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論文集
中醫文化論文集(壹)
六腑即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形狀多為中空,整體功能是“傳化”。“黃帝內經蘇文?五臟論:“六腑者傳化而不藏,故不能滿。所以水谷入,則胃固,腸弱;吃的時候腸固,胃弱。所以是真的不滿意,是滿的不真實。"
胃和脾分表裏。五臟六腑都是靠胃的傳遞來獲取精氣的,所以胃是五臟六腑之海。“黃帝內經蘇文?”玉機真臟》:“五臟皆氣於胃。胃是五臟的基礎。“《黃帝內經》蘇文?論淩蘭密語:“脾胃為糧倉之官,五味出。”“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胃是五臟六腑之海。水谷入胃,五臟六腑在胃中充滿了氣。五味各走各的路:谷味酸,肝先行;山谷的味道是苦的,所以先走;谷甘,脾先取;顧維信,先去肺;谷鹹,先去腎。"
膽汁和肝臟是表裏之分。肝為攝魂,膽為主。“黃帝內經蘇文?靈蘭暗號上曰:“肝,將軍之官,使計。見義勇為,中正之官,決定怎麽做。"
大腸和肺是五臟六腑,是化糟粕為廢物的臟腑。“黃帝內經蘇文?靈蘭暗號上曰:“大腸之人,傳道之官,變也。"
小腸和心臟都在裏面和外面。胃裏的食物全部輸到小腸,然後我從小腸的下口進入大腸,水谷進入小腸,所以被稱為被填充的腑。“黃帝內經蘇文?靈蘭暗號上說:“小腸者,官之昌也。"
膀胱和腎臟是儲存尿液的膀胱。腎臟分泌的尿液通過輸尿管進入膀胱,當其充盈時,括約肌得到釋放,從尿道排出。“黃帝內經蘇文?靈蘭暗號上:“膀胱,州府之官,津液藏,氣化可出。"
三焦,也叫孤腑。張景嶽的《井磊》:“在臟腑之外,在身體之內,所有的臟腑都包括在內,壹個腔就是壹個大房子”,認為三焦有特定的形態。所以三焦大致相當於現代的胸腔、腹腔、盆腔,但並不完全等同:膈之上為上焦,包括心、肺;從膈到臍,為中焦,包括肝、脾、胃;臍以下是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三焦始終主導著五臟、魏瑩、經絡、內外氣的功能,五臟的氣化功能是通過三焦來實現的。三焦是人體氣機升降之道,所以說三焦統禦壹切氣。三交能通水通液,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通液的功能。上焦負責播散,即通過心肺的作用,潛移默化地播散水谷以滋養全身,稱為“上焦如霧”。中焦主導水谷的分解,具有消化、吸收和輸送細微水粒和化生血液的作用。u,泡久了)。下焦能清濁,排泄水谷的渣滓和廢物,即腎和膀胱的排尿和大腸的排便,具有“下焦如瀆(D?,運河)”。“黃帝內經蘇文?《靈蘭暗號》上說:“專註三事者,為定瀆之官,水道不在話下。”“黃帝內經靈樞?《五種津液不為水》:“水谷皆在口中,有五味,各講究其海,津液各行其道。所以要溫暖肌肉,讓皮膚充滿上焦的氣,這是津液;流而不做者,液也。”(見《中醫藥文化論文集》38?七分》)
我們對臟腑的內外有著清晰的認識,所以當臟腑有病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調節臟腑的功能來恢復健康。比如脾主思維,過度思維會傷脾,而脾胃是表裏相生的,傷脾也可能導致胃的問題。除了藥物治療外,調理脾的功能也有助於恢復胃的健康(養生養臟的內容請參考《中醫藥文化論文集》中的相關內容)。三焦的病變也可能與相應的臟腑有壹定的關系,所以也可以通過調理臟腑來幫助康復。
中醫文化論文集第二部分
近年來,熱愛和學習中醫的朋友越來越多。有人說中醫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瑰寶,非常有用。學習中醫,掌握中醫養生藝術,可以讓妳“心靜氣虛,順真氣,藏神於內,安疾病。”(《黃帝內經?我從事中醫臨床工作30多年,用中醫的方法治療了很多疾病。應該說中醫確實可以達到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那麽中醫的起源是什麽呢?有人說中醫既是文化又是藝術,我覺得很有道理,因為中醫起源於古代哲學。
