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喝湯養生有哪些誤區?喝湯的時候註意什麽?

喝湯養生有哪些誤區?喝湯的時候註意什麽?

現在很多人都比較註重養生,喝湯就是養生的壹種方法。湯的種類很多,不同的湯有不同的營養作用。喝湯對養生有好處,但是也有壹些需要註意的地方,那麽喝湯養生有哪些誤區呢?喝湯的時候註意什麽?下面給大家介紹壹下。

1,喝湯養生的誤區

誤區1:多喝湯比較好。

有些人長期喝太多的湯,反而對身體有害,甚至會生病。比如骨頭湯,用水煮沸後,湯中溶解了大量的骨鈣,屬於寒性。喝進肚子裏稀釋了用於消化的胃液,骨頭湯中的鈣不易被胃腸道吸收,容易出現飽脹、消化不良甚至惡心的癥狀。肉湯也不適合過量飲用,因為肉類含有大量脂肪,在燉的過程中會溶解在熱湯中。喝多了容易血脂升高,對心腦血管健康也不好。如果血脂高的人想補充蛋白質,可以用豆腐蔬菜湯代替肉湯。

白菜湯、蘿蔔湯、海帶湯、冬瓜湯等素食湯有清熱利濕的功效。有些人覺得自己有上火,長期過量飲用。喝湯喝尿太多,很多對人體有用的體液都隨尿液排出體外。人體會消瘦,經常感到口幹,喝湯多。但喝湯會加重口幹,導致津液流失。

誤區二:燉的時間越長越好。

壹般來說,熬湯兩個小時為宜,味道和營養要出來。煮太久不利,容易造成蛋白質變質。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光靠喝湯補充蛋白質和礦物質是不夠的,而且煲湯時間越長,維生素流失越多。相反,脂肪會部分或更多地溶解在湯裏。

比如有的人做參雞湯,壹般都是提前兩三個小時把人參放進湯裏,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把人參的營養成分全部溶解在湯裏。其實人參中含有人參皂苷,煮的時間太久會分解,失去營養價值,所以人參湯最好煮40分鐘左右。

誤區三。喝湯不吃食材

冬天很多家庭都燉湯,比如雞湯,羊肉湯,魚湯等等。很多人認為肉等原料煮久了,營養成分進入湯裏,喝湯比吃料更有營養。事實上,無論熬湯的時間有多長,原料的營養都不可能完全溶解在湯裏,所以連吃帶喝才是最好的選擇。

中國有句老話,叫“原湯就是原菜”。據說湯與湯的成分結合,可以使營養更充足,調理功能更有效。因為湯的所有營養都來自於除了水以外的原料。所以看起來煮出來的湯已經很濃了,但實際上湯的營養成分還不到總原料的10%。比如以前認為骨頭湯可以補鈣,其實骨頭裏的磷酸鈣很難溶解到湯裏。即使是很濃的骨頭湯,平均100毫升的湯裏也只含有2-20毫克的鈣,而人體壹天需要800毫克的鈣。熬湯時間長了,剩下的原料味道不是最好的,但是裏面的肽和氨基酸更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

誤區四:喝太燙的湯。

喝太燙的湯有害無益,喝50℃以下的湯比較合適。有些人喜歡喝沸騰的湯。事實上,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最多只能耐受60℃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就會造成黏膜灼傷。雖然人體在燙傷後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反復的傷害很容易導致上消化道黏膜的惡變。經過調查發現,喜歡喝熱食的人,食道癌發病率高。

誤區五:老母雞燉肉比小雞更有營養。

人們常說老母雞燉最有營養。其實就營養而言,老母雞並不比小雞高,只是燉出來的味道更濃更好吃。這是因為雞肉的營養主要存在於蛋白質和脂肪中,而這些營養成分在老母雞和幼雞中的含量是相近的。由於老母雞生長期長,其肉中所含的肌酐、肌酸等含氮抽提物更豐富,所以燉出來的雞湯味道更鮮。但是,這些含氮提取物的營養價值並不高。

2.該喝湯了。

1.飯前喝湯

俗話說“飯前喝湯,勝過良藥”,這是有科學道理的。這是因為,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就像壹個通道,是食物的必經之路。吃飯前喝幾口湯,就相當於給這個消化道加了壹些“潤滑劑”,使食物能夠順利吞咽,避免硬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同時,飯前喝湯還有另外壹個作用,就是可以增強人的飽腹感,這樣就不會對食物產生欲望,而且對吸收熱能非常有效。飯前壹碗湯大約能吸收100-190大卡的熱能,是愛美人士不錯的選擇。

飯前喝湯可以有效減少食物的吸收,同時,湯還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這樣既能提供營養,又能保持身材。不好嗎?

2.飯後喝湯

飯後喝湯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適用於消化功能較弱等營養缺乏人群和體質較差的老年人。飯後喝湯有助於輔助消化吸收,補充營養。

因此,壹些營養學家認為,養成飯前或飯中不斷喝湯的習慣,也可以減少食管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同時還發現,經常喝各種湯、牛奶、豆漿的人也最容易保持消化道健康。

兩餐之間喝湯

時不時喝湯也有好處。因為它有助於稀釋和攪拌食物,有利於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飯前不喝湯,不喝湯,飯後會因為胃液分泌過多而口渴。此時喝水會稀釋胃液,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4.中午喝湯

湯、早餐、午餐、晚上哪壹餐比較適合?有專家指出,“午餐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所以為了防止發胖,不妨選擇中午喝湯。晚餐不宜喝太多湯,否則快速吸收的營養物質會在體內堆積,容易導致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