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達人養生001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1)

達人養生001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1)

引用原版《黃帝內經》,參考屈立民的《黃帝內經》精編和徐文兵、董亮的《黃帝內經說什麽》,進行整理。

曾幾何時,在黃帝中,他生而為神,弱而能言,幼而不偏,長而敏感,功成名就。

曲立民老師說,讀第壹篇的第壹句話,是讀中國古代經典很重要的壹部分。《黃帝內經》並不局限於過去黃帝的誕生,可以延伸到洪水時代之後的壹群新人類。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上帝”,這裏的“上帝”是指“超乎想象的生活”。孩子出生後,有自己的思維邏輯,會問壹些哲學問題,比如“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該往哪裏去”,這就在於“弱而能言”的先天智慧。“年輕並對他人公平”指的是年輕和身心均衡發展的表現。“長而敏感”是指青春期後的時期,人逐漸進入壯年,身體強壯,身手敏捷。最後壹句“升天”描述的是晚年。

“古天真”來源於道家對“道法自然”的強調。所謂“純真”,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能力。原文以上24個字,講的是黃帝的生平。黃帝出生時就有與天地神靈溝通的能力,這種能力延伸到孩子出生後的先天能力,即聰明與否。在古代,“弱冠”指的是20歲以下的人,所以“弱而能言”指的是年輕時口若懸河,才華橫溢。黃帝從小跟隨名師,《內經》也是以黃帝和齊波的對話為藍本。所以“年輕不偏不倚”是黃帝成名的重要壹步,也就是名師指導。“龍與敦敏”既描寫了黃帝忠厚的外表,又表達了他的謙和謙遜。黃帝統壹全國後,到山上修行,到了真龍,就把黃帝帶上了天,把他帶到了現實的境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成功了。所以,世界上這24個字,講的是壹個成功人士的壹生。道家的成功之道叫“返璞歸真”,旨在保存壹個人的純真本性。想要保持健康,就要找準那些煽動人,讓他們欲火焚身的東西,遠離那些讓妳瘋狂的不切實際的東西。

我不是壹個能看懂古文的人。簡單理解原文的24個字就是黃帝的生平。黃帝生而為神。他小時候文才出眾,小時候有名師指導。他成年後也是棟梁之才,老了也成仙了。

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孩子雖然不是天生的神,但都是有靈性的。兒童的靈性體現在出生就知道生存之道,用笑和哭來表達需求。三字經上說:“生命之始,性本善。性相近,學遠。”今天的基因工程研究告訴我們,人不是生來壹樣的。每個家庭都有代代相傳的不同基因。所以生孩子的時候不可能壹樣。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是壹個道理。這雖然很殘忍,但真的是“粗言不粗”。只有了解孩子的天性,才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就“弱但能言”而言,有多少孩子在弱冠的年紀大方地站在臺前演講?是啊!很少,都是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父母,朋友,家裏的老人都很清楚這些差距。所以以“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由,從2-3歲開始給孩子上各種輔導班,第二天就把先天補上。能出人才嗎?可以!也是極少數!因為前提是基因,孩子得足夠聰明,對壓力有足夠的抵抗力。為什麽現在的孩子不愛說話?還有很多孩子有抽動癥?主要是因為壓力,父母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學校的壓力,社會環境的壓力...我們說的這些壓力,不是指學校的學習(當然我現在也不認為作業是壓力),還有家長的態度、要求甚至說話方式。那麽,“說話弱”真的有那麽難嗎?不完全是。我們給孩子灌輸了很多東西,卻在不經意間抹殺了孩子的很多天性。孩子愛玩!如果妳仔細看,妳會發現孩子們在討論好玩的事情,話題很多,都很開心,手舞足蹈。但對於學習這個話題,能說清楚的人恐怕不多。因為玩是天性,孩子自然能做到“弱但會說話”。

“年輕氣盛,不偏不倚”被曲立民解讀為青春期的風華正茂,而徐文兵和董亮則被解讀為年輕時得到名師指點。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視角不同而已。我們不得不承認,12歲以後的課業是人生中最重的,無論是內容還是數量。中考和高考都是篩選考試。這個測試是為孩子、老師和家長準備的。孩子和家長對名師的需求,簡直就是生活的壹大重心。遇到名師,可以讓孩子壹輩子;如果沒有遇到名師,即使是天才也可能遭遇滑鐵盧。另壹個方向,壹個人壹生的名師其實就是自己。把自己的未來抵押在別人身上,不如跟著自己的步伐,遇到壹個老師指明方向,然後自己認準方向,走下去。

“長而敏感”的要求,其實就目前來看並不容易。基本上現在的情況是“焦慮”太多,“敏感”不是地方。“敦”是指厚重。曲立民老師解釋說,風華正茂的人往往長得比較粗壯,而徐文兵老師和董亮老師解釋說,他們很老實,很老實。但是現在的人基本上只有粗和圓滑,讓人看起來很油膩。太重,很難達到傳統意義上的智能和敏捷。過重還會帶來各種疾病,“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瘦子得這些病嗎?當然有,但是基本上都是四肢細,肚子大。怎麽才能表現為“敏感”呢?“長而敏感”也成了我們成年人追求的壹種狀態。於是,很多人開始運動減肥,希望“返老還童”(請原諒我用了這個詞)。其實“長而敏感”的時期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鹹中帶甜,甜中帶苦”的時期,有足夠的能力應對任何情況。

我認為“成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成功,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終結。”很多人晚年都不幸福,很多老人自嘲說:“活著就夠了。”這是社交場合。不像古代,現代的老人身邊沒有子女,偶爾做做工作,忙做家務,壹年又壹年過去了。現在老年人比年輕人更焦慮。從哪裏來的?主要是生活和自我的習慣。我們總是在問,“現在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其實什麽都沒變。是欲望!秉承“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觀念,年輕時得不到的,老了也會任性地得到。妳覺得壹個成功的人,或者壹個心態平和的老人,老了還會在乎任性嗎?恐怕他最想要的就是修身養性,養壹枝花壹草,找壹個美麗的地方安度晚年。所以,這種“成功與成功”的安度晚年,其實也是有代價的。代價是之前的12字“柔弱卻能言,年輕不偏不倚,長的敏感”,我們所有的成長都是為了最後的“成功與成功”。

《內經》從開頭的幾個字就解釋了我們的人生。反思之後才能明白,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的經歷都是不壹樣的,自然也會有不壹樣的結果,但我們都需要壹步壹步來。黃帝之所以能夠“成功學,升天”,是因為他堅守了自己的初心,並對之保持了忠誠。那麽我們不妨尋找自己的初心,讓自己的生活簡單壹點,輕松壹點,就更容易達到“成功與成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