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什麽時候可以參觀南京靜海寺?

什麽時候可以參觀南京靜海寺?

南京靜海寺開放時間:8:30-17:00,周六日正常開放。

南京靜海寺景區介紹:

當年《南京條約》推薦的南京靜海寺。隨著古寺擴建工程的完成,這座飽經滄桑的靜海寺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香港回歸。

靜海寺是壹座由海斯鏡泊建造的古寺,位於下關鐘惺門外獅子山南麓,熱河路超越樓。它的建造源於明代鄭和下西洋。

關於靜海寺建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它是為明朝成祖建造的。當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永樂七年1409)(1411年)歸來時,明朝開國皇帝朱迪表明鄭和國力強大,為“海外平服”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為了供奉鄭和帶回的羅漢像、佛牙、玉玩,種植了西府海棠等珍稀樹種,修建了靜海寺。

近年來,鐘燕對這壹理論提出質疑,認為靜海寺是明仁宗弘熙元年鄭和鎮守南京時所建,因朱迪“命鄭和出航”,為“趙太宗聖”而得名“靜海”。對於“先民蓋房”說,鐘燕認為是晚清以來壹些地方誌家對以往地方誌的誤解所致。明成祖死於1424年,當時鄭和六下西洋歸來。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後,派船出航的熱情似乎不如祖上,於是任命鄭和為南京守備。不管此時是否修建了靜海寺,此時的鄭和就住在靜海寺。

剛建的時候,靜海寺規模宏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佛、觀音、伽藍、倫藏、彌勒、方正等,周圍有鐘樓、敬亭、觀音閣、華嚴樓、仙巖閣、三素巖等建築和景觀,加上方丈室、僧室,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16世紀中葉,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遊歷世界各地。曾在靜海寺參觀過乳香、沒藥、血竭等海外藥材。被譽為“金陵法寺之冠”的靜海寺,此時在歷史上赫赫有名。

《南京條約》約定的景海寺有過輝煌,但當歷史進入中國現代社會時,它卻蒙受了巨大的恥辱。中國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就是在這裏談判的。

1840年6月,英國殖民者為保護骯臟的鴉片走私,發動了侵華戰爭。愛國軍民給了侵略者迎頭痛擊,而道光優柔寡斷,壹味媾和。為了滿足強迫中國割地、賠款、通商的無理要求,英軍於1842年6月從浙江沿海入侵北方。8月10日,由英國全權代表亨利·璞鼎查、海軍司令巴加率領1萬余名侵略軍,分乘70余艘船只,入侵南京下關儀風門外的草鞋峽地區。隆隆的炮聲劃破了平靜的河面,蒲丁茶既用武力威脅,也用談判。同時派士兵上岸騷擾搶劫百姓,架起大炮,揚言由中山進攻緊急出口。另壹方面意味著問題可以通過協商解決。

在英國侵略者的逼迫下,道光任命杭將軍張謇和乍浦副司令伊利布為赴南京談判的欽差大臣。談判分兩個階段進行。第壹階段為12年8月至19年8月,雙方代表在較低層級參與談判。6月12日上午,中方代表盛景佐率塔芬布、在江邊的英艦會見陳誌剛,受到英方、羅伯特·雍、的迎接。他們在船上坐下後,馬禮遜提議。離這不遠有個靜海寺,不如在寺裏討論。張西回答:“靜海寺未必幹凈。”羅布雍接著說,“寺廟不幹凈,只是灰塵。叫和尚去打掃就行了。”於是,塔芬布等人先去了靜海寺等待。更衣後,馬禮遜壹行於11抵達靜海寺,連續三天在寺內舉行會談。

談判的第二階段是從8月20日到29日。中國和英國舉行了壹次高層會晤。8月29日,老公民和牛建登上停泊在下關河上的英國軍艦“康華裏”號,簽訂了《南京條約》,要求賠款,喪權辱國。根據條約,香港割讓給英國,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個口岸,賠款21萬兩白銀。9月6日,道光批準了該條約。高傲的清廷在條約中處處寫著“清帝恩準”四個字,實在讓人啼笑皆非。《南京條約》,外國侵略者強加給中華民族的沈重枷鎖。它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和主權,為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奴役中國打開了大門。

