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郭姓分布

郭姓分布

從郭姓的悠久淵源和歷史演變可以看出,自夏商周以來,經過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宋元明清,郭姓逐漸從山西、陜西、河南等地擴散開來,造成郭姓人在中國各地的活動。在按人口排名的100個最受歡迎的姓氏中,郭排在第18位,總人口約1000萬,不包括海外華人。

河南省

河南省是郭姓人最原始的根據地,也是郭姓人廣泛分布的主要地區。早在夏商周時期,河南登封、滎陽壹帶就有姓郭的人生活和繁衍。東漢以後,郭遷居光州固始。自漢代以來,河南境內以郭命名的村落就有20多個,都居住著姓郭的人。

郭聯,現為禹州市郭聯鄉駐地,是東漢曹操謀士郭嘉的故鄉。

郭村鎮,現為商丘市下轄的壹個鎮,唐代郭氏家族在此建鎮,逐漸成為集鎮,故名。

郭店,現夏邑縣郭店鄉駐地,唐代稱郭家店,1927更名為郭店集,以下簡稱此名。

禹州市梁北鄉居民郭村,明代後名郭村。

郭屯,在寧陵縣城關鎮西南8公裏的洮河南岸,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郭氏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此處,分別建有三個村落,史稱三官屯。清鹹豐3年(1853),三村合並建村,更名。

郭全屯,位於衛輝城西7.5km,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遷民碑中記載:山西澤州110戶遷居於此,村以權國命名。

郭莊,現夏邑縣郭莊鄉駐地,因明代洪武年間郭成從山西洪洞縣遷居至此而得名。郭的家鄉位於虞城縣城關鎮東南18公裏處。明永樂十三年(1415),以郭莊之名建村。至年間,人被招為徐,得封地,改稱宗祿村。村民在清代遷出,所以這個村莊被命名為郭的故鄉。

郭莊,現原陽縣郭莊鄉* * *駐地,明代永樂年間建於此,郭毅遷居此村,取名郭,以下簡稱今名。郭灘,現唐河縣郭灘鄉駐地,明末在水灘附近建村,名郭譚佳,後演變為郭灘。

郭家河,現新縣郭家河鄉居民。這裏的商店位於河灣,原名街角商店,後改為陳家偉。清初郭遷居於此,成為大家族,故改名。鎮平縣城關鎮西北24公裏處的郭崗,因姓郭,曾在此住有樓房而得名。此外還有郭莊(屬華縣)、郭裏(屬安陽郊區)、郭亮屯(屬輝縣市)等村,也是郭的居住地。

山西省

山西省是郭姓較早的根據地,也是郭姓分布較廣的地區。在山西太原、陽曲、汾陽壹帶,郭姓發展迅速,形成貴族世家,歷久不衰。在19g0的全國人口普查中,陽曲共有333個姓氏,2000人以上的姓氏有11個,占總人口的55.92%,其中郭姓有4875個,數量居第六位。山西既有以郭命名的縣城,也有以郭命名的郭村。盡管歷經數百年風雨,高村鄉北社村的郭家堡依然屹立。郭家堡的石碑至今還嵌在大門上方,許多郭的後人還居住在這裏。在泥屯鎮留白社,有祠堂留下的郭(其妻為寧化王四女)朱氏家族墓誌銘。從墓誌銘中,我們可以看到郭夫婦的生活片段和成就。在這個村子裏,有六把郭家聖斧,最後四把被燒掉了。從現存的兩篇,也可以看出郭氏家族幾十代人的變遷。今天的汾陽縣有金代設置的郭榨鎮,山西省壽陽縣南壽濱水郭村。山西省平陸縣東北部有果園村,山西省靈石縣南部有郭家溝。

陜西

陜西省是郭人的另壹個較早的根據地和主要分布區。早在周朝,陜西壹個叫郭的人就對馮異產生了興趣。秦漢至魏晉隋唐時期,郭姓在鳳儀發展,但也分布在華陰等地。郭子儀,唐朝的壹個英雄,出生在化州。他有八個兒子,七個丈夫,七十二個孫子,他的家族數以千計。他的後代壹直生活在這裏。陜西省也有以郭命名治州的記載,如隋唐宋的,就在陜西西寧鎮。郭家塔,在陜西宜君縣。

