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楊式太極拳傳了多少代?他們是誰?

楊式太極拳傳了多少代?他們是誰?

陸迪民

妳說的“傳承”是什麽意思?如何劃分太極傳的“幾代子孫”?這是壹些傳統太極拳練習者關心的問題,他們的看法壹直不盡相同。在籌備安“2005楊式太極拳名家研討會”的過程中,筆者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本文以《楊式太極拳》為例談壹點拙見,也涉及對部分楊式傳人稱謂的壹些看法。

《辭海》中“子孫”壹文有兩層意思:①指道德知識能傳給後代的人。(2)繼承壹門學術學科並加以傳播的人。根據“使之傳播”的第壹層含義和第二層含義,“繼承者”壹般可以定義為“給予者”。因此,楊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魯禪是楊式太極拳的第壹代傳人,班後和侯建是第二代傳人。

不過上面第二個意思也有“接班人”的意思,比如楊半厚就是楊魯禪的“接班人”。按這個意思,楊半厚是第壹代子孫。但人們習慣上講“傳宗接代”,稱楊半厚為二代。

“傳承”是壹種評價,是壹種與生俱來的權利,可以增加拳手的名聲和分量。那麽,誰可以被稱為“接班人”呢?怎麽分世代?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看法,學校之間和學校內部也有差異。

首先,我認為“名分”不是本質,本質在於真正的傳承和傳授。無論是太糾結於人和自己,還是太糾結於名分,都沒有太大意義。但是,既然有“接班人”,就要有說法。

武術的產生是壹個復雜的問題。按照老傳統,師父賜拳,收優秀學生巾為弟子,舉行磕頭儀式,這個弟子就成了他的下壹代。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有很多特殊情況。從“傳承技藝、傳播技藝”來看,有師徒傳人,也有非師徒傳人;有下壹代的後代,也有同代人的後代當老師;有些是社會的看法,有些是老師的看法。

跟老師學,傳給下壹代,很正常。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師從老師的後人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壹種是家庭傳播。比如“師傅”的兒子和孫子,來自小學拳擊,是天生的傳人,不存在跟老師學的問題。沒聽說過哪個名師的兒子或孫子給父親或爺爺磕頭的,但還是被社會認定為後人。跟爺爺學有兩種情況:如果妳爸爸是名師,就按妳家那壹輩對待;如果父親不詳,孫輩可以是祖先的直系後代。舉個例子,楊少厚,雖然他從他的祖父楊魯禪那裏學到了拳擊,但他不可能是他父親侯建的後代。也是自幼隨祖父傅錘煉文人拳,卻無法與父親傅盛為同輩傳宗接代。當然,在宣傳上,人家承認是從兩代人那裏得來的。在楊的親屬中,和傅錘是楊成福的侄子和女婿,他們都比楊成福的兒子大。他們的拳術是從他們的祖父楊成福那裏得來的,他們的父親不是名師。所以作為楊成福的後代,他們是第四代。牛春明之孫,崔之孫,楊家第四代傳人,都是直接從祖上學來的。他們自稱第五代傳人,大家都沒有非議。楊板厚之子楊,腹內留人,不能學父,故在《太極傳用法》中列為其堂兄楊承福的後代。

楊振鐸的孫子楊軍和楊彬是自楊璐嬋以來的第六代孫。不過他們都是從小直接跟爺爺學拳擊的。從拳擊技術上來說,他們是楊振鐸的後代,他們是每個人心目中的第五代。但楊家依血緣關系仍稱其為第六代,這又是壹個特例。

第二種情況,因為身份問題,不方便向老師學習。比如貧富差別,年齡,交往原因等等。如果讀書人是貴族,老師是仆人,大概沒幾個人給老師磕頭。王蘭亭和李瑞東是密友,父母關系也很好,所以王蘭亭把拳術授予了李瑞東做哥哥。據說是在楊魯禪牌位前收徒,代師收徒。趙斌先生有壹些朋友向他學習拳擊。他們很親近,年紀也大了,孩子都叫他們叔叔。雖然他沒有向他的主人磕頭,但我們稱他為趙斌的“密友”,他也是後人,這比“弟子”更重要。

葉大彌是上海的壹位教師,師從田,後又師從孫魯堂、楊少厚、楊成福、李。早在1926年,葉大彌就在上海創立了武當太極傳社。鄭曼青、浦炳儒、黃京華都是俱樂部的學生。楊成福65438-0928在南京中央武館時,同時師從吳會川和楚桂亭。因為中央武館安排不了,楊成福先生帶著吳會川和楚桂亭到上海謀生。先在武當太極拳社任教,後被葉介紹到幾處宅邸教授拳術。吳會川後來創辦了會川太極拳社。1932年二月,楊承福送葉大密壹張照片,題“大密人惠帝村”(此為謙),以示敬意。雖然葉大彌沒有師從楊成福,但他的學生鄭曼青和蒲炳儒後來都成了楊成福的弟子。所以,按照葉大密的實際傳承、成就和影響,他作為楊成福前師的後代是當之無愧的,應該屬於第四代。

太極傳的“九招”,號稱“字精句美”,是楊半厚傳給牛連元的。據說富商牛連元在京與楊半厚結為金蘭,楊半厚還以其兄的名義代其父將拳術贈予他(兩人都屬於二代)。但牛石弟子吳發表《太極拳九法八十壹式》註釋時,編者覺得吳輩分太高,建議將牛連元稱為“第三代”,也得到了弟子俞先生的認可。

在當今的太極拳界,有壹些有影響力的人,他們不是師從於老師,是社會公認的壹代太極拳傳人。

第三種情況是社會原因。解放後,反對封建迷信,誰給老師磕頭?改革開放之後,才是老師崛起之後。我聽孟憲民先生說,他爺爺牛春明在杭的後人,解放後學拳擊的,沒有壹個是學徒。但是,誰是有影響力的後人,自有公論。

以上觀點是壹家之見,也是我們自己的看法,不要強迫其他老師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