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何培養兒童自理能力的總結與思考
陳鶴琴(1892-1982),我國近代著名的幼兒專家,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校長。)說,“人類的行為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些習慣大多是從小養成的。所以,在童年時期,要特別註意習慣。”19世紀著名心理學家李德說:“播種好的行為,就能習得好的習慣;播種妳的好習慣,妳就會有好品格;播種妳的好品格,妳會有好的命運。”說明良好習慣的養成在人的壹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於王玉潔行為習慣的教育,我現在把自己的經驗總結如下:
壹、在生活衛生習慣養成方面:主要包括飯前便後洗手,每天刷牙壹到兩次,進門換鞋,睡前洗腳,每次吃飯前洗手等等。王玉潔做得很好,同時,我認為壹般現代城市家庭在這方面應該沒什麽問題。我在網上查了相關數據,能做到的家庭比例是63%-67%,其中98.5%是能起到表率作用的家長。所以這個教育應該不是什麽難題。
二、在自理能力的培養上:主要包括脫衣服、吃飯、排便、收拾自己的玩具、睡覺等。說實話,在這壹點上我們孩子的表現不是很好。原因是責任主要在我。調查分析表明,孩子的自理能力與其家庭結構有很大關系。他們中的85%生活在家庭中,這是家族遺傳。在it runs in the family的家庭裏,爺爺奶奶之類的視孩子為掌上明珠,什麽事都不願意讓他們做。孩子既不會學習,也不會運動,還養成了懶惰的壞習慣,所以自理能力極差。
因為我們夫妻倆都工作忙,所以壹直請保姆。她在我們家住了五年。孩子生父母的氣,就會求助於“姐姐”,尤其是吃飯、睡覺、脫衣服的時候。起初,我能夠硬起心腸。後來想到自己整天忽視孩子,有限的時間呆在家裏,就不停的罵孩子。這種負罪感壹旦占了上風,我就把它放下壹點,用愛孩子來彌補。直到孩子們的同齡人都自卑了,我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的深刻體會是:
“父母對教育的態度是壹致的”這句話大家都能理解和體會,但要落實起來卻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堅持,關鍵的時候要能硬起心腸;忙碌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多睡壹會兒,時間來不及就幫孩子做。其實不是父母忙,也是壹種變相的溺愛;還有,過分的要求(比如認為孩子做得不好)也會讓孩子畏手畏腳。作為父母,壹定要放開手腳,硬起心腸。為了我們孩子的未來,讓我們把小愛變成大愛。
通過壹周的實踐,王玉潔在這些方面取得了壹些進展。這些充分說明,不是孩子不聽話,也不是我們的孩子天生成績差,責任在我們自己。孩子還是要橡皮泥,這完全是我們塑造出來的。家長們,有什麽問題就從我們成年人開始吧。
三、學習習慣的形成:包括上課“坐”的教育,規律的學習教育,孩子熱愛學習的教育等等。當王玉潔在小班上課時,很難在課堂上集中註意力。壹開始我沒有把它列為壞習慣,因為這說明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我為此感到高興。但是後來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總是會突然停下來,問孩子壹些故事裏的問題。如果她連續兩次答不上來,我就不再講故事,作為對她的懲罰。後來聽老師說:我家孩子在這方面有進步。我很開心,當面表揚了孩子。還有,我在電視上的“故事大王”比賽中做了壹些其他的努力,但是我沒有讓孩子們知道。事實上,獲獎活動對孩子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讓他們愛上了演講。科學調查表明,孩子的學習習慣與父母的教育背景密切相關,但不是絕對的。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家庭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孩子壹般會熱愛學習,會體會到學習給她帶來的樂趣。我堅信這壹點。
四、在安全行為習慣養成方面:主要包括日常行為安全習慣,如上下樓梯、不與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的食物等。遵守大型玩具遊戲的規則,如滑梯、秋千、蹺蹺板等。交通習慣,如靠右行走,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衛生習慣,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過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應急安全習慣,比如如何應對陌生人來訪,如何應對突發火災,如何應對找不到大人的情況等。這些方面的教育都是幼兒園灌輸的,家庭教育貫穿日常生活,潛移默化。王玉潔很開朗,能和我們初次見面的朋友相處得很好。這讓我們開心的同時也有隱憂。我的做法是:先讓她拒絕誘惑——不要在沒有我們同意的情況下接受叔叔阿姨的禮物和食物,不要帶著他們離開我們的視線,不要隨便告訴別人家裏的電話和姓氏。至於其他方面,我覺得孩子接受得挺快,甚至比大人更自覺。
第五,在對他人禮貌的習慣上:這反映了壹個人的素質和壹個家庭的教育環境。在我們住的大院裏,王玉潔的人緣很好,這主要源於她的“嘴甜”和“大方”。其實這些都是對別人有禮貌的方面。在這方面,我有壹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首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成員之間,包括我們和公婆、公公婆婆的關系,是不可能避免摩擦的,但即使是善意的吵架,我們也要盡量避免孩子;即使夫妻吵架,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每當我和老公有不同意見,想爭論的時候,看到孩子天真無邪的眼神就會像泄了氣的皮球。其實:給孩子種下善良的種子,我們會收獲善良;給孩子創造壹個和諧的環境,我們會培養出與環境和諧的孩子。其次,讓孩子體會到“禮貌”帶來的快樂。當有人好心摸孩子的頭,有人誇孩子乖,當孩子能把自己的食物或心愛的玩具分享給別人時,我總是第壹時間告訴她:“因為妳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妳好。”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很開心。說實話,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物質條件都不缺。所以,我覺得,付出壹點點,培養壹個不那麽自私的孩子,是非常值得的。
但是,如果我們對待老人的態度值得商榷,卻堅持要求孩子要有禮貌,孩子心裏會很矛盾。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還是先從自己做起吧。
5.每壹個家庭,每壹個家長,都會因為專業的差異,興趣愛好的不同,更加關註孩子的教育。但是,正如文章開頭所強調的,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我們應該盡力把家庭變成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