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睡眠的重要性是什麽?
明代陳繼儒《珍珠船》說:“睡眠是眼睛的食糧。七天不睡,眼睛就幹了。”古人的睡眠有時就像行為藝術,唐宋傳奇人物陳摶(陳僖儀)達到了睡眠的巔峰,有時壹睡就是好幾年,俗話說“睡在黑暗中,無夏無冷無年”。陳僖儀後來因為睡眠而長生不老。宋朝的時候,寇朝義曾經學過和陳僖儀睡覺,只學了壹點皮毛,就已經是天才了。劉垂範看望寇朝義。寇每次睡覺都鼾聲大作。劉回來說:“寇先生睡在音樂裏,這是壹首用兩個鼻孔吹奏的夢鄉曲。”人們問:“妳有分數嗎?”劉用濃墨在紙上作畫,稱之為《混沌譜》。
古人的睡眠讓現代人看著很羨慕。古代很多人經常犯困,通宵不睡,隨時睡覺,想睡就睡。《列子》記載黃帝白天睡覺,夢遊華胥國;諸葛亮睡了個飽就醒了,伸了個懶腰,念叨著:“誰先做夢我知道,我壹輩子都知道。”草堂春眠,窗外壹日遲遲”;陶淵明說:“五六月中旬,我躺在北窗下,涼風來時,自稱西帝大師。"
古人有壹種睡覺的方式。
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看到了睡眠對於養生的重要性。1972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壹批漢簡,其中有醫書《十問》,揭示了當時人們對睡眠的認識:“壹朝不臥,百日不在。”
至於什麽時候睡,怎麽睡,古人也有自己的見解。
中國保健專家有過很多有益的睡眠保健方法,簡單有效。經絡睡眠是睡眠養生的方法之壹,其方法是每天午夜(23-1 pm)和中午(11-13 pm)兩次入睡。因為在經絡處,陰陽相遇,體內氣血極度不平衡,此時躺著不動可以避免氣血受損。古人把睡眠的時間規律總結為:“春夏宜早起,秋冬宜宴眠,忌宴後雞鳴早。”
也就是說,在古人看來,睡覺的時間最晚不應該過午夜,也就是23: 00到65438+次日淩晨0: 00。明代謝的《五雜記》中也說:“夜讀不應反季”,“蓋人之時,血盡歸心。睡不著就會因為耗血而生病”。那意味著,妳不能學習超過壹個小時。如果熬夜學習,會嚴重透支身體健康。
另壹方面,古人提倡“早起”。據蔣《宋實錄·園》記載,保持著良好的睡眠習慣,“晚睡五鼓起”。但是,對於需要上早朝的臣子來說,卻很難。他們必須比皇帝起得早,所以有“臣子待五漏漸冷”之痛。這個時間段現在是淩晨3點到5點。
睡姿如弓,古人講睡姿。
至於睡姿,古人也是很講究的。清代李慶元的《長生訣》提出“狗要臥如狗”,說:“狗為物,臥地亦恒,身側,前腳伸後腳卷,頸直,使五臟六腑放松舒展,而脈調勻,氣血周行,可暢通無阻。氣行四周可清,清而平和,神心安定。如果妳這樣睡著了,魔鬼就不能打擾它了。這也是它的目的。”
李的話可以說是對古訓“安眠如弓”的壹種詮釋,要求人側臥、彎腰、屈膝、手拉手,活成母親腹部的形狀,使四肢、筋骨得到充分放松,精氣得以藏於內,才能安然入睡。
在各種睡姿中,古人提倡側臥。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女方·道林修煉》中提到:“單膝跪地,益人之力,勝人之戰。“中國的道教也提倡這種觀點。在《道藏·雜景源》壹書中有這樣壹句話:“仰臥而睡,可能失精,所以要側身而臥。“還有壹個問題是身體向哪個方向傾斜。古人認為向右側臥更好,有人甚至稱之為“吉祥睡眠”。"清代曹廷棟在《老恒言》中的《安眠》壹文中說:"飯後欲臥,宜右側放松脾氣。"
古人要睡得安穩,睡覺是禁忌。
為了睡得更舒服,古人甚至有關於睡覺的十大禁忌。
(1)不要仰著睡。古人雲:“睡不膩,感不膩。”睡覺的時候膝蓋要側彎,這樣精力才不會分散。當妳醒來時,妳應該伸展妳的活動,這樣妳的血液就會循環。仰臥的話,身體會不舒服,肌肉不會放松,手容易放在胸前,會引起更多的噩夢,影響呼吸和心跳。
(2)不用擔心睡覺。睡覺的時候壹定要全神貫註的安心睡覺,不要想這些。古人雲:“先睡,後睡。”這是壹個良好睡眠的重要秘密。如果妳睡後再去想,甚至是擔心、擔憂,不僅會失眠,對身體的傷害也比白天更大。
