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五首

作為音樂教師,經常需要編制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麽壹年級的音樂教學設計該怎麽寫呢?以下是我給妳整理的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希望妳喜歡!

高壹音樂教學設計第1章教學目標:在音樂練習中,準確而富有感情地演唱《牧童》,並嘗試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打擊方法,掌握體態,在《牛郎歌》的間奏中加入鑼鼓伴奏,感受歌曲伴奏的快感。

教學重點:準確而富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學難點: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和過程:

首先,開始部分:

1,向音樂問好!

2.復習上壹課。

3.復習開爾文手勢。

二、基礎部分:

1,簡介:

2.表演《牧童》

(1)完整聽音樂錄音。

(2)妳唱了什麽?再聽壹遍這首歌。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環鼓。

3.創造與活動——對雙聲管的理解

4.表演“牛郎歌”

(1)提示學生註意聽覺和視覺的結合。

(2)跟隨歌曲的錄制,通過聽和唱來學習歌曲。

(3)提醒學生歌詞沒有旋律時間部分,有鑼鼓伴奏。

5.創造與活動-了解三角鐵

6.創作與活動-鑼鼓創作。

第三,結尾部分:

總結。下課。

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2壹、教學內容:

1,聽《牧童》

2.聽牧童在哪裏?

3.表演《牧童》

4.表演“牛郎歌”

二、教學的總體目標:

1.通過聽牧童在哪裏,牧童,唱牧童牛郎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在音樂實踐中了解三角,探索三角的打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3.準確而富有感情地演唱《牧童》,盡量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可以在歌曲《牛郎歌》的幕間休息時加入鑼、鼓、鈸伴奏,感受伴奏歌曲的快感。

第四,學習情境分析

這節課的第壹首歌比較容易讓學生掌握和學習,第二首歌不難,但是學生很容易把第壹遍最後壹句的低音唱成高音,這個地方老師要多註意。其次,兩首歌的情感是不同的,教師要讓學生用不同的情感充分表達兩首歌。

課時安排:兩個課時

第壹類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牧童在哪裏》

2.學唱兒歌《牧童》

3.有節奏的兒歌《牧童》

4.節奏樂器三角鐵的理解與演奏

教學目標:

1.通過聽歌曲“牧童在哪裏?”,我們可以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2.通過音頻和視頻學習歌曲《牧童》。通過圖形譜直觀感受旋律的高低長短;培養學生初步的視唱能力。

3.學會通過創造動作和師生互動來表達和體驗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4.學習認識三角,學習它的演奏方法,通過伴奏歌曲掌握它的演奏姿勢。

教學準備:

課件和投影

教學過程:

第壹,經常鍛煉

1.隨著音樂(自選音樂)進入房間,(要求自創,有更規範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常識:坐姿、唱法套路等。

3.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唱歌和旅遊)

二、新課學習:

1.小練習:三角形認知。老師介紹三角鐵的打法和姿勢,並練習。(妳也可以和學生討論彈奏方法和姿勢。)

2.歌曲學習:(放映幻燈片)

1)壹邊拍手壹邊看插畫,壹邊錄《牧童》這首歌。熟悉歌曲(老師可以用三角鐵)介紹或討論“牧童”是做什麽的。

2)教師示範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曲。

3)引導學生通過唱歌來學習歌曲。(老師指著樂譜,註意第三段歌詞和結尾句的位置。)

4)通過分句唱法熟練演唱歌曲。

5)通過自制遊戲表演歌曲《牧童》需要自制動作,表演遊戲從學生自制動作開始。(表演時,挑選幾個同學用三角鐵伴奏音樂。)

3.欣賞歌曲《牧童在哪裏》

1)第壹次聽之前,與學生交流“牧童在哪裏?”

