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致癌嗎?
只要是正規的官方報告,都是真的。國家質檢總局:來自馬來西亞的燕窩再次被發現致癌。今天上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2011的9、10月份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壹批燕窩再次被檢出含有致癌物亞硝酸鹽。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名單,今年6月5438+10月,共檢出7批次、總重63kg的燕窩含有亞硝酸鹽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為馬來西亞進口。這些不合格的燕窩是從廣東、廈門進口時被查獲的。進口商分別是珠海碩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廈門歐凱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雅士通貿易有限公司。專家指出,人體攝入過量亞硝酸鹽後,亞硝酸鹽與人體血液反應生成高鐵血紅蛋白,使血液失去攜氧功能,使人缺氧中毒,輕則頭暈、心悸、嘔吐、紫紺,重則意識不清、抽搐、氣短,如搶救不及時可危及生命。而且亞硝酸鹽進入體內與仲胺結合,會產生致癌物二甲基硝胺,從而增加人體患癌風險。國家質檢總局表示,名單中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均為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在檢驗檢疫中發現的,已全部依法退運、銷毀或移作他用。這些不合格批次的食品、化妝品不在國內市場銷售。背景資料前段時間央視播出了壹系列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的血燕大部分是假的,部分產品亞硝酸鹽嚴重超標。“血燕事件”在國內引起了整個燕窩行業的地震。大量燕窩非正常飛入中國,原料質量差。大量燕窩非正常飛入中國,“血燕”的價格有時比正常燕窩高出兩三倍。非正常入境,中馬檢驗檢疫部門難以監管本報訊(記者朱孔普)。最近“血燕”壹度成為熱詞。8月15日,浙江工商部門稱,抽檢的多個“血燕”產品亞硝酸鹽含量高達350倍,100%不合格。8月27日,馬來西亞農業及農工部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稱馬來西亞只產白燕,不存在“血燕”這壹說法。“血燕”如何進入中國市場?形成了怎樣的產業利益?“血燕”事件進壹步發酵的背後,有很多疑問等待解答。在“血燕”事件之前,有壹種流行的說法是,當金絲燕建造壹個鳥巢時,它會吐出燕子的血,從而形成壹只紅色的“血燕”。近10年,東南亞國內燕窩產業異軍突起。人工建造的房屋中產出的燕窩稱為“屋燕”,而從野外采集的天然燕窩稱為“洞燕”。東巖由於礦物質的影響顏色不同,有白巖、黃巖、紅巖。人們習慣把顏色趨於紅色的洞燕稱為“血燕”,但這種燕窩的產量很低,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本地也很少見。中國市場的“血燕”從何而來?馬來西亞知情人士透露,燕窩染色已經成為燕窩加工業的重要品類。其中壹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鳥糞熏蒸”——把燕子的糞便放在壹個大缸裏,然後把燕窩放在鐵絲網上,在下面加熱,使燕窩表面呈紅褐色。在馬來西亞,所謂“血燕”的價格要比白燕低很多,因為“血燕”的深紅色會掩蓋燕窩本身的不同顏色和雜質。用來染“血燕”的原料往往是質量較差的燕窩原料。血燕作為中國高檔滋補品市場的壹員,並不被中國認可。被冠以滋陰潤肺、補虛養顏、調理臟腑經絡紊亂等功效。賣家說,血燕比較少見,所以特別有效。但實際上,血燕等“極品保健品”並不在國家藥典目錄中,也不被中國認可為保健品。盡管如此,中國市場對燕窩的需求還是令人吃驚。據國內估計,馬來西亞燕窩年產量達到60噸,90%以上出口到中國。壹位業內人士透露,“血燕”的購買者多為收入較高的人群,這些群體會互相影響,甚至互相攀比,購買高檔滋補品。購買的血燕大部分是作為禮品,也有壹部分是自己食用。與其說是補藥,不如說是更大意義上的“身份象征”。■提問:血燕是怎麽“飛”進中國的?有關專家認為,問題血燕“飛入”中國市場至少存在兩個漏洞。壹是各地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標準不統壹;第二,大量血燕被走私到中國。據海關統計,2008年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燕窩0.379噸,2009年6.218噸,2010年8.689噸。據國內估計,馬來西亞燕窩年產量達60噸,90%以上出口中國。兩組數據的巨大差距源於燕窩大多通過轉口貿易或非正常手段進入中國。比如,中國大陸各口岸允許私人攜帶部分燕窩,最多2公斤,為大量燕窩繞過監管渠道入境提供了便利。這些不正常的貿易形式使得中馬兩國檢驗檢疫部門難以監管。血燕有什麽好處?進入中國後,燕窩被豪華包裝包裹,登上各地經銷商的貨架。這時,富含亞硝酸鹽的血燕就成了燕窩中的珍品。有媒體報道過,普通燕窩的市場價壹般為每50g“白燕”3000-4000元,而“血燕”的價格遠高於白燕,每50g 3000-10000元不等。北京的壹家藥店也賣每50g高達11980元的血燕。8月16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關於進壹步加強流通領域燕窩市場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對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燕窩的經營者,壹律責令停止銷售,下架退市,依法查處,堅決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