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誰知道動物馴養是什麽樣的?

誰知道動物馴養是什麽樣的?

馴化是基於動物先天本能行為的人工條件反射,是動物個體的後天行為。這種人為的條件反射可以不斷加強或消退,預示著馴化的加強或減弱。所以人工馴化不能視為壹勞永逸,需要不斷鞏固。

1)早期發育階段的馴化:這種馴化方式是建立在幼體動物的可塑性基礎上的,效果壹般都不錯。比如黃鼬,產後30天內不睜眼,通過與母獸隔離的方式進行人工飼養,睜眼後再與人工環境接觸,可以很好地接受人工飼養管理。比如幼仔動物分娩後由母雪貂哺乳,往往會被人工馴化幾年,其野生行為不會改變。再比如分娩後吃了初乳就壹直人工餵養的幼鹿,馴養基礎很好。長大後就是核心群中的骨幹鹿。但是,產後被母鹿哺乳的幼鹿,幾天後想要人工哺乳是非常困難的。這樣的幼鹿在長大後用其他方式馴養或在放牧活動中表現出較差的馴化基礎,壹般不能成為骨幹鹿。

2)個體馴化和群體馴化:個體馴化是每種動物的個體馴化。比如馬戲團裏的每壹只動物都需要訓練壹套獨特的表演技巧,動物園裏獨居的大型動物被訓練克服休克和煩躁,幼小動物的服務訓練就屬於這種馴化。在野生動物養殖業中,還需要對個體活動表現差的個體(即馴化不充分的個體)進行補充性的個體馴化。但在野生動物育種領域,群體馴化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群體馴化是在統壹的信號指導下,使每壹種動物建立* * *條件反射,產生壹致的群體活動。如覓食、飲水、放牧等都在統壹信號的指引下有規律地壹起移動,給飼養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3)直接馴化和間接馴化:上述個體馴化和群體馴化屬於直接馴化。另壹方面,間接馴化利用相同或不同物種的個體之間在馴化程度上的差異,或者馴化動物和未馴化動物之間的差異。這種馴化就是在不同馴化程度的動物之間建立行為聯系,產生統壹活動的效果。比如用壹只高度馴化的母鹿帶領壹群幼鹿放牧,這是利用幼鹿“模仿學習”的行為特征形成的“放牧法”。在放牧過程中,幼鹿的馴化程度不斷提高。再比如用壹只高度馴化的牧狗幫人放牧鹿,這是壹個非常有效的工具,在人、狗、鹿之間形成壹個“行為鏈”,會達到很好的放牧效果。此外,訓練家雞孵野雞,烏骨雞孵鵪鶉,水獺釣魚,母狗餵老虎,在中國都出現過。

4)性活動的馴化:性活動是動物行為的特殊時期。由於體內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出現驚恐、憤怒、求偶、爭鬥、食欲不振、獨處等行為特征,給飼養管理帶來諸多困難。需要根據這壹時期的生理和行為特點進行專門的針對性馴化,避免生產損失。比如保持環境安靜,控制光線,對第壹次參加配種的動物進行配種訓練,防止拒絕交配和咬人,特別是在配種期間利用燈光、聲音或其他信號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引導動物有規律地交配、進食和休息,形成規律的活動。既能保證成年動物避免傷亡,又能提高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