林蛙
中國林蛙屬於兩棲綱、無尾目、林蛙科、林蛙屬。1940年,金波和龔琳將東北、華北和華西的中國林蛙合並為壹個亞種——中國林蛙,中國亞種。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省份,如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等。還分布在安徽、江蘇、四川、湖北、山西、陜西、寧夏、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省份,以東北三省為主要產區。
中國林蛙是我國稀有的具有藥用、食用和保健功能的青蛙。與猴頭菇、熊掌、龍飛並稱“文房四寶”。被視為深山老林之寶,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國家環保局和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中國林蛙的人工飼養管理和圈養試驗,到80年代末,已經建立了壹套成熟的半人工飼養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展了全人工養殖試驗研究,使中國林蛙生產進入集約化、產業化、高密度、短周期的新階段。中國林蛙的大規模養殖不僅滿足了市場對林蛙油的需求,也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中國林蛙的價值。
●藥用價值
中國林蛙油,雌性中國林蛙的輸卵管,是壹種名貴的中草藥,尤其是中國林蛙,體積大,含油量高。林蛙油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林蛙醇,具有“補腎填精、潤肺養陰”的功效。專治腎虛、氣虛、精力減退、記憶力減退、產科出血、產後缺乳、神經衰弱。中醫認為可以治療“小兒疝氣、止痛、解乏、祛濕解毒、利水消腫、勞嗽”,有滋補肺腎的特殊功效。目前,人們還從卵巢中提取出可用於制備抗昏迷藥物的物質,並已應用於臨床實驗。此外,還從中國林蛙皮膚中成功提取了壹種具有醫用廣譜抗菌作用的分子肽,正處於實驗室實驗階段。
●營養價值
中國林蛙油的蛋白質含量為76%,含有20多種氨基酸,其次是脂肪和糖。此外還有多種礦物質:鈣5.75%,磷0.0525%,鐵14.65%,鉀16.52%,鈉3.56%;富含維生素A、B、C及多種激素,含347卡路裏/100g熱能。中國林蛙是壹種美味的食物,它實際上是壹種食用和使用都很經濟的動物資源。蛙肉和蛙籽是餐桌上的佳肴;青蛙皮膚富含透明質酸,是很好的保濕因子,具有很大的養生、美容、保健價值。內臟和骨頭可以做飼料。
●經濟價值
雄性成蛙價格1元/蛙;雌性成蛙價格7-15元/只。目前在黑龍江省鐵力市,中國林蛙油價格在2800 ~ 4200元/斤,南方市場較高。中國林蛙油在國際市場上壹直供不應求,價格壹直居高不下,達到1500美元/公斤。
●社會價值
東北是中國林蛙的自然分布區,森林資源豐富,所以東北的林蛙是中國林蛙的最佳品種,尤其是林蛙油,是純天然的珍貴藥材。東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50%以上的林分適合林蛙養殖。在林蛙資源日益減少,林蛙產品供不應求的形勢下,大力開發林蛙資源,培育和扶持林蛙養殖,對於繁榮林業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寬人員分流渠道,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生態效益
據統計,1只林蛙在1年裏可以捕食3萬多只害蟲。它專門研究活著的昆蟲和蠕蟲。通過胃部檢查,發現中國林蛙胃內有近60種食物,包括6綱13目,其中以昆蟲綱為主。它們主要是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雙翅目和半翅目,其次是蛛形綱、軟體動物和蝸牛。中國林蛙主要生活在針闊混交林中,林區害蟲能滿足其生長所需的大量食物。中國林蛙幾乎不加選擇地捕捉其力所能及的所有昆蟲,因此也被稱為“森林衛士”,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特別是對林區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4.中國林蛙的養殖前景。
●技術方面
中國林蛙的養殖始於20世紀50年代。半個世紀以來,隨著人們對中國林蛙需求的不斷增加和野生中國林蛙數量的急劇減少,國內外市場上中國林蛙供不應求,於是各地逐漸興起人工養殖,並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後期出現了兩次養殖高潮。在林蛙養殖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由於蛙農技術經驗的缺乏和壹些人的盲目投機,養殖失敗的例子不斷出現。於是,很多人對人工養殖林蛙產生了懷疑,甚至有人壹說起人工養殖就說全是騙子。但從鐵力的實際養殖情況來看,上述觀點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
