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興安嶺
分析:
地理位置
小興安嶺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東北部,北緯46° 28′至49° 21′,東經127° 42′至130° 14′。北部以黑龍江中線為界,與俄羅斯隔河相望,邊境線長達249.5公裏,是我國東北邊疆的重要門戶。林業產業區劃面積386萬公頃。
地形學
小興安嶺為低山丘陵,地理特征為“八山半水半草壹田”。北部有許多梯田和寬闊的山谷;中間低山丘陵,平緩山地;南面是壹座山高坡陡的矮山。最高峰是平頂山,海拔1,429米。西部的鐵力市位於松嫩平原,地形起伏較大。
水汽凝結體
小興安嶺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幹燥、漫長;夏天溫暖而短暫。年平均氣溫-1℃至1℃,最冷1℃,最冷-20℃至-25℃,最熱7月,氣溫20℃至21℃,極端最高氣溫35℃。年活動積溫≥10℃為1,800℃至2400℃,無霜期為90天至120天。年平均日照時間從2355小時到2400小時不等。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幹濕指數為1.13至0.92,屬於濕潤地區。
森林資源
這片林區樹木茂密。森林面積28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6%,總蓄積量2.4億立方米。森林類型為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主要樹種有紅松、雲杉、冷杉、落葉松、樟子松。蒙古櫟、水曲柳、菠蘿、胡桃楸、山楊、紫椴、榆樹等。藤本灌木遍布應用區域。1998年木材總產量為214.5萬立方米。與此同時,127;每年有超過100萬立方米的伐木、制材和加工殘渣。127;可以為木材的綜合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動植物資源
在小興安嶺的森林和溝壑中,有東北虎、馬鹿、駝鹿、黑熊、野豬、猞猁、兔子、松鼠、黃鼠狼等50多種動物,榛雞、雷鳥、秋沙鴨、金雕、啄木鳥、貓頭鷹、杜鵑等220多種鳥類。山林中的野生藥材有320多種,其中鹿茸、熊膽、麝香、蛙油、人參、刺五加、五味子、三針、黨參、黃芪、滿山紅等非常珍貴。小興安嶺也是山野水果和野菜的高產區。有松子、榛子、山核桃、山楂、獼猴桃、柿子、青黛、草莓等30多種山野水果。有蘑菇、木耳、猴頭菇、嫩芽、黃花菜、猴腿、蕨菜等20多種野生蔬菜資源已被收集利用,開發利用潛力很大。在黑龍江水域,有70多種魚類,其中有三文魚(俗稱大馬哈魚)、鱘魚(俗稱七烏頭)、鱅魚、鯉魚、鯽魚花、鮑魚花、鯿魚花(俗稱“三花”)、哲羅魚、法羅魚、蓍草、羅虎和銅鑼(俗稱“五花
礦產資源
據初步勘探,有金、銀、鐵、鉛、鋅、鋁、錫等20多種金屬礦床。127;已探明的金屬礦床和礦點超過100處,其中黃金儲量居黑龍江省首位。& amp127;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更加廣泛。石灰巖、大理石、瑪瑙、碎石、紫泥、泥炭、珍珠巖、水晶石、褐煤等25種,有140余處。
旅遊資源
雄偉的小興安嶺綿延千裏;美麗的唐王河碧波萬頃,五彩繽紛;密林郁郁蔥蔥,層層翠綠。這裏冬長夏短,日溫差大,氣候變化差異很大。林區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四季景觀:春天的雪花,夏天的陰涼,秋天的五彩山,隆冬的幹凈潔白的世界。據此可以開展春遊、夏漂、秋賞山、冬賞雪等四季養生旅遊。在這裏,不僅四季帶給妳不同的景象,每壹天每壹個小時都是氣象萬千,讓人心情跌宕起伏:早上看拱北雲海,晚上看臥虎藏龍,晴空萬裏,雨中看群山。雨後天晴,整座山淹沒在滾滾霧海中。露出的山頂像壹條巨大的鯨魚背,又像大海中的仙島,又像雪山,顯示出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
民族文化
祖國東北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是富饒美麗的地方,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族勇猛善戰,世代繁衍生息。廣袤的原始森林,寧靜美麗的草原,靜謐的河流峽谷,哺育著勤勞勇敢的鄂倫春族兒女。過去,他們靠著壹匹馬、壹支槍、壹條獵犬,常年追逐張張和野鹿,在茫茫林海中狩獵,過著漂泊的生活。興安嶺不僅是他們的天然狩獵場,也是他們的故鄉。新中國成立後,鄂倫春族走出森林,開始了從狩獵到定居的新生活。
鄂倫春族有6900多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他們學習和使用過滿語,現在主要使用漢語。
