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中藥資源?
中藥資源的保護方式壹般分為就地保護、異地保護和離體保護。a .中藥資源就地保護,簡而言之,就是在原地維持中藥資源及其自然環境。該方法可使藥用動植物在適應的環境中迅速恢復和發展,建立區域性和研發基地,保護我國珍稀瀕危和嚴重受損的中藥資源。壹、建立中藥保護區根據中藥資源保護的性質和目的,中藥保護區可分為三種類型,即中藥資源綜合研究保護區、中藥資源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區和中藥資源生產保護區。①中藥資源綜合研究保護區是中藥資源的絕對保護區,是科研教學的綜合保護區。要求選擇不受或少受人類活動幹擾、具有國家保護意義、中藥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保護區。其目的是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豐富的藥用種質資源,進行科學研究和監測。保護區取決於要維護的生態系統和科學研究的需要。保護區可以單獨建立,也可以與自然保護區相結合。此類保護區壹般不允許進行開發或旅遊活動。②中藥資源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區是重要藥用物種的絕對保護區。保護區內可以設立研究機構或設施。保護的對象是具有國家保護意義的珍貴、稀有、瀕危中藥資源。該地區可以建立在原始生態系統條件下或在發達地區。保護手段除了自然保護外,還可以結合人的工作和栽培,擴大野生種群,恢復和發展中藥資源。此類保護區也不得自由開展開發和旅遊活動。(3)中藥資源的生產性儲備,既能在壹定程度上維持自然生態系統,又能提供部分中藥產品,從而達到在保護中藥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中藥資源的目的,貫徹合理控制、限量獵取、開發資源的保護原則。這類自然保護區可分為:輪采狩獵區、人工粗管散養(種植)區和野生至家物種區。ⅰ.輪獵礦區是根據藥用動植物資源承載能力和中藥材合理收獲季節劃定的定期狩獵保護區。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根據中藥材資源的生產能力,制定合理的資源保護基數標準和開發指標。當這個地區的中藥資源達到壹定的生產能力時,就進行限量開發,否則,當生產能力下降到壹定指標時,就進行保護。壹般是幾個這樣的保護區輪換,達到節約資源,發展生產的目的;二是根據中藥材的收獲季節,在保證藥材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避開藥用動植物的繁殖季節(包括動物的哺乳期)、藥用部位的成熟時間等容易阻礙中藥材資源開發的階段,劃定保護區。上述不利於資源開發、不能保證藥材質量的時間劃分為臨時狩獵或采挖季節,以保護中藥資源。ⅱ.人工粗管散養(種植)區是對中藥資源進行人工維護和開發的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可采取人工繁育、野外放養或種植、粗管等措施開發野生中藥資源。當資源達到壹定指標時,可以進行適時適度的獵捕和挖掘。ⅲ.野生物種和家畜研究基地是具有保護、研究和開發性質的保護區。在保持野生藥材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野生物種和家養動物的研究試驗,並逐步成功推廣生產。b .采取有效的生產性保護手段,處理好開發與利用的關系,也將在中藥資源開發利用的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1)就地撫育。本質上是恢復和開發藥材產地的資源。它與保護區的主要區別是沒有明顯的保護區邊界,或者說保護的手段是直接應用於生產實踐的。如封山育林和護林藥物在各地廣泛使用;在原地播種或放生藥用動物到森林中恢復資源;要把藥材和狩獵季節控制在某個地方。這種保護的特點是:(1)不離開原來的適宜場所;②自然資源再生與人工保護相結合。如新疆在肉蓯蓉產地大力建設紅柳林、梭梭林,開發肉蓯蓉寄主資源;江西在鹽膚木生長區放生五倍子蚜蟲;黑龍江在尚誌、五常等地區開展半野生、半家養林蛙,放歸山林;在西藏購買貝母種子,在原產地播種,讓其自然生長,都是推廣產地、增加資源的重要手段。在寧夏,甘草種子用碾米機粗磨,發芽率從6%提高到90%左右。該方法簡便易行。如果能在甘草主產區推廣,將處理後的種子推廣到適宜的地方,將對甘草資源的恢復和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中國的活麝可以作為熏香和活體狩獵工具。狩獵技術已經越來越完善。促進這兩種技術的結合和普及,限制或禁止使用致死性狩獵器械,將對我國麝香產區的生產和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②合理收獲。這種生產性保護的特點主要突出了采伐的合理性。表現在收獲、方法、收獲季節和收獲。1.采收方法:藥材的采收除了獲得藥用部位外,還應保證藥材的原生運動、植物的再生能力和資源的良好循環。目前部分地區采用邊挖邊耕、挖大留小、挖密留疏等采收方式,值得推廣和普及。以前收購胡黃連時,莖和苗都是當廢品。西藏洛紮縣和定日縣的胡黃連莖苗在當地繁殖成功,為保護胡黃連資源奠定了基礎。吉林省在采收刺五加時,采用留苗和部分根莖在土壤中的方法保護刺五加資源,取得了成效。目前,黃柏、杜仲、厚樸、肉桂的環剝技術已在部分產區應用,產生了良好的保護效果。此外,活麝、活熊膽、埋牛黃、活貽貝珍珠種植等,都對發展生產、保護資源起到了積極作用。二。采收期:避開藥用動植物的繁殖期,在藥用部位有效成分積累到壹定程度時及時采收。藥材的合理采集,在藥材生產中,采集過早或過晚都可能影響藥材和其余動植物的質量,造成資源質量和數量的下降。三。收獲:每壹種藥用生物資源都受到自身再生能力的限制。如果超負荷運轉,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和恢復,就會導致資源衰退甚至滅絕。合理回收應控制在資源再生範圍內,以保證藥材經常采集和連續使用。b .遷地保護又稱遷地保護,是指將瀕危物種移出自然棲息地,置於保護區、動物園、植物園、苗圃、種植園內,將野生物種改為家養物種。