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幾種健身運動?
01對機宣石點
第1次運動刺激了位於我們手指指尖的宣石點。刺激這個穴位可以降低血壓,防止頭暈。
取穴方法
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屈曲,宣石點在指尖,離指甲的自由邊0.65438±0英寸,左右共65438±00點。
功效
精神病、發熱、腰骶部、背部和頭部的局部疾病及相應的內臟疾病。如頸痛、角弓倒置等癥狀。督脈陽氣充沛,只要陽氣較弱,就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02十指交叉相對
第二個動作刺激位於我們手指間的八邪穴,主要用於心煩、眼痛、頭痛、咽痛、牙痛、手指麻木。
取穴方法
指背8穴,微握拳,第壹指間,蹼緣後紅白肉[1]處。
功效
主治:熱煩、眼痛、頭痛、落枕、咽痛、牙痛、手指麻木、蛇咬傷、手臂紅腫等。
03打虎嘴
第三招刺激合谷穴,不僅能調節血糖,對緩解牙痛、暈車也有明顯療效。
取穴方法
原創點。手背上,掌骨1和2之間。
功效
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牙痛、耳聾、面部浮腫、口眼歪斜、口風口嗆、發熱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閉經、滯產等。
擊中魚際
第四、第五個動作刺激我們的大魚際、太原等肺經穴位,有強心作用,針對心悸、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擊中魚際
取穴方法
手掌內外側由壹組肌肉群微微隆起。拇指壹側叫“魚際”,另壹側叫“魚際”。
功效
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系密切,對防治感冒大有裨益,還能緩解咽痛、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癥狀。
魚際主要用於小兒咳嗽、咯血、咽痛、發熱、扁桃體炎、營養不良。
06敲後溪穴(換手)
第六動刺激後溪、錢轂、腕骨等小腸經絡穴位,對改善下焦、緩解口渴癥狀、降低血糖有很好的作用。
取穴方法
手握成拳,位於第五掌指關節後方的遠端掌指關節頭部紅白肉處(即手握成拳,掌指關節後方橫線的終點為該點)。
功效
中醫非常重視後溪穴。可以直接通向督脈,督脈屬於八脈交匯中非常重要的壹個穴位。督脈以陽為主,陽氣盛。
拍拍妳的手背(換手)
第七樂章刺激中柱、水門、陽池等三焦穴位,保持頸椎、腰椎健康,改善腦缺血。
取穴方法
中柱穴位於人手背,此關節(掌指關節)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功效
緩解和治療頭痛,紅眼,耳聾,耳鳴,喉嚨痛,手臂腫脹和疼痛。
08輕敲池澤點(換臂)
第八招刺激曲池、赤澤、曲澤等穴位,有降血壓、止咳的作用。
取穴方法
池澤穴位於人體手臂的肘部。取穴時,手臂要先擡起。手臂內側中央有壹條粗大的肌腱,此點在肌腱外側(或在肘橫紋,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
功效
感冒、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咽炎、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壓性肺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急性胃腸炎、肘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
09敲雲門穴(換肩)
第九動刺激中府、雲門等肺經穴位,對肺部疾病、氣管、支氣管疾病有治療作用。此外,中府穴還具有肺癌的診療功能。
取穴方法
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凹陷處,肩胛骨喙突內緣,前中線旁6寸,帶胸大肌。
功效
咳嗽、氣短、呼吸困難、胸滿、胸中煩躁、胸痛、虛勞盆腔痛、傷寒肢熱、窒息、疝氣、突發心臟病、腹痛、脅痛、肩痛、肢冷、脈數。
10龍頭肩頸(換肩)
第10次運動刺激肩井穴,經常拍打此穴不僅能降低血壓,對心肺疾病和便秘也有很好的療效。
取穴方法
位於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正面直對乳房。
功效
適應癥強,肩背痛,手臂無力,中風偏癱,分娩延遲,產後血暈,乳癰,瘰癧,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11輕拍百會穴
12運動刺激我們頭頂的百會穴,有安神助眠、降血壓、治頭痛的作用。
取穴方法
發際線中間7寸,此時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功效
主治:頭痛、頭暈、鼻塞、耳鳴、中風、失語、脫肛、陰郁、久瀉、痢疾。
12腹部穴位拍擊
13運動刺激我們腹部的神闕、氣海、關元等保健重點,可以調節腸胃功能,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
穴位選擇與功效
神闕,人體穴位名稱,位於臍正中,屬於任脈穴。可用於治療腹痛、慢性腹瀉、脫肛、痢疾、水腫和虛脫。無針,宜灸。
氣海在小腹。肚臍1.5寸的時候。主要用於治療虛脫、暈厥、腹痛、腹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尿瀦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而且有很強的效果。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主要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13輕拍腎俞穴
14運動刺激我們下背部的腎俞穴、三焦俞穴等膀胱經穴位。這些穴位適用於泌尿系統疾病的防治,可以補腎固本。
取穴方法
腎俞穴位於人體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指寬處。
功效
適應癥:腰痛、腎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乏力等。
14內功打少海
16運動刺激手少陰心經的內老穴和少海穴。起到強心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
在前肘區,肘關節橫紋平坦,肱骨內上髁前緣。
功效
適用於心痛、癔癥等心臟和精神疾病;肘臂攣縮疼痛、手臂麻木、手抖;頭痛、腋肋痛;青金石。
15腳後跟踢山谷
17運動通過刺激足少陰腎經顧然穴,起到排腎毒,預防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
它位於內踝下方和舟骨粗隆下方的凹陷處。
功效
治療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和月經不調。
16排胃中穴
古代有“腰背要中治”的說法,意思是壹切腰背疾病都可以中治;此穴有舒筋通絡、祛瘀活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取穴方法
衛中穴位於腘窩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間,即膝內側的中心。
功效
適應癥: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胃痛、頸痛、腰疼或疲勞、臀痛、膝痛。
17打腿膽經
按摩和拍打可以放松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和排毒。血液循環快了,身體就會有足夠的能量排除垃圾,體內的浮腫和毒素自然被清除,按摩和拍打的部位就會減肥。
取穴方法
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是沿著大腿和下肢的外側中線至小拇指和第二腳趾之間。有壹個標誌很容易找到,就是沿著褲子中間到膝蓋側面的線,主要有四個穴位:環跳、石豐、中渡、膝蓋陽關。
功效
此經絡穴位主要用於頭、眼、耳、喉疾病,精神疾病,發熱等沿經絡部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