“鄂倫春族”是壹個民族自稱,有兩種解釋,壹種是“用馴鹿的人”,壹種是“山上的人”。鄂倫春族又叫曼納克、比拉爾、曼輝、奇勒。主要生活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黑河、嘉蔭等地。清代文獻曾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有時也稱為“祭祀部”。17世紀,鄂倫春族被編入滿洲八旗。黑龍江流域是鄂倫春族的歷史搖籃。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俄羅斯的入侵迫使鄂倫春族南遷至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實行種族滅絕的血腥統治,強迫鄂倫春族吸食鴉片,飲用烈性酒,用於細菌試驗,致使大量鄂倫春族人死亡。到抗戰勝利時,只剩下1000多人。
文化和藝術
鄂倫春族擅長唱歌和跳舞,無論男女老幼,他們都會唱歌和跳舞。每當妳打獵回來或過節日時,妳應該跳舞和狂歡。鄂倫春族民歌都是自己創作演唱的,節奏明快,曲調悠揚。大部分內容是贊美自然和愛情,描寫狩獵生活和反抗鬥爭。鄂倫春族善於用舞蹈表達對生活的向往。民間流行的舞蹈模仿飛禽走獸,表現勞動場景,具有儀式性。鄂倫春族的樂器是。《朋友奴役》(口琴)《白話》(鈴鼓)。鄂倫春族民間文學非常豐富,包括神話、故事、諺語和謎語。神話故事多為有關人類起源和祖先、反映狩獵生活的傳說,如廣為流傳的“倫吉山和阿依吉倫”、“興安嶺和幹河傳說”等。
民俗(服飾、禮儀、生活習俗、禁忌等。)
鄂倫春族過去是狩獵民族,他們的衣、食、住、行、歌、舞都表現出狩獵民族的特點,穿著獸皮做成的衣服。鄂倫春族婦女有加工獸皮的特殊技能。經過加工,他們制成了樹皮和結實柔韌的雨傘,由30多根樹幹制成,夏天用樺樹皮覆蓋,冬天用樹皮和蘆葦簾覆蓋。可以快速搭建,也可以隨時拆卸。每個“仙人掌”裏三面都住著人,壹面有壹扇門,裏面生著火,上面掛著壹個帶耳朵的小鐵鍋,用來煮肉。屋頂上有壹個小洞可以放煙。
宗教信仰
鄂倫春族信奉多神教。他們崇拜各種自然物,信奉萬物有靈論,但主要是崇拜祖先。祭祀太陽神和月神的活動也在每年的第壹個月的第壹天和第十五天舉行。
全國性節日
鄂倫春族最隆重的節日是春節。他們和漢族壹樣,認為過春節就是辭舊迎新。為此,他們提前準備了年貨,做了新衣服。除夕夜要給所拜的神燒香磕頭,再給家中長輩磕頭;第壹天早上,我給親戚中的長輩拜年。娛樂活動,如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從第壹天到第四天進行。
經濟活動
新中國成立前夕,鄂倫春族社會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家庭公社階段,生產活動以狩獵為主,以捕魚、采集和手工業為輔。鄂倫春族家庭公社稱為“五裏楞”(意為“子孫”),是鄂倫春族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其內部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獵物是按戶分配的。
新中國成立後,鄂倫春族逐漸定居下來,寬敞明亮的磚房取代了以前的。《神仙柱》的制作由過去的單壹狩獵向農林多種經營並舉轉變。90年代,壹批鄉鎮企業和第三產業逐步建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5438+萬元以上。教育發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每萬人各類受教育程度人數比全國平均水平提高壹倍以上,徹底改變了舊社會鄂倫春族基本不識字的落後局面。
重大貢獻
長期以來,鄂倫春族人民同各族人民壹道,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特別是在維護祖國統壹、抵抗外來侵略的鬥爭中。17世紀中葉,俄國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鄂倫春族與東北各族人民英勇作戰,“殺死多名洛查(俄國侵略者)”。1900年秋,愛輝之戰,鄂倫春騎兵配合義和團起義軍,與俄羅斯侵略者展開血戰。他們出生入死,給了入侵者沈重的打擊。抗日戰爭時期,鄂倫春兒女積極參加東北抗日聯軍,英勇奮戰。當地鄂倫春族人民不顧日本侵略軍的殘酷迫害,帶路為抗日聯軍送信、運糧、偵察敵情,配合抗日聯軍進攻據點,用鮮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穆林山果
小興安嶺共有藥用植物253種,其中常用中藥139種,主要有黃柏、桔梗、五味子、刺五加、阿莎麗、貝母、龍膽草、黃芪、人參、黨參等。有19種水果植物,主要有榛子、松子、山楂、橡子、丁子、刺薔薇、軟棗等。野菜82種,其中榆樹、地膚子、莧菜、蒲公英、牛蒡、射手座箭葉草、豬屎豆、蕨菜、紫萁、刺南瓜和羊倌的羊倌的羊倌的羊倌的羊倌的羊倌的羊倌。蜜源植物67種,花期均在4月初至9月底,5-8月開花種類最多,產蜜量大。還有五種芳香植物,主要有刺梨、鈴蘭、長發公主、滿山紅、百裏香、藿香、野薔薇、敗醬草、獨活等。其中所含的芳香油主要用於醫藥、香料和食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野菜和食用菌的品種主要有:蕨菜、薇菜、西葫蘆、猴頭菇幹、松茸、榛子、油菇、綠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