通過引種繁育,動物園和植物園不僅保護了許多珍稀瀕危物種,還擴大了它們的種源。如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引進波萊、白木香、海南龍血樹等藥用植物,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龍血樹在海南的成功引種,對發展血竭生產和保護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壹些地區還建立了許多藥用植物園或專門的藥用植物苗圃,如杭州藥用植物園、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資源開發研究所植物園、四川南川藥用植物園、南寧藥用植物園等。,並引進了許多有價值的藥用植物,為研究異地藥用植物引種保護奠定了基礎。動物園在保護中國藥用動物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東北虎、華南虎、麋鹿、梅花鹿、長臂猿、雲豹、獼猴、河貍、環頸雉等藥用動物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部分物種突破了繁殖障礙,走向品種繁育,初步達到了異地保護動物、擴大種群的目的。發展規模化種植和養殖也是保護中藥資源的重要途徑。如著名中藥材川芎,已在江西、湖北、陜西、貴州、雲南等地引種栽培,並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能力。三七是常用中藥材,歷史上野生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采集,野生種質很快消失。沒有人工栽培,就不會有資源提供。同樣,人參、杜仲、厚樸、巴戟天等中藥材野生資源較少,現在作為栽培品廣泛使用。菊花經過長期的栽培和繁育,從壹株野菊花形成了多種具有不同特性的栽培品系,野生商品退出了市場。這說明中藥材的引種、栽培、野生馴化、馴化等方法不僅是發展中藥材生產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護異地中藥材資源的積極靈活的手段。目前在全國各省、市、區已有20-40多個品種引種、種植和馴化成功。其中,四川有麝香、天麻、貝母、天冬等20余種,白術、木香、玄參、延胡索、廣藿香等30余種已成功引入外省。雲南野生種有黃連、黃柏、茯苓、胡黃連、牡丹皮、黃荊子等37種,已成功引種栽培的有附子、黨參、生地、牛膝、白芷、玄參、黃芪等20余種。南藥如兒茶、千年健、訶子、蘆薈、蘇木、益智仁、肉桂、安息香、馬錢子、砂仁、血竭、檳榔等。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引進,起到了緩和市場的作用。數百種野生藥用動植物通過引種馴化,擴大了藥用資源,並相應地對野生資源起到了保護作用。三、離體保護離體保護是目前生物種質保護的先進手段。離體保護是利用先進技術保存和研究攜帶全部遺傳信息的物質片段,即保存藥用動植物的某壹部分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從而長期保存藥用動植物的種質基因,鞏固和發展中藥資源。目前,離體保護的主要方法有:建立中藥資源基因庫和組織培養。1)建立中藥資源種質基因庫建立中藥資源種質基因庫的直接作用是收集和保存藥用動植物遺傳物質的載體及其本身,避免毀滅性破壞或基因丟失。中藥資源基因庫的建立,有利於保持優良的藥用物種和培育適合各種條件的優良品種,提供豐富的遺傳資源和研究材料。中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多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道地藥材。這些藥材的優良特性主要是由其固有的遺傳特性決定的。這種由遺傳基因控制的優良藥用性狀,在人們的栽培、飼養和自然條件的影響下,可以逐漸改變或消失。這種優良基因載體的長期保存可以為優良遺傳種質的研究和保存提供前提條件。比如抗倒伏、抗病基因在藥用植物中的應用,就是在掌握大量優良基因的基礎上,利用育種技術或高科技(如基因工程)實現的。中藥種質基因庫的建立可以為今後藥用原料的工業化生產提供條件,同時在開展國際交流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藥用植物種質保存工作已廣泛開展,杭州藥用植物種質基因庫已基本建立。在動物醫學研究中,中國麝的精液保存已經獲得成功,這就是人工授精。為優秀麝群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組織培養組織培養是將動物和植物的某壹部分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進行體外人工培養,並誘導定向分化而獲得產品的技術方法。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加快種群繁殖,而且可以盡快實現野生物種的培育和人工繁育。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可以消除植物的病毒感染,培育出無病毒植物。例如,在山東省的黃莖尖中成功地培育出了無病毒植株。我國許多科研和生產單位開展了植物藥組織培養技術的研究,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當歸、紫背天葵、白芨、菊花、黨參、元胡、山楂、藏紅花、浙貝母、龍膽草、絞股藍、川芎、枸杞子、厚樸、羅漢果、人參、三七、西洋參、半夏、桔梗、生地、雲南蘿芙木和玄參。組織培養還可以直接生產藥用成分或代謝中間體,提取藥用生理活性物質,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目前,從人參組織培養中可以獲得高含量的人參皂苷。呋喃香豆素是從蕓香屬文化中獲得的;從山藥和懷山藥培養物中提取薯蕷皂苷元;喜樹莖培養物中喜樹堿的提取。組織培養還可以從培養物中獲得新化合物,或者應用於生物轉化。例如,在蕓香屬的組織培養中,發現了蘆丁的合成和積累(這是原植物檢測不到的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