中醫來源於陰陽五行學說。“蘇文?陰陽應如大論:“陰陽為天地之道,萬物之紀,變化之父母,生死之本,萬神之宅。“這就是說,陰陽是天地循環的原理,是萬物的生死法則,是各種變化的根源,是生死之源。人類作為自然界的壹員,也要遵守天地陰陽大道,“師陰陽,師神奇”。
《說文解字》對陰陽的解釋是“陰為山之北,水之南”。從傅,從。”“楊又高又聰明。”傅指的是土丘。我們的祖先從山上的陽光中觀察到,山南溫暖而明亮,山北寒冷而陰郁。通過對不同事物的觀察和總結,得出陰陽的抽象概念。中國文化起源於樸素的唯物主義,從現實生活經驗中提煉出來,成為中國文化和哲學。
再者,為什麽是陰陽?我們從來不說陰陽。陰是無形的,是“無”的意思,是創造天地的開始,陽是有形的,是“有”的意思,是萬物之根。“世間萬物生於有,生於無。”(《老子》)。先有無,後有有,無中生有,即無形有有形,所以是陰陽而非陰陽。
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陰陽自然的變化中。比如吃飯用的筷子是陰陽,走路用的腳是陰陽。我們每天也在踐行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很少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行而不知”。
古代認為自然界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組成,它們按照壹定的順序運動變化,產生萬物。即“天道五行,運化諸種。”(傷寒論)宇宙萬物都可以歸入五行體系,文化由此衍生,甚至滲透到我們的語言、居所、生活等方方面面。
中國人把購物叫做“血拼”,而不是“買北買南”。為什麽?有壹次,壹個在法國教中文的老師問我這個問題。她告訴我,她向學生解釋說,她這麽說是因為習慣。看似簡單習慣的語言,其實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按照五行分類,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從五行來說,事物指的是木和金,南北指的是火和水。木和金可以接受,可以用來交易,火和水不能接受,不能用來交易。中國人罵人也講文化,說壹個人“不是壹個東西”。那是什麽?當然是南北,說明這個人是水火無情的。
在住宅方面,中國最傳統的住宅是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為代表。四合院的居住也很有講究,關系到太陽的升降。古代傳說“太陽從山谷升起,沐浴在鹹池裏,吹在芙蓉花上,意為晨光。”?至於豫園,是指黃昏(淮南子),意思是太陽從東方的“谷”出發,住在扶桑(郭璞註:“扶桑,木葉。”),夜晚墜入西方“豫園”。所以東邊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孩子應該住在東廂房,對應著孩子的成長。西邊是太陽落山的地方,老人們想住在西廂房。家裏的男主人和女主人要住在正堂,因為正堂是陰陽合生的地方,可以支撐家裏的男主人和女主人有足夠的氣血,家裏的頂梁柱也就牢固了,所以整個家庭才會穩定。