(3)睡前不要生氣。《蘇文巨痛論》說:“怒則生怒,喜則生怒,悲則生怒,懼則生怒,思則生怒。”任何情緒上的重大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紊亂,從而導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不要生氣,也要防止任何情緒激動。
(4)睡前不要吃東西。臨睡前吃東西容易增加腸胃負擔,不僅影響入睡,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果妳在睡覺前感到饑餓,妳必須在飯後休息壹會兒。如果晚上躺下後在床上吃東西,對身體更不好。
(5)睡覺時不要說話。古人常說“食不言,睡不言”,中醫認為肺是五臟之冠,主要發聲。當壹個凡人躺下時,他的肺會匯聚。如果他在這個時候說話,就很容易消耗肺氣,就像時鐘在走完。他不吊就發不出聲音。此外,睡前說話也會讓妳感到興奮和活躍,從而影響睡眠,導致失眠。
(6)不要躺在燈光前。睡覺時對著光,會使情緒不穩定,不僅讓人難以入睡,還容易驚醒。
(7)不要躺在爐子上。如果頭對著爐子睡覺,容易上火,頭重眼紅,或者生癰腫疔瘡,容易感冒。《瑣碎錄》說:“不能先臥火旁,恐傷腦。”而且因為溫度太高,睡覺後容易被拉開,反而著涼;或者晚上起床,也容易感冒。
(8)睡覺時不要張嘴。孫思邈說:“躺在液體裏閉上嘴是保持活力的最好方法。張著嘴呼吸有很多弊端,不僅不衛生,還容易被冷空氣刺激肺部,胃也容易進涼氣。
(9)睡覺時不要掩面。如果蒙著臉,會使人呼吸不暢,吸入大量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對身體極為不利。所以《三搜歌》中有“臨行前必講,夜不復誦”之說。
(10)不要在風中撒謊。睡覺後,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感冒的侵襲比平時更容易。
陳摶老祖崇尚睡眠養生,卻能壹睡好幾天,是有名的睡仙。(網絡圖片)
蘇東坡的八字睡眠長壽訣
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對睡眠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宣揚了壹套獨特的睡眠八字長壽策略,即姿勢、按摩、定心、守時。
(1)姿勢,睡覺“右躺”“彎左腳”。這種正確的姿勢可以避免按壓心臟或手臂壓迫胸部,造成噩夢。
(2)按摩:睡前按摩腳底湧泉穴,每人200次即可快速入眠。
(3)入睡時放松身體,排除雜念,調整呼吸,安然入睡。
(4)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起床後用十指梳頭200次提神醒腦,然後搓搓手,輕輕搓搓臉,健康美容。
為了找到最舒適的促進睡眠的方法,古人也在睡眠的方向上下了功夫。
古代養生專家不建議北方臥,因為北方屬水,陰位主冬寒。北方臥寒之恐,直傷人體元陽,損家。“壹千塊錢到邊,道林養性”就是“不臥頭北,不睡墻北”;《古老恒言》中“安眠”壹文也說,“壹、不要北臥,意即避大氣。”
《禮記·玉藻》提出“衡東呼”,即壹年四季向東睡,據說是東方日出。但《心學》壹書提出“春夏之交,東為第壹”,秋冬之交,西為第壹”。如果什麽東西沒有床,那就是“先南”
孫思邈在《千金要定,道林滋養自然》中說:“常人臥,春夏朝東,秋冬朝西。”意思是春夏兩季,睡覺要頭朝東,腳朝西;秋冬正好相反,所以頭要朝西,腳要朝東。宋代蒲千觀在《寶勝路堯》中也提到:“凡臥立春至立秋者,欲為東方第壹;秋天過後,我將去立春,想成為西部第壹。”壹般來說,古人提倡東西向的睡法。
不管古人怎麽睡,我們現代人真的回不去那個時代的背景。只是有些養生方法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我們可以借鑒壹點。畢竟睡眠事件壹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