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秋季養生防病

秋季養生防病

藥物療法

秋季氣候幹燥,肺氣旺盛,肝氣虛弱,脾胃易受影響。因此,季節和秋季藥用進補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潤燥為主,避免散結,補充氣血。常用藥物有:西洋參、沙參、川芎、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芝麻、生地等。

除上述藥物外,壹些中成藥可用於秋季進補,如:黃精糖漿、復方蜂乳、中國林蛙腎精、復方胎盤片、人參健脾丸、生脈飲、玉苓膏等。以上中成藥都有消除燥熱對人體危害的作用。即使沒有口幹舌燥等癥狀,少量服用也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瘧疾控制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夏秋季最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寄生在人體肝細胞和紅細胞中的瘧原蟲,其傳播者主要是蚊子。

瘧疾的主要癥狀是發冷和顫抖。幾分鐘後開始發高燒,高燒可高達40℃。出汗約3至4小時後,體溫逐漸降至正常。除了寒戰和發燒,患者還經常感到虛弱、疲倦、頭暈、不想吃飯。如果妳是壹個孩子,妳有時可能會抽搐。瘧疾嚴重的患者可能昏迷不醒,胡言亂語,頸部僵硬,甚至危及生命。

對於瘧疾的預防,關鍵是防蚊和滅蚊。清除垃圾和雜草,填平汙水坑;臥室要掛窗簾、紗窗,晚上睡覺要放下蚊帳;可以噴驅蚊劑,也可以點蚊香、艾葉;也可以口服壹些維生素B1。同時註意個人防護,晚上開始穿長袖內衣,暴露部位塗驅蚊劑,睡覺時註意避免接觸蚊帳。

支氣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是壹種過敏性疾病,其發作多為季節性。每年夏末秋初開始,中秋達到高峰,寒冬放緩。此病男女老少皆可患,且易復發,平均患病率為2%。哮喘發作前往往有先兆癥狀,如反復咳嗽、胸悶、連續打噴嚏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急性哮喘。由於痰稠,不易咳出,患者往往被迫坐起。嚴重者可出現口唇指甲發青、四肢發冷、出汗、心跳加快等癥狀。發作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天不等。哮喘是壹種容易發作的慢性疾病,哮喘患者在緩解期應積極預防:壹、盡量避免過敏原:常見的過敏原有風媒花粉(如冬青、蓖麻、艾草等。)、黴菌孢子、蟎蟲,以及壹些生產性粉塵(如棉塵、蠶蛾、粉塵、山藥粉);如果哮喘患者知道自己對什麽過敏,就要盡量避免。其次要在夏季治療:從小夏到立秋,也就是“三伏天”,是壹年四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治療可以使患者的陽氣得到充實,增強抗病能力。

慢性咽炎的預防和治療

之所以要特別註意秋季咽炎的防治,是因為秋季氣候晴多雨少,氣候幹燥。咽炎如果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療,就會變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層和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癥的壹部分,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慢性咽炎的主要癥狀是咽幹痛、咽部暗紅,多為陰虛火旺所致。防治宜養陰清熱利咽,可采用藥物防治,如取麥冬3克、65438+甘草0.5克、金銀花3克、烏梅3克、橄欖3克,以煮水泡。飲食上要經常吃綠豆飲料或者雪梨漿。

預防心血管疾病

秋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據相關資料顯示,秋末冬初腦血栓和腦出血的發病率遠高於其他季節。隨著天氣變冷,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堅持服藥,盡可能進行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避免誘發和加重心血管疾病。

沮喪

秋葉,多風多雨,往往會讓人有被景觸動的感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產生暮氣沈沈的感覺,誘發負面情緒。嚴重的話,他們整天郁郁寡歡,話也少,很容易患上抑郁癥。預防抑郁癥,要註意心理調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做自己喜歡的事,勤於鍛煉,投身大自然。涼爽的秋天是旅遊的好時候。

中風

深秋低溫可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從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會導致腦血管破裂。寒冷還會增加血液中纖維蛋白的濃度,造成血液黏稠,導致血栓形成。因此,應重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原發病的治療,註意先兆癥狀。如發現突然頭暈、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四肢麻木等情況,應及時送往醫院,以防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