中國傳統的婚紗是紅色的,屬於火。五臟中,心屬火,所以紅色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婚禮演奏的《百鳥朝鳳》是標誌音,屬於火,以S 3U為主音,音樂活潑喜慶,欣欣向榮。中國的皇帝從隋唐開始穿黃衣,這也是有文化的。五行可以衍生出五德。中國人尊土德,尊情厚道,忠厚老實,度量大方。黃色屬土,土居於五方之間,也體現了皇帝的集權和皇權至上,所以皇帝穿黃色的衣服。了解秦漢文化的朋友都知道,秦漢時期的皇帝都穿黑色的衣服。這是因為當時的統治思想是道教,道教崇尚水德,黑色屬水,所以皇帝都穿黑色的衣服。當然,現在說的是自由平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穿不同顏色的衣服。
五行在運動中有壹定的關系。五行之間的相互滋生關系稱為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之間的關系稱為相克、木圖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和金克木。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運用相互幫助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來保護我們的健康。有壹次,壹個病人因為對家人生氣,導致胸悶腹脹,吃不下飯。這是典型的情緒性疾病。音樂可以平滑情緒,調和氣血,放松經絡,調節陰陽。古人比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這壹點。“藥”的繁體字是“藥”,“樂”的繁體字是“樂”。這兩個字壹脈相承,可以理解為音樂可以入藥治病。古人在中醫治療中有音樂療法。病人因怒而病,肝定怒,屬木、金克木,肺定悲,屬金。根據五行的關系,我讓病人聽悲傷委婉的音樂,因為悲傷委婉的音樂是商聲,主要是汝聲,屬金,能勝怒。而西北的民樂,多是為了這種聲音。建議患者每天聽《走西口》,過幾天患者就康復了。
作為壹名中醫,要“仰望天文,俯視地理,了解人”,用整體觀的方法論去認識宇宙的本質,洞察生命的規律。古人把壹天分為十二小時,我們人體也有十二經脈。看似巧合,實則體現了天人合壹的整體觀。掌握天之秩序,可以調理臟腑,暢通陰陽。中醫養生強調要睡“經絡睡眠”。為什麽?子夜(23: 00 -1: 00),足少陽膽經當令,“子生陽時”,膽汁開始上升,屬陽。此時入睡有利於膽汁的上升,否則會傷陽,使妳白天疲倦,久而久之影響臟腑功能。午時(11點-13點),手少陰心經當令,“阿陰生於午時”。這個時候是養心的關鍵時候。午飯後最好休息壹下。即使睡不著,也要閉眼壹會兒,不然下午會很難過,心慌。壹年四季,春來夏長,秋收冬儲。人體要對自然陰陽的變化做出反應,也會有陰陽消長的變化。
春天重在生發,養生的重點在於“晚臥早起,大步朝庭,慢行使命。”(“蘇文?春天到了,頭發的生命力在上升。不要睡得太早,但不要晚於午夜。太陽升起就起床,跟著頭發自然生長的機會。但是不要太快生氣,所以在院子裏慢慢走。為了不抑制活力,春天要穿寬松的衣服,梳寬松的頭發,“讓妳的生活”。什麽是“野心”?誌向是壹個人的誌向和意誌。腎藏誌。壹個人腎精充足,誌氣旺盛。小孩子經常在人前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當政治家。這是小孩子腎精的表現,但是長大後就沒有那麽大的野心了,說明他們的腎精沒有長大後那麽豐富了。春季註意補氣,有利於腎精生發,否則會制約生發之機。現在壹些愛美的女生壹到春天就穿上塑料內衣。那時候,它們看起來很美,卻損害了養生精神。
夏天如何憋氣?“晚上睡覺和早起是貪得無厭的”(《蘇文?晚上睡得晚,但是23點以後早上還是起不了大早。”“累”是滿意的意思對太陽貪得無厭”的意思是不怕熱。夏天,妳應該走出去,接受太陽的精神。夏天,妳應該出汗。現在夏天用空調,出不了汗就會生病,秋天最常見的就是咳嗽。