山東省

山東省是郭姓分布較多的地區之壹。山東自古以來就有19個以郭命名的村落,這些村落大部分至今仍以郭命名。郭城,在山東省聊城縣東北部,是春秋時期郭的故鄉。單縣郭村鎮是明代郭氏家族從山西洪武縣遷來時建立的。原名郭村,後成為集鎮。郭太平,現為臨沂市太平鄉駐地,位於市區東北17公裏處的沂河南岸。明朝洪武年間,郭在此建寨,因有吉祥之意而得名。郭莊,現為淄博市山區郭莊鄉駐地,始建於明初,因壹位姓郭的和尚在此建寶塔寺而得名。鄆城縣轄郭屯鎮,原為明永樂年間王所建,村名屯。宣德年間,改稱郭官屯,後簡稱郭屯。濰坊市寒亭區郭家官莊鎮,因明代郭建村而得名。郭家店鎮是萊州市下轄的壹個鎮。清康熙十九年(1680),郭在此建寨,開酒樓,故名。郭莊,現鄆城縣郭莊鄉駐地,清光緒初年郭氏家族所建。濟南市歷城區下轄的郭莊鎮,因郭在此開的第壹家店而得名。郭寨,現夏津縣郭寨鄉駐地,明末由李滿屯、賈、姜家莊合並為壹村。因郭姓居多,村名郭寨。此外,還有郭蒼、郭婁、郭家齋、郭殿屯、郭等。都是以郭的住處命名的。

崇文堂族譜工坊在沂水發現了壹個郭家樓的郭氏族譜!民國二十四年。族譜記載:郭根,本族始祖,從沈雁(今淄博博山)遷至沂水郭家樓。字代:瑞兆邦廣彥,任曉卿傳,文人喜樹,賢家少光。後世主要居住地:莒縣龐家泉莊、西車王、前梨園、十裏堡、沂南司馬店子、安徽靈璧縣等村落。

河北省

河北省郭姓人的歷史淵源和山東壹樣,是在春秋時期流傳和傳播的。中山鼓城、館陶、曲沃、魏君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是隋唐時期郭人居住的主要地區之壹,他們組成了壹個大家庭。以郭命名的村莊有:郭家莊,在阜寧縣北部;郭家屯,在隆化縣西北部;郭,在萬全縣西南;郭疃鎮,在滄縣東部;隰縣西北40裏的蘇果鎮;郭莊有兩個鎮,壹個在獻縣東,壹個在無極縣西二十裏。

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

五省郭人是魏晉南北朝以後,山西、陜西、河南的郭移民及其後裔,是中原郭的後裔。以郭命名的人主要居住在:湖北省郭河鎮,又名郭家河,屬仙桃市管轄;秭歸縣郭家壩鎮;郭家莊,現丹江口市涪陵鄉駐地;郭,在廣濟縣;國玉,現谷城縣國玉鄉居民。江蘇省的太乙、、靖江(今鎮江)等縣市有郭人居住。郭是江都縣郭村鎮、銅山縣郭集倉鄉、濱海縣陳濤鄉、寶應縣郭橋鄉、如臯縣郭倉鄉、句容縣郭莊鄉人民的地名。還有郭家寨,位於泰興縣泰興鎮北部。相傳宋代嶽飛部將郭某曾在此紮營,故名。浙江寧波、鄞縣、蕭山、龍泉,安徽亳州及蒙城縣郭店鄉人民* * *駐地,蒙城縣吉果鄉人民* *駐地,五河縣郭芙鄉人民* *駐地,黃山市黃山區郭村鄉人民* *駐地等,是古今郭姓人的主要居住和分布地區。

福建廣東省

福建、廣東壹帶的郭氏,是魏晉南北朝及以後的山西、陜西、河南郭氏的移民和後裔,是中原郭氏的後裔。此後,福建、廣東等地壹些姓郭的人成為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壹些姓郭的人的祖先。今天,福州的後關,閩東的長樂、全州、漳州、龍溪、湯唯,平和縣小溪鎮西南的郭坑,是郭福建人的主要分布區。廣東郭人的主要聚居地有肇慶、潮州大埔、潮州南部的麻、廣州北部的白雲山。

臺灣省

臺灣省的郭人主要是從福建、廣東沿海遷徙過來的。在臺灣省各地都有很大發展,是臺灣省十大姓氏之壹。臺灣省郭人主要分布區為新竹、新化、彰化、淡水、嘉義、臺南、臺北等臺南市。

