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中醫是來治病的?還是用來養生的?——轉載自趙衛民

中醫是來治病的?還是用來養生的?——轉載自趙衛民

中醫對很多人來說似乎是壹種養生手段,但其實中醫是用來治病的,它強調的是立竿見影。妳做不到這壹步,只能說明妳的水平比較差。當然,中醫也可以用來養生,但這絕不是中醫的主要目的。為什麽現代人普遍把中醫當成養生手段?當然,現代人的水平普遍較差,大家都認為療效比較慢。還有壹個原因是中醫治病風險大。真正高水平的中醫,基本都是吊著腦袋在褲腰帶上,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因為中醫講究的是大毒治大病,小毒治小病,而且無毒不治病。面對重疾,往往需要大毒,這個風險比較大。壹旦診斷出問題,可能會對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為了規避風險,絕大多數中醫用的是不痛不癢的中藥,也能治病,但是見效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歷代中醫都願意養生而不是治病。中醫和西醫不同,西醫是用外力,比如手術,藥物,把病變細胞去除,這就是西醫的全部。中醫靠的是整體的力量,用各種治療方法來恢復整體的管理,因為根據局部的自然規律,只要我們恢復整體的管理,病變的細胞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得到康復。如何才能恢復整體管理?那就是平衡。中醫告訴我們,人壹出生,各組織就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各組織供血不對稱。供血多了,相應的組織細胞就會過度活躍,供血少了,相應的組織細胞就會功能減退。外部世界存在於不斷的變化中。當它加重人的體質偏食,使之偏上時,人就會感到不適,甚至發生細胞病變。中醫是怎麽治病的?然後做壹個診斷,看組織是功能亢進還是功能減退,功能亢進或者功能減退多少。是機能亢進,中醫用方法來抑制,中醫稱為祛邪法;功能低下,所以中醫用方法來支撐,中醫稱之為扶正法。當身體平衡了,所有的疾病都消失了。中醫養生不同於中醫治療,治療的重點是平衡身體的偏向和中醫的偏向。這時候對於偏倚較大的組織,就需要使用偏倚較大的中藥,而這些中藥往往有毒,使用時要謹慎。但是養生就完全不壹樣了。它用的是偏小的食物或者藥食同源。雖然偏倚很小,但是可以通過量的積累來平衡機體的偏倚,也可以治病。作為壹個有良心的醫生,當然要急治病,先治標,這樣才能用偏差大的中醫快速平衡身體偏差。只要緩解了大的不平衡,不適的癥狀就解決了。但由於是偏性藥物,所以副作用比較大。因為它雖然緩解了身體的大失衡,但也產生了壹些區域的大量小失衡。這時候就需要中醫調理,在眾多失衡中找出主要矛盾,用偏差相對較小的中醫來平衡。這往往是中醫的第壹、二、三診。當然,中藥療效差,見效慢,還有壹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的中藥缺乏保護,治無功是大罪。在這種情況下,中醫要明智地保護自己。當然,他們應該使用更多不痛不癢的中藥。雖然有療效,但是療效慢,讓很多人以為中醫是用來保養的,不是用來治病的。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