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登上沂山做了什麽,讓壹件國寶永遠失去了?
嶧山位於山東濟寧鄒城市東南部,這裏是孔孟之鄉。早在秦漢時期就聞名於世。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曾到訪嶧山,並在此留下了300多處著名的摩崖石刻和碑刻,為嶧山增添了壹份奇特的歷史文化色彩。在這些石刻和石碑中,最著名和最具傳奇色彩的是“義山碑”。
嶧山碑,又稱秦嶧山碑,刻於秦始皇東巡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嶧山碑是最早的秦代石刻,是為秦代李斯所寫。《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東行各郡,在鄒毅山上立碑。他曾與魯商議刻石贊秦德之事,並商議收禪祭山之事。“可以看出,秦始皇不僅登上了沂山,還在山上立了壹塊石碑,就是《沂山碑》,石碑上的內容也很明確:褒揚大秦功德,議關禪祭山之事。
嶧山碑立,呈長方形,多水多石。紀念碑高1.9米,寬0.48米。石碑上的銘文是***222字的小篆,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壹天下、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的功績。這座碑之所以出名,與秦始皇的名人效應密不可分,但更讓古今學者趨之若鶩的是秦湘李斯刻在碑上的小篆。在《述段》中,湯懷壹稱李斯的篆書為“奇跡”。贊:畫如石,言如飛。而鐫刻在嶧山上的小篆,字跡工整,布面均勻,筆力遒勁,風格端莊秀麗。字的結構有緊有松,腳拉長,讓觀者有居高臨下的感覺。
然而,就是這樣壹個國寶碑,卻被曹操的壹個舉動給毀了。因為宜山石刻的名氣很大,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操也慕名而來。據說曹操在仔細欣賞了彜山碑文後,大聲叫道:很高興妳來了。眼看天色已晚,他還沈浸在石刻藝術的氛圍中,無意返回。看到曹操如此癡迷纏綿。這時,和他壹起爬山的官員想出了壹個主意:“難得丞相這麽愛這座碑。何不移至許都(許都是許昌的別稱,曹操隨漢獻帝從洛陽遷都)好讓丞相隨時觀看?”
男人的占有欲都很強,尤其是曹操這樣的超級男人。乍壹看,他有些猶豫,但他真的很喜歡這座紀念碑。但曹操是壹代奸夫,馬上不置可否的反問:“這樣好嗎?”那官員以為自己磕頭對了人,急忙上前道:“真壞!首相是這個國家的點心。沒有宰相,哪有大人物?更何況只是壹塊石碑?”曹操聽了,捋了捋胡須,開心地笑著走了。這位官員好像得到了聖旨,立即安排人連夜把石碑敲了下來,準備第二天運回許都。沒想到,第二天壹早,這位官員就因私毀國寶罪名成立,被曹操下獄。這是什麽鬼東西?
原來,當晚曹操從嶧山回到住處,壹想到即將被收入囊中的稀世珍寶嶧山碑,就眉開眼笑。他的壹個謀士看到這種情況,就問為什麽,說:丞相,他們都說妳聰明睿智,從來不徒有虛名而做實際的傷害。壹山的牌位整天被下士瞻仰。如果據為己有,世界上的學者怎麽看?“曹操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聽取正確的意見,所以他很快下令,處罰了那個提議把石碑搬到許都的官員。此時的義山石碑雖然被推倒了,但名氣更大了,導致當時的壹些朝廷官員成群結隊而來,只為壹睹其風采,或者制作拓片供弟子臨摹。然而就這樣,卻讓當地的官民苦不堪言。妳想,朝廷的大官來了,地方官民都要請他們吃好喝好,還得弄點土特產帶回去。財力捉襟見肘。所以後來,他們想了壹個辦法。據唐代《印績與新聞》記載,當地官民常嫌送來迎接不耐煩,便聚在碑下焚燒。
原來,真正的義山碑早已被燒毀。現在我們在陜西Xi安“碑林”看到的嶧山石刻,其實是南唐人重新書寫的。而最初的紀念碑,我們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