2)談感受:牧童去哪了?為什麽?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間。

3)免費活動:免費表演歌曲《牧童在哪裏》。

三、總結:鼓勵表揚,指出不足。

課後反思:如果時間允許,學生也可以分組創作和指點。然後分組表演。而是最大程度的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第二節課

教學內容:

1,欣賞兒童合唱歌曲《牧童》

2.學唱歌曲《牛郎之歌》

3.歌曲表演《牛郎歌》

4.認識雙環鼓

教學目標:

1.通過聽《放羊娃》,學習用雙響鼓和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用聽唱結合的方法演唱歌曲《牛郎之歌》,引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感演唱歌曲。

3.通過老師的示範演唱,讓學生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動作來表達歌曲的意境。

4.在伴奏歌曲的過程中學習認識雙響鼓,學習它的演奏方法,掌握它的演奏姿勢。

教學準備:

課件和投影

教學過程:

第壹,經常鍛煉

1.隨著音樂(自選音樂)進入房間,(要求自創,有更規範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常識:坐姿、唱法套路等。

3.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唱歌和旅遊)

二、新課學習:

1.練習:理解雙音管。老師介紹雙響管的演奏方法和姿勢並練習。(妳也可以和學生討論彈奏方法和姿勢。)

2.欣賞兒童合唱《牧童》

1)先聽,(完整聽完整首歌)。

2)談談妳所聽到的;

3)復聽:自由活動:隨《杜甫圓舞曲》自由選擇活動,可以用雙響鼓和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3.歌曲學習:(放映幻燈片)(從牧童的壹生到歌曲《牛郎之歌》)

1)教師示範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曲,引導學生看圖譜;

2)學生示範唱學習歌曲。(老師指譜,要有明顯的高低、長短動作;)

3)通過分句唱法熟練演唱歌曲。(可以學習使用鑼鼓伴奏。)

三、課堂總結:鼓勵表揚,指出不足。

課後反思:通過自制遊戲表演歌曲,要求自制運動,從學生自制動作中選擇遊戲進行表演。聽歌後學會了用雙響鼓和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第三篇教學內容:

1、聲音探索活動“谷聲”、“辨聲長短”

2.學唱《火車過瑤山》這首歌

3.聽音樂《姚桐嶺與長鼓舞》

4.聽《苗嶺的早晨》,進行音樂創作活動。

教學目標:

1.傾聽和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通過感受和模仿聲音、唱歌、玩遊戲等活動來感受聲音的長短。

2.唱歌要自然,要有表情。

3.了解瑤族的銅鐘和長鼓以及瑤族和苗族的壹些特點。

4.通過聽《苗嶺的早晨》,對聽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認知。

5、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音樂故事的聲音表現。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聽和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分辨聲音的長短,感受和模仿聲音。

2.帶著歡快活潑的心情唱《火車過瑤山》這首歌。

3.認識瑤族的銅鐘和長鼓,了解瑤族的特點。

4.認識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做簡單的節奏練習。

教學過程:

第壹類

壹、組織教學:向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要進行壹次奇妙的旅行,目的地是郊外的山谷,但是我們旅行的方式不是用我們的腿,而是用我們的耳朵。這次音旅可以比壹比,誰的耳朵最靈。——模仿錄音材料,指導學生分辨音頻材料中的各種聲音,從而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三,模仿各種聲音:

剛剛,我們度過了壹個美好的旅行,我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誰能告訴我們妳聽到的哪些聲音是長的,哪些是短的?教師引導學生區分聲音的長短,同時模仿形象。

四、展示音樂知識:聲音的長度

五、模仿遊戲的聲音:

活動1。讓學生嘗試使用不同的樂器和生活,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創建聲音模擬。

活動模式2。聲音競賽遊戲:全班選擇兩組人進行遊戲,老師出題,雙方以搶答或互相交換小測驗的方式進行。

第六,做作業

第二節課

壹、組織教學:向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孩子們,聽聽“嗚-嗚-嗚-嗚-嗚-嗚”。這是什麽聲音?(火車聲)過來學。那麽哪個音長,哪個音短呢?嗯,今天是瑤兒的好日子!因為小火車要進瑤山了!聽著-

第三,正常唱歌

1,小朋友們,妳們感受到姚小夥伴們的感受了嗎?

