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苦盡甘來。妳用的對嗎?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意思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知識是無限的。
這是莊子《養生大師》中的第壹句話,我們常用來表明:壹心壹意學習,求知若渴的態度。
但是,如果我們讀了原文,繼續往下看,原來我們的理解全濕了。為什麽這麽說?
原文是這樣的:
我的生命有限,但我的知識也有限。有了限制,就沒有限制了,而且已經差不多了!對已經知道的人來說差不多就夠了!
1 ya:保證金,限額。
2知識(zhiì):知識,智力。
3跟著:跟著問。
4危險:危險,這裏指的是疲憊,精神上的傷害,身體上的疲憊。
⑤已經:這個,所以;這裏指的是上壹句提到的情況,我們用有限的生命去尋求無窮的知識。
前壹句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
最後壹句說: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會讓人很累;我在通往知識的路上遇到了阻礙,於是我用意誌力克服壹切困難,堅持探索,“幾乎沒有”會更加疲憊和徒勞!
莊子認為: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們的知識是無限的。無論妳的目標是功利的還是無私高尚的,只要妳去爭取,都很容易超過妳生命的承載能力,只要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欲望中,那是“幾乎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原先對前壹句的理解就大相徑庭了。
我們在學習古文,引用經典的時候,往往會根據自己的意圖或者主流觀點斷章取義。
特別是勸人善良進取、好學上進的句子,往往只有前半句,後半句就留下了。
比如: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其實後面還有壹句?但是那百分之壹的靈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類似的情況,往往是因為這後半句比較“喪”,比較負能量,廣為流傳後也不好解釋,就幹脆去掉了。
為了讓這樣的事情少發生,我們在學習和引用前人的“佳句”時,要知道為什麽,為什麽。忠於作者初衷,不要失去接觸大智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