郭移民史

春秋戰國時期

從郭姓的起源來看,郭姓的發源地主要有兩個:壹個是夏商時期的古虢國,壹個是被封的虢國。在春秋戰國時期被滅後,他們的人民開始了歷史上的第壹次大遷徙。

戰國時期,位於山東聊城的古國郭被齊國所滅。後人在國家被滅後四處漂泊,最後遷居到山東和河北交界處的廣大地區。中山是郭人聚居的縣之壹,附近的常山縣和廣平縣也有郭人活動。這些郭人經過不斷的繁衍發展,逐漸增多壯大,在中山形成了顯赫的家族。《春秋左傳》記載“郭最、在齊”,“郭忠在魯”,“郭逵在燕”。

起源於周朝虢國的虢國,是數量最多、實力最強、分布最廣、影響最深遠的壹支。可以說90咒郭氏就是起源於這個分支,但這個郭氏的繁衍和遷徙並不相同。

虢國滅亡後,作為亡國之民的虢國後裔,要麽被迫遷徙,要麽逃往異國他鄉共同生活,有的還留在原地。

西郭人隨平遷居,留在原地的投奔秦武公十壹年,為秦所滅。他的族人被迫遷移到西北的偏遠地區並在那裏定居,從而形成了後來的西平國和敦煌國,這些國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很有名。

南北晉獻公滅亡後,他們的族人四處漂泊,有的被迫遷往晉國,有的逃往鄰近國家。遷居晉國的郭人,大部分留在了山西南部,也有壹部分被安置在山西汾陽縣。汾陽縣的大虢城、小虢城皆因之。

東郭為鄭國所滅,也被迫逃亡,大部分流散在豫中,成為潁川郭氏最早的祖先。也有今天逃到陜西山西的。魯山郭氏是春秋戰國時期被迫遷到魯山的壹支。它位於雁門關以南,是秦始皇修建的內長城廬山。“目”字是先民遷居郭時發明的。因為失去了封地,被迫遷到壹座山上,於是到了郭右邊的城,在左邊加了壹座山,取名“慕山”。梓裏堂被稱為“廬山堂”。

綜上所述,起源於周朝虢國的虢國遷徙,壹直與虢國的興衰有關。無論是西郭還是東郭,無論是北方的,還是南方的,每壹個郭的滅亡,都導致了郭人的大逃亡和大遷徙。西郭在遷徙過程中成為魏晉時期西平、敦煌郭氏的祖先,而東、北、南三郭氏則成為太原郭氏、河東郭氏、潁川郭氏的祖先。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隨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世代生活在中原的郭人終於走出了國破家亡的歷史陰影,人口不斷繁衍,宗族逐漸壯大。在經歷了流亡和遷徙的滋味後,他們更加珍惜安定祥和的生活。他們在各個聚居地辛勤勞作,或投身兵役,或投身政治,或壹貧如洗。他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為歷史留下了壹幅美麗的畫卷。他們繼承了祖先的優良品德,誠心為君,信賴為友,在各聚居地獲得了很高的威望。

先秦兩漢時期,居住在太原陽曲的郭武家影響最大。太原郭氏家族經過不斷繁衍,成為郭氏繁衍遷徙的主要來源,故郭氏以“太原”為最大郡。到了漢末,郭氏家族已經成為渭河下遊的顯赫家族。漢代有郭婷,其後裔從太原遷徙到鳳儀。後漢末年,資深興農權國住在楊侑,他的後代遷到(潁河+水)四川(今河南許昌)。然後就是後漢的郭泰,他住在介休(今山西),他的後代孫居偉長樂,所以可見長樂的郭武也是太原人。郭的大規模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西晉末“永嘉之亂”後,郭氏家族散居在浙江、江蘇等地。遷居江南各地的郭氏家族,也是太原最多。

魏晉時期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各民族大融合、大遷徙的時期。這期間戰亂頻仍,政權重疊,湧現出壹批實力派。尤其是郭氏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原,連年戰亂,百姓水深火熱。南方相對穩定,中原大量人口被迫背井離鄉,以避江南之亂。郭氏第二次大遷徙是金代永嘉之亂後,西晉滅亡,東晉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數百人隨金氏家族南下。這些南方人,包括郭氏。比如東晉著名文學家郭璞,原是山西聞喜人。晉惠帝和懷帝在位的時候,他的家鄉被匈奴騷擾。他和幾十個親戚朋友壹起躲避江南的混亂。這次渡江的中原郭姓大部分都是分散在江南各地,後來經江浙進入福建、廣東。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郭已成為山西、山東兩省的第壹姓氏。唐初陳光遠起兵漳州,即郭隨其入閩。中唐時期,由於“安史之亂”,大批郭遷居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因此,郭氏家族也有壹個大家族,即汾陽郭氏家族,其祖先是華陰人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被封為汾陽王,後代以“汾陽”為唐姓。郭氏這個支系的後裔遷居福建,成為福建郭氏的始祖。