2.請用行動表現出來。

第四,感受旋律

1,跟著音樂走。

2.隨著音樂拍手

動詞 (verb的縮寫)讀歌詞

1,帶閱讀的老師

2、原始閱讀

第六,學會唱歌

1,無聲歌唱,

2.輕輕地唱

3.引導歌唱

4.分組演唱

5.由男孩和女孩唱歌

七、性能

八。摘要

第三類

壹、組織教學:向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火車過瑤山》

第三,聽《苗嶺的早晨》

1,新課導入:“小朋友,妳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是由多少個民族組成的嗎?”妳知道哪些族群?-天生自由回答2,“妳聽過這些民族的歌嗎?妳能為我們唱首歌嗎?

3.老師提示: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老師可以放壹些學生熟悉的歌曲,如娃哈哈、愛情中國、北京金山等。,鼓勵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跳舞。

4.暴露話題:今天我們來聽壹首苗族音樂《苗嶺的早晨》,是苗族長笛獨奏。

5.第壹次聽音樂《苗嶺的早晨》,讓學生邊聽邊思考。聽完有什麽感受?再來說說我們在柳州的早景。

6.老師簡單介紹了苗族的壹些相關知識,比如服飾,習俗,早上苗嶺的美景。

7.再聽壹遍,欣賞書中的插圖。說說苗族人清晨鳥語花香,孩子們背著書包上學,農民趕著牛羊下地幹活,壹派繁忙景象。

8.聽歌曲的第壹部分:想壹想妳能從歌曲中看到什麽風景——老師做壹個簡短的總結:早晨,壹輪紅日從冉冉的東方升起,苗嶺早晨的空氣特別清新安靜。森林裏的鳥兒醒了,它們自由而盡情地歌唱。

9、老師教畫圖譜

10.想想苗嶺的人現在都在幹嘛。聽《苗嶺的早晨》的第二部分,邊看圖邊試著編故事。

11.完整地聽壹遍,根據書中的插圖編故事。

12,總結,下課

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第四篇教學目標:

壹、可以註意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音樂),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和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第二,能以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會說話》《我有壹只小羊羔》,在演唱和表演中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

第三,邊聽音樂邊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的動物表情。

四、認識木魚,摸鈴鐺,學習探索演奏方法,練習伴奏曲。

五、能準確讀歌,並讀出兩個節拍的力度。

課程內容

首先,學唱歌曲“動物說話”和“我有壹只小羊羔”

二、認識木魚

第三,學習兩拍的力度

聽三只小豬和快樂的小熊貓

教科書分析

壹、《三只小豬》是壹支輕音樂團隊演奏的樂曲,輕松幽默,勾勒出三只小豬的幸福生活場景。

2.樂團《快樂的小熊貓》是藝術片《熊貓百貨》中的音樂片段。音樂開始,中提琴奏出長音,小提琴奏出破弓音,渲染出清晨大森林的美景。在弦樂輕柔的聲音襯托下,笛子吹出了壹首節奏自由的旋律,音色清新,色彩明快。

教學安排:3學時

第壹類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讓他們在歌曲和表演中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

第二,認識木魚,學習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伴奏。

三、創作與活動,根據節奏和節拍的強弱讀歌謠。

課程內容

首先,學唱“動物說話”這首歌

二、認識木魚

三、創作與活動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聽音樂節奏。

二、創作與活動。

1.根據節奏和拍子的強弱讀民謠。在指導學生讀歌謠時,有意識地讀出節拍的強弱,做到帶著感情讀。

2.可以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音色表達老鴨和小鴨子的叫聲。

第三,表演“動物說話”

