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程玉清教授中醫與精油保健——夏季用油

程玉清教授中醫與精油保健——夏季用油

時間:2020年7月至5月

打卡:劉麗娜

內容:程玉清教授《中藥與精油養生——夏季用油》

夏季是指長夏之前的三個月到立秋,是壹年中陽氣最高的季節。在夏季高溫下,人們容易困倦、煩躁、悶熱。為了適應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人們需要在日常生活、飲食、運動和睡眠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保持健康和活力。這就是夏季養生。節選自夏季養生經典《夏三月,這是壹場美麗的秀。天地相融,萬物絢爛。我晚上躺下,早起。我對太陽貪得無厭,這樣我的野心就不會被激怒,華鎣就成了作秀,這樣我的憤怒就有了發泄。如果我在外面愛它,這個夏天應該是成長的方式。”——《黃帝內經》夏季養生:

01冥想,養心防郁防怒

02防暑降溫防止中暑

晚睡早起午覺

04清淡飲食要消化。

05適量運動,保護津液和氣。

06冬病夏治。

靜心養心,防郁防怒,夏季養心-。夏季是心臟陽氣最充沛的季節。夏日熱氣騰騰,火辣辣的,讓人犯困,煩躁,悶熱。夏天養心很有必要。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節,保持愉快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火上澆油。使人平靜,使自己涼爽,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1.推薦精油:檸檬、薰衣草、薄荷、羅馬洋甘菊、鎮靜化合物等。

2.如何使用:

香薰:分別2滴熏衣草和2滴平復心情的化合物,睡前在香薰器中各2滴熏衣草和平復心情的化合物;2滴薄荷和2滴羅馬洋甘菊,白天在車內或室內聞壹聞,或者滴在手心裏聞壹聞。

塗抹:將安神和羅馬洋甘菊1-2兩種精油塗抹在太陽穴、鐘山穴和雞泉穴上。口服時,1分別滴加檸檬和薄荷,然後滴入飲料或溫水中飲用。

防暑防暑1。出門前戴墨鏡、遮陽帽、防曬霜,防止紫外線輻射。(防曬配方:10ml空球瓶,2滴夏威夷檀香、永久花、薰衣草精油,加滿分餾椰子油。皮膚幹燥者,取50g無香乳液裝入玻璃或瓷罐中,兩周內用完。)

2.廣藿香和薄荷精油應該隨身攜帶。胡椒味的薄荷清涼出汗,能瞬間平復恐懼、憤怒和興奮。是夏天清部門的必備單品。

3.如果長期住在空調房裏,生活簡樸,或者貪涼喝涼會引起陰盛夏熱,就需要廣藿香和生姜散寒解表,祛暑祛濕。

陽的“暑”是夏季的主氣,由火熱轉化而成,只發生在夏季。此時,暑熱之邪可以消散楊琪和津液,導致出汗過多,津液流失和津液損傷,口唇幹燥,小便黃,心煩意亂,這是夏季最常見的中暑現象。壹杯薄荷和檸檬。

其實陰虛暑熱之證,就是天上著涼。體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痛、腹痛腹瀉、肢體癱瘓等癥狀,都屬於陰盛夏熱。明代名醫張景嶽指出:“凡患陰熱者,亦因熱而寒...這就是所謂的陰和熱,因為他們在夏季遭受寒冷。”-廣藿香和生姜0點睡覺早起,中午午睡20分鐘,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

白天香薰:野橙、柑橘清新爽口;

晚上的芳香療法:薰衣草,平靜的心情,寧靜的空氣和香根草來緩解情緒。

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清淡: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太油膩的食物;黑胡椒、茴香、肉桂、生姜可以幫助消化。如果平時比較熱的人,可以選擇:羅勒和檸檬。羅勒具有祛濕、消食、活血、解毒、行氣的作用。

夏季養生——食療結合綠豆銀耳湯(熱的人加檸檬1滴):桂圓蓮子紅豆湯:可以加檸檬1滴,防止上火。(加入妳喜歡的精油,如檸檬、薄荷、姜、橙、胡椒等。根據妳平時的喜好)。銀耳蓮子湯(健脾)。

適度運動保護津液,夏季氣溫高,人體消耗大,所以保持低運動量;運動前補充體力,防止熱量攝入過低,導致體力衰竭。制作檸檬和薄荷飲料。運動前後,除了乳香、舒緩、冬青、馬郁蘭精油外,還可以加入具有收斂性質的柏樹精油,防止運動時出汗過多。補水,運動後喝口水補水,避免壹次喝很多水。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就是借助夏季陽氣最強的節氣,治療壹些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寒性疾病。在夏天的三伏天,當自然界和人體中的陽氣處於頂峰時,自愈力最佳。適時溫補陽氣,祛寒祛邪,活血通絡,可以增強機體的元氣,增強機體抗病邪的能力,有助於消除陰寒之邪,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2020年的三伏天,07。16-07.25?中富07。26-08.14(20天)?最後壹天08。15-08.24(10天)

夏季養生推薦精油-13伏:生姜精油、廣藿香精油、肉桂精油、胡椒精油、丁香花蕾精油、乳香精油、百裏香精油、檀香精油、香草精油。這些精油流經肺、脾、胃、腸、心和腎。

使用方法:芳香療法或穴位按摩(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

問答:冬季咳嗽:花椒、生姜、茴香堅持大椎。關節痛:點擊按摩。曲池穴濕氣重:生姜、廣藿香、茴香用於濕熱:舌苔厚黃膩;廣藿香、豆蔻、生姜用於寒濕:舌質白膩,(用大溫大熱精油、生姜、茴香)。

泡腳。晚上不要用生姜泡腳。可以早壹點泡腳。肝火:檸檬科,繪有永久花、羅馬洋甘菊和薰衣草。

頭部護理:檸檬、薄荷、羅馬洋甘菊。雞泉穴:(液巢)、羅馬洋甘菊、茶樹。安明:睡前敷壹風穴(從耳後至風池穴後部,用柑橘精油,熏香,嗅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