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如何配穴?這是妳想要的答案。
壹般艾灸的都是疼的地方。在中醫領域,痛點就是直接取的“阿是穴”,有利於疏通局部經絡。還有的人在做艾灸的時候習慣性的單獨灸壹些固定的部位,這樣艾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艾灸時靈活取穴是艾灸成功的第壹步。俗話說“穴位有穴位,藥物有藥性”,穴位就像中藥,配穴就像藥方。選對了穴位就像抓對了藥方,能夠給自己辯證調理,做自己身體的主人。
其實配穴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難。只要掌握了規律,很大壹部分都可以輕松掌握,更不用說日常保健了。掌握了這五步選穴法,做艾灸就沒那麽難了。
判斷是否有阿是穴。
任何人學艾灸,首先接觸到的就是阿是穴。當妳按壓身體的某個部位時,有明顯的反應點,如疼痛、酸痛、麻木,也有可見的變化,如斑點、濕疹、紅腫等,只要統稱為阿是穴。
阿是穴的選穴原則是“內有各種動作,必有外取”,最常見的癥狀有不適感、冷熱感、氣滯血瘀等。取阿是穴艾灸,可以由表及裏調理疾病。
遵循就近取穴的原則
就近原則是指取穴在身體病竈附近,在艾灸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妳肚子疼的時候,除了艾灸阿是穴,通常取附近的天樞穴和中脘穴也是很有用的。
(天樞穴)
(中脘穴)
但是需要註意的是,有些敏感重要的部位,比如心臟,因為不建議直接艾灸,所以不適合附近的穴位,而是壹些養心的大穴位,比如內關、神門、曲澤。這和另壹個取穴原理聯系在壹起,就是循經取穴。
(內關穴)
(神門穴)
(曲澤角)
循經選穴很重要。
妳發現艾灸調養的時候,明明腳有問題,穴位卻在腰上。明明是頭疼,穴位卻在手上。這主要是通過經絡在配穴。
人體有十二經脈,有八奇經貫穿全身。艾灸通過艾條的熱量刺激穴位,傳導到整個經絡。因此,沿經絡取穴可以有效調節身體相關癥狀。
比如腿上的足三裏穴,就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胃不舒服的時候,經常灸足三裏;
(足三裏穴)
還有痛經的癥狀,經常用腿上的三陰交穴治療,腎經上的太溪穴也經常用來治療腎虛等癥狀。這些都是循經取穴的例子。
(三陰交穴)
(太溪穴)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當妳覺得身體某處不舒服時,可以找經絡上的重要穴位進行艾灸,從根本上緩解問題。
經驗取穴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艾灸療法,經受了幾千年的考驗,有些穴位有壹些顯著的特殊功效,成為了口耳相傳的實用穴位。
比如崩漏八分,便秘手三裏,咽喉腫痛赤澤,祛濕豐隆等。這些都是日常艾灸積累的寶貴經驗,用多了自然會記住。
(八分)
(手三裏穴)
(池澤點)
(豐隆穴)
所以在做艾灸的時候,做壹個有良心的人,把有用的常用的穴位記在心裏,這樣用起來就不會慌了。
判斷是否與臟腑有關。
人有五個內臟。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要確定這個病和某個內臟有關。每個器官都有對應的俞、元、目,可以配穴。
比如肝的俞穴是肝俞,腎的原穴是太溪穴,胃的墓穴叫中脘。如果我們經常感到心慌,我們可以取鐘山穴,並用舒菲或心俞進行艾灸,以鎮靜安神。
(鐘山角)
(舒菲)
(辛宇)
當我們的胃不舒服時,我們可以選擇帶脾俞或舒威的中脘穴來健脾和胃。
(中脘穴)
(皮樹)
(舒威)
這種點匹配方法簡單易行。前提要看妳能不能找出疾病對應的臟腑,然後用對應的腧穴進行辯證調整。
穴位艾灸看似很難掌握,但只要長期接觸和堅持,就會成為專家,勤加彌補,用多了就會逐漸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