1,聽音樂節奏

2.完整地聽“動物說話”,先聽錄音再自己唱,讓學生感受壹下。

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拍手,默唱,低聲唱。

3.根據節奏和節拍的強弱讀歌詞。

4.聽鋼琴,學著輕聲唱歌

5.老師提示:如何通過唱歌來表達對小動物的愛?用妳的聲音告訴我。啟發學生把情緒投入到歌唱中,帶著感情去唱。

1,啟發學生創作歌詞,表達自己喜歡的動物。

2.用木魚為歌曲伴奏。註意課本上木魚的圖片,說明學生的拍打動作是重還是輕。他們要根據歌曲的強弱規律進行敲擊,並明確打擊樂的伴奏地位,學會與歌曲的聲音相協調,不要以主人自居。

二、復習歌曲《國旗好漂亮》《壹起唱首歌》。

三、班級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告訴孩子要熱愛小動物。

課後反思:本課從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入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表現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在歌曲中體會不同的演唱形式和藝術風格。

第二節課

教學目標

壹,可以註意聽關於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和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二是能以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我有壹只小羊羔》,在演唱和表演中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

第三,我會根據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即興作詞,會唱歌,會表演。

壹、懂得碰鈴和鋁琴,學習和探索演奏方法,練習演唱歌曲的伴奏。

教學重點:即興作詞,會唱會表演。器樂的演奏與應用。

教學難點:鋁琴在歌曲伴奏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各種動物頭飾、鋁制鋼琴、鈴鐺、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請在課前自己制作壹個喜歡的動物頭飾。

老師準備壹件小羊的衣服和頭飾。

教學過程

首先,反映引言部分:

1.師生隨著《動物說話》這首歌自由移動,拉近了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進入音樂課堂。

問題介紹:剛才我們表演了壹首關於動物的歌曲。小朋友會唱其他關於動物的歌嗎?(表演演唱自如,培養學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2.感受新的課程:

魔術引入新課:請壹個孩子幫助老師,其余的孩子閉上眼睛。老師讓孩子提前穿上小羊的衣服和頭飾,不讓孩子看到。其他孩子閉上眼睛,老師說:“壹,二,三變”。小羊在教室外面咩咩叫著,繞著田野走。

老師引導孩子們看小羊有節奏地讀歌詞。

3.通過聽和唱來學習《我有壹只小羊羔》。

a、要用完整的、有感情的模特唱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欲望。?

b、視唱教學要在適合學生的高水平上進行。在聽唱教學中,可以在同音字重復的地方,促使學生輕松、親切地演唱。

c、表演《我有壹只小羊羔》:跟著音樂做自由節奏,創造動作,表達喜愛小動物的心情。

1,懂得摸鐘和鋁琴,學會正確的敲擊姿勢。

2.為了方便學生用鋁琴敲出旋律,減輕技術負擔,老師先將“1、2、3、5”四個音貼在鋁琴上,用“數碼譜唱法”學習。

3.2 12 ∣ 33 3 ∣ 22 2 ∣ 35 5 ∣

3.2 12 ∣ 33 33 ∣ 22 32 ∣ 1 - ||

第二,用鋁制鋼琴為歌曲《我有壹只小羊羔》伴奏。

1,老師用鋁制鋼琴演示歌曲《我有壹只小羊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分成四組。用“數碼音樂唱法”將樂譜分成四組接龍,用鋁制鋼琴演奏各自的音樂部分。孩子們輪流演奏打擊樂器。

2.分組創作歌詞:請戴上自己的動物頭飾。每個孩子在小組裏創作並演唱自己喜歡的動物歌曲《我有壹只_ _》。分組展示成果(唱、玩、演相結合,培養學生唱歌的信心,與同學合作的能力,創新思維)。