條約簽訂後,老公民和伊勒布居然在靜海寺宰殺豬羊,設宴款待英軍,給守衛軍艦的英軍送酒送糧。靜海寺成為中華民族遭受巨大屈辱的歷史見證。

歷經滄桑迎接回歸中國,靜海寺歷經滄桑。清朝鹹豐年間(1851—1861)和1937年2月日軍入侵南京期間,正殿建築消失,只留下廢墟和幾間僧房。它的興衰默默訴說著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故事。

198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保存這壹歷史遺跡,決定仿明代重建該廟。廢墟上新建了壹座寺廟和壹座大雄寶殿,修復了壹間僧室,面積628平方米。修復工程由東南大學古建築專家潘教授設計。

重建後的靜海寺作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對外開放。1992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內容分為“煙北移,侵長江”;“媾和議和,喪權辱國”;鴉片戰爭的歷史分三部分描述:“百年滄桑不忘國恥”。展覽室* * *展出圖片、史料、照片、實物173件,線長50米,包括條約簽字照片和《南京條約》全文。1996香港回歸壹周年之際,南京各界人士在靜海寺舉行紀念活動,洗刷百年恥辱,共慶輝煌未來。在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之前,靜海寺前豎起了倒計時牌。1996 165438+10月,江蘇省和南京市政府準備投資305萬元,將靜海寺總建築面積擴大到1010平方米,在現有的偏殿後面設置5個主副展廳,建設壹批明清三層樓建築。我們還制作了《條約》簽訂地“康華裏”號軍艦的模型、沙盤、蠟像,用聲、光、電的方式豐富了《南京條約》史料的展示,還展示了從1.842到1.949中國被迫簽訂的1.050多個不平等條約。四周有遊廊亭,將南宋古跡、著名抗金學者余留下的崖、南京僅存的兩處明代古跡之壹的宮碑串聯起來,打造成鄭和紀念館,寺後獅子山閱江樓與之融為壹體,使靜海寺遺址文物更加集中。擴建工作仍由潘教授主持,靜海寺將於1997年7月1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香港回歸。

中山無言,長江作證。歷經滄桑的靜海寺時刻提醒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在靜海寺通往《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出口的小院子裏,壹座古色古香的青銅鐘高高懸掛。渾厚洪亮的鐘聲隨著現代媒體響徹全國,古樸典雅的造型通過電視屏幕吸引了成千上萬人的目光。這座由南京中小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捐款制作的銅鐘,旨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清政府割讓香港的百年國恥,激勵人們用鐘聲創造輝煌的未來。所以取名為《經世鐘》。

這座鐘由青銅制成,重3.5噸。鐘外觀仿明風格,古樸端莊,與靜海寺建築風格壹致,與庭院環境和諧。鐘高1.842米,意在提醒世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壹個不平等條約是屈辱的、屈辱的。65,438+0,842年英國《南京條約》在靜海寺被脅迫同意。鐘頂有壹個7.1厘米高的火球,寓意香港將於1年7月回歸祖國。鐘肩有12只鴿子,象征著中國12億人民永遠熱愛和平。鐘裙上方是兩條龍,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兩條龍之間是南京的市花——壹朵盛開的梅花,是鐘聲的撞擊點。打到這裏,雄偉的鐘聲在靜海寺上空久久回蕩;壹個回文環繞著鐘身,象征著香港與祖國血脈相連,描述了億萬人民歡慶香港回歸的心情。在鐘的背面,有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永恒格言“不忘過去,做未來的老師”;鐘身正面刻有江蘇省委書記陳煥友題寫的“京師中”三個大字。鐘的兩面是魏體題詞,共572字,描述了從被迫簽署《南京條約》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滄桑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