秋季是氣機收斂的季節,養生之道在於“早臥早起,與雞同興,寧心延秋刑。”(“蘇文?秋天,天地之氣開始匯聚,人也是如此,不能外散。所以早點睡,聽到雞叫就起來。公雞在石矛啼叫(5點-7點)。此時天門開,人之氣也會開,該起床了。”鎮靜意誌”,其中“意誌”仍指野心和意誌。因為腎藏誌,我們會看到“誌”就是中醫講的腎精。秋季收斂腎精,就是收斂性生活。秋天有壹股寒意。在古代,殺人也是講文化的。不是有“秋後的追問”嗎?秋天,人容易悲觀、抑郁,甚至厭世,秋天是壹年中抑郁癥的高發期。所以秋天要保持情緒平和,減少“悲秋”的情緒。
冬天是殷琦最多的季節,我們要把它藏起來。“早睡晚起,多曬曬太陽。天冷了就暖和了,壹點皮都不漏。”(“蘇文?早睡收集,晚起避免散逸,太陽升起就起床。冬天人的陽氣收斂於體內,穿厚衣服有利於保存陽氣。不要把皮膚分開,冬季運動不能出汗。
四季的陰陽都在變化,緊密聯系,融為壹體。春天不養生,夏天就會影響生長。夏天不註意,會影響妳秋天的集氣。秋天不養生,冬天就藏不住了。當然,如果冬天不躲,春天從何而來?這就是因果,沒有因果。
中醫文化論文集(三)
關於中醫對鬼神的態度,有很多論述。
“黃帝內經蘇文?五臟之論:“囿於鬼神者,談不到至德。“主旨是人要找到真實的自我,正確認識主人公,不要把自己交給鬼神,不要迷信。迷信鬼神的人,不要和他們談“至德”之路。
“黃帝內經蘇文?論鮑明的格式塔理論:“夫練天地,則從之;和事佬壹響,他就跟著響;如果沒有鬼神,他會壹個人去。“大意是我們模仿天地之德,隨緣產生奇妙的效果。隨緣如物及其聲影,這是與道的和諧。要想找到自己的英雄,就不要把自己交給鬼神。只有這樣,我才能真正自由。
“黃帝內經靈樞?賊風:“黃帝曰:夫子今日之言,是病人所知。是什麽原因讓他不遇到邪靈,也不擔心自己想要什麽,但是死了就生病了?只因為鬼神?齊伯曰:“亦有惡之遺,故有惡欲,有欲之欲也。血氣內爭,二氣相搏。”。它就像壹個幽靈,因為它冷漠、盲目、失聰。"
黃帝說:妳現在說的,病人自己也知道病因。如果沒有遇到外邪,情緒沒有受到驚嚇等重大波動,突然生病。原因是什麽?是鬼神在作祟嗎?齊波答:這就是過去的邪靈壹直留在體內,從不發作的原因。由於患者情緒上的厭惡和嫉妒,導致血氣內亂,正氣與邪氣相鬥。因為病因很隱秘,又瞎又聾,看起來像個鬼。
可見,中醫否定鬼神等迷信思想,主張讓真正的“自我”做主人,永遠不要忘記真正的主角(自我)。
“黃帝曰:欲者何故?齊波說:“在他們之前是女巫的人知道如何戰勝壹切疾病,生來就有疾病的人只能許願。“大意是黃帝問:有些病是許願治好的,不是鬼神。原因是什麽?齊波回答:以前的巫師,因為知道治百病的方法,提前知道疾病的原因(比如氣質、心理原因),所以通過祝他們心理治療來治愈。
《中國醫學大辭典》:“願君:古法治病,願言病因,不枉藥石。”可見,所謂的願望,就是通過解釋疾病的病因來達到治療的方法。
“黃帝內經蘇文?”《論化精為氣》:“古人居獸與獸之間,移步避寒,居蔭避暑,內無思慕之累,外無官形,是和平(亦稱“光”,安全;在壹個安靜的世界裏,邪惡無法深入。所以毒藥治不了,針石也治不了,妳就動動腦子,自己許願吧。今世不然,苦由內而生,苦形傷外,四季失,適寒暑。賊風壹吹,虛邪直抵五臟骨髓,傷及皮膚,所以小病必重,大病必亡。所以,祝妳做不了自己。"
以前,古人處於原始的社會狀態,生活在動物與動物之間,本能地避寒避暑,心中沒有貪欲,外面沒有名利的羈絆。在這個安靜的世界裏,惡靈無法深入。所以毒治不了,針石治不了,疾病只能通過移精化氣來治療。現在的人不壹樣了。他們有心事,身體有傷,不隨四季變化,反對寒熱保養。因此,當外邪數量達到時,往往會出現虛邪,虛邪深入五臟骨髓,對皮膚造成創傷,小病加重,重病致死。因此,許願是很難解決的。
這段話告訴我們:淡泊名利,擺脫欲望,行事中庸,順應四時,有利於疾病的防治。
?
與中醫藥文化論文相關的文章;
1.關於醫生的散文:醫生的仁慈
2.精選5篇散文
3.唯美主義五論。
4.優美散文五選。
5.心情隨筆日記:最可怕的絕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