3.表演《我有壹只小羊羔》。方法:每組推薦幾個孩子分別敲擊鋁琴和摸鐘為歌曲伴奏。其余的孩子可以在小組周圍自由表演他們自己的歌曲。每個人都可以唱得不壹樣,讓孩子們自由表達,角色可以輪換。欣賞我的小綿羊,做個總結。

4.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不同種類羊的圖片,邊欣賞邊聽《我的小綿羊》這首歌,讓學生感受到今天學的除了《我有壹只小羊羔》之外,還有很多關於羊的歌曲。

5.讓學生知道羊都是寶,比如羊皮鞋子,呢子衣服,讓學生自由發言,自由討論,從而教育學生小動物為人類做出了很多貢獻。我們應該愛護小動物,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和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三、課小結:讓學生感受音樂是如何表達各種動物的動作、聲音、形狀等特征的,從而感受音樂的情感變化在表達音樂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熱情。

課後反思:壹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教育的結束。課後號召孩子和小動物交朋友,是本課情感教育目標的實踐環節。

第三類

教學目標:

1.聽《三只小豬》、《快樂的小熊貓》等歌曲,感受音樂描繪的快樂工作場景,感受工作的快樂。

2.認識鐘,學習正確的敲鐘姿勢。

教學過程:

第壹,節奏。

第二,知道怎麽摸鐘

1.觀察原理圖,知道怎麽敲。

2.想想聽聽。摸鐘的聲音是長還是短?怎樣才能發出短促的聲音?啟發學生用頭腦思考。讓學生思考還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來敲鐘。

首先,回顧表演“動物說話”和“我愛我的羔羊”

第二,聽三只小豬

1.完整聽《三只小豬》,說說音樂描繪的是什麽樣的小豬。三只小豬似乎在做什麽?

2.再聽壹遍,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動作,表演三只可愛的小豬。看誰能記住豬叫的地方,跟著音樂學豬叫。

3.三個行動提示如下:

扭動身體,像豬壹樣走路。

把手指放在鼻尖上,模仿豬的上翹鼻子。

兩只手在耳朵上方攤開五指做“扇風”的動作,模仿豬的大耳朵。

第三,聽快樂的小熊貓

1.第壹次聽音樂,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清晨意境和小熊貓快樂工作的場景。

2.再聽壹遍,把音樂分成兩部分。“在大森林的早晨,妳聽到什麽聲音?”"當小熊貓在打水時,妳似乎又聽到了什麽."利用音樂中的特殊聲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3.再聽的時候,讓學生跟著音樂表演,音樂就結束了。老師可以啟發學生創造結尾。分組編結尾,讓學生充分活躍,用樂器、聲音、拍打動作結束音樂。

四、課堂總結:

課後反思:通過作曲作詞,用自制樂器為歌曲伴奏,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以情感和能力的培養為主線,讓學生在“想”和“動”的實踐中拓展音樂,理解不同畫面所表達的音樂元素、力度和不同的音樂形象。

壹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第五篇教學內容:

唱著《大雨小雨》和《學習之歌》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大雨小雨》《學習之歌》

2.讓學生上學的時候感受到快樂。

3.可以用不同的力度來表達歌曲。

4.可以利用身邊的素材模擬大雨和小雨的音效,與小組同學合作創作表演。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了解並能夠掌握2/4拍的力度規律。

能以不同的力度唱出《大雨小雨》這首歌。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歌曲《上學之歌》,感受歌曲的意境。

2.學唱《上雪歌》這首歌

(1)聽歌唱歌。

(2)老師分句教唱歌。

3.聽並辨別聲音

老師播放雨的音效。讓學生區分它是什麽。

4、表演歌曲

(1)請註意大魚和小雨的聲音區別。

(2)老師提醒學生:註意樂譜上方的雨滴圖標。大雨的聲音應該怎麽唱?小雨的聲音應該怎麽唱?

(3)學生分組演唱,模擬聲音伴奏。

(4)完整地演唱歌曲,並以模擬的音效或創造性的動作參與歌曲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