移居香港

香港新界八鄉有個村子叫蓮花地。大約有500人,由六個姓氏組成。其中郭居多,有300多人,是最早的居民。大約在明朝中後期,郭居田帶領他的族人遷到了這裏。

根據蓮花地郭氏族譜,他們的始祖郭盛出生於明朝永樂十壹年(1413),居住在新安縣南端附近。傳至第六世郭居天(生於明鄭德二年,1507),遷居蓮花地。後來郭人逐漸繁衍壯大,遍布新界八鄉。

郭家有壹座祠堂,名為“西龍堂”,裏面供奉著郭居天以下祖先的牌位。居住在新界的郭人特別註重墓地的風水。蓮花地郭氏族譜類型簡單,但關於祖墳位置及其風水內容的記載頗為充實。比如墓地的位置、方位、朝向都有詳細記錄。墓地風水的投資規模也很大。

現在,不僅在香港新界,在香港其他地區也是如此。香港經濟的起步和騰飛被世人稱為壹個奇跡,這是香港人努力的結果,郭也功不可沒。郭得勝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房地產繁榮的“三劍客”之壹。還有郭誌清,這幾年崛起的香港服裝界女強人,她的家族永安公司等等。

遷入臺灣省。

根據《臺灣省誌》郭氏廣播遷臺的記載,最早的郭氏本名郭懷義,於明年初左右從福建遷居臺南市。郭懷義早年隨之父鄭之龍出航,為其得力部將。鄭之龍被明朝召見,回到朝廷。郭懷義和另壹部何斌則留在臺灣省,與部下在離臺灣不遠的二樓航溪南岸耕種,建立家園,人口蒸蒸日上。

臺灣省的郭姓人很多是從福建漳州、泉州等地來臺的,也有從廣東潮州、惠州嘉應等地來的。

福建漳州龍溪縣郭有寶,清順治八年(1651),遷居今臺南麻豆。雍正年間,郭光被引入臺南縣。乾隆年間,郭琦讀書,遷居澎湖馬公;郭振德、郭和先後遷居到萬裏。

郭產於福建漳州南靖縣,清康熙年間開墾,現藏於彰化。乾隆初年,他遷居臺北市,集資開鑿運河,灌溉臺北盆地。後人感激他的好意,把這條運河命名為仙宮鎮。雍正五年,郭沖湧入臺北內湖。乾隆年間,郭介石、元吉、春之兄弟入駐臺北金山。郭榮興今天進了萬裏。

福建漳州憑祥縣的郭朝秋搬到萬裏,郭阿姨搬到臺北瑞芳。

還有來自福建漳州的郭廣田,今天進入桃園桂山;後來的郭沖、郭龍文、郭、郭尊等。先後進入桃園和龜山。

惠安縣的郭順義從福建泉州入境臺灣。康熙末年,入彰化鹿港,雍正六年,郭入新竹香山。

福建泉州同安縣郭行祖,乾隆十九年耕種,長屋傳世,為郭六合六家。後來,搬進了巴厘島,郭搬進了基隆。嘉慶年間,郭攀彥進入苗栗園。

福建泉州南安縣郭寬,乾隆初年入臺南嘉裏,後遷居臺南市。郭步今天進了臺北的森林,郭運山和雲鶴兄弟今天進了臺北的森林。乾隆三十五年(1770),郭公庭入墾,成新。

武史。

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郭昶,道光年間在臺北林平栽培。

福建泉州的郭柏年率領多人在南投埔裏耕種,郭富富、郭靖先後在臺北石碣耕種。

郭德全,廣東潮州饒平縣人,遷居臺灣省,康熙中期入嘉義之地。廣東惠州市海豐縣的郭青山,雍正八年入此新竹新豐。徽州人郭在乾隆年間進入苗栗鎮。廣東嘉應壹真縣的郭宏成,乾隆二十八年入臺南市安平區。嘉應梅縣的郭有鳳在乾隆年間進入苗栗鎮。

移居海外

郭最早的海外移民是在明朝中後期。遷移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遷移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旅途非常艱難。

目前全球郭姓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在亞洲。其中以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柬埔寨、老撾等國為最多。美國、加拿大、巴西也有不少中國郭姓。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為所在的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當地享有很高的威望。如偉大的企業家郭巖、郭鶴年、郭芳楓;中國記者郭克明;中國建築師郭茂林;中國律師郭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