近年來,在東北林業大學專家的指導下,鐵力市通過不斷摸索實驗,基本解決了中國林蛙養殖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截至2004年底,鐵力市共有人工林蛙養殖場103個。2004年,鐵力市各類養殖戶投卵48000余枚,孵化蝌蚪2900萬只,平均孵化率60%,畸形幼蛙約2000萬只,平均變態率70%。壹年生幼蛙總數約為265,438+。與半人工養殖3%的捕獲率相比,全人工養殖回收率提高了近15倍。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也出現過林蛙死亡的情況,有的甚至全部死亡。但據我們調查研究,這些主要是由於蛙農經驗不足,或者人工管理措施不完善,防病不及時造成的。因此,從鐵力的實際情況來看,人工養殖中國林蛙在技術環節上是完全可行的。
●質量。
目前很多人對完全養殖的林蛙的蛙油質量有疑問。他們指出,由於餌料單壹,人工養殖的林蛙營養成分不如野生的。甚至有人提出,人工養殖的中國林蛙只適合食用。但是根據野生林蛙和養殖林蛙的蛙油營養成分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兩者的營養成分沒有明顯的差異。此外,我們還發現部分地區的蛙油鉛含量超標。因此,與野生林蛙油相比,林蛙油不僅品質不差,而且無汙染,更安全。
●市場方面
目前我國林蛙的深加工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開發的產品只有林蛙口服液、冰糖林蛙飲料和蟲草林蛙膠囊。因此,有人擔心,如果中國林蛙的人工養殖進入產業化階段,人工養殖的中國林蛙數量是否會急劇增加,中國林蛙的市場需求是否會達到飽和。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隨著中國林蛙產品深加工研究的深入,中國林蛙將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需求量也將不斷增加,成為營養保健品、醫藥、化妝品等各個領域不可或缺的原料。近年來,東北林業大學鐵力中國林蛙研究所先後開發了中國林蛙養生美容酒、中國林蛙兒童營養液、中國林蛙速溶咀嚼片等。這說明中國林蛙在上述行業的發展是完全可行的。因此,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林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利益。
中國林蛙養殖投資少,效益高。以壹個年產5萬只林蛙的小型人工養殖場為例。生產周期2-3年。它需要種植80對青蛙,建造5個100平方米的青蛙圈,以黃粉蟲和蠅蛆為主要餌料,以天然昆蟲為輔料。總投資僅4萬元,可銷售2 ~ 3萬只商品蛙,利潤6萬元。
●政策方面
目前,國家公布了包括中國林蛙在內的54種允許放開的野生動物,為中國林蛙的養殖提供了政策保障。此外,針對我國野生動植物繁育和貿易現狀,國家林業局出臺了《關於促進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野生資源保護、促進野生動植物培育和合理開發管理、建立有效市場準入等指導性措施,為林蛙等野生動植物的合理開發管理指明了方向。
因此,中國林蛙的發展潛力巨大,養殖前景可觀。
5.中國林蛙的形態特征。
RanachensinensisDabid在中國當地的叫法有蛙、蛙、黃蟾、油蟾等。在動物分類學上,中國林蛙屬於脊索動物、脊椎動物、兩棲綱、無尾目、蛙科和林蛙科。
中國林蛙體寬而短,頭扁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部略突出於下唇。壹對鼻孔,位於口鼻部後面,靠近口鼻部。耳膜圓而突出。前肢短而細:指尖略尖,手指細長。手指長度的順序是3,1,4,2。關節下面的腫瘤很明顯。第三、四指指根下有腫瘤:掌內突圓而大,掌外突小而長。後肢發達,伸直向前伸展,脛距關節超過眼睛;跖骨內側突起明顯;趾間蹼呈膜狀,蹼邊凹陷;趾長序列為4,3,5,2,1;第三和第五個腳趾幾乎壹樣長。
中國林蛙皮膚略粗糙,背部和側面有小疣粒,排列不規則。在幼體後部,有壹個明顯的長顎腺向後延伸至前肢基部;背側皺襞不直,在耳膜上方向外側傾斜,然後向中線輕微皺襞,再向後延伸至胯部,在顳部形成之字形。腹部的皮膚很光滑。
中國林蛙的體色差異很大,不同季節、不同產地都不壹樣。典型的體色,在冬眠和產卵期間,身體背部和兩側呈深褐色,部分個體呈土黃色或灰色,帶有褐色斑點。鼓膜上有三角形黑點;兩眼之間常有黑色條紋,或腦後有“八字形”黑點;壹些背側褶皺呈棕紅色;背部和體側的壹些疣粒被黑色包圍;四肢背部有明顯的黑色條紋,個別不明顯;前臂基部的腹面通常有壹個長長的黑點。腹面乳白色,腹部後部和大腿腹面淺黃綠色。雄性腹面的典型顏色是白色帶褐色斑點,有的褐色斑點較多,有的褐色斑點較少。男性個體也有壹對咽下內聽囊。
卵成簇,直徑1.5-1.8 mm,動物極棕黑色,約占卵面的2/3,植物極灰或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