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益骨養生館
(2)對民主的理解不同:記者認為人民比軍隊更重要才能是民主的基礎,而陳獨秀認為這只是以民為本,與民主精神相去甚遠;對道統有不同的理解:記者認為道統可以與民主融為壹體,陳獨秀則認為兩者沒有溝通的余地;對政權與政治原則關系的理解不同:記者認為雖然政權更叠,但政治原則可以保持不變,而陳獨秀認為政治原則應隨政權更叠而變化。(6分)
(3)本大題采用分項計分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有:觀點、史實、論述、組織。(15分)
評分項目1:瀏覽量(3分)
答案L:陳獨秀可以作為文化闡釋的對象:陳獨秀對中西文化的闡釋,是基於他自己的救國理想,是他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投射到文化上的結果。
回答二:能夠跳出文本,將文本的內容與社會背景聯系起來,陳獨秀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是基於他對當時中國現實問題的思考。
回答三:對課文內容本身提出意見:陳獨秀有將中西文化絕對化的嫌疑。
回答四:沒有意見或意見與情況無關:陳獨秀主張全盤西化等。
二年級:史實(6分)
答案1:文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取出來,並與文本讀者的背景、立場等歷史事實相關聯。
回答2:我們可以從這篇文章中提取直接和間接的信息。
回答三:可以從文本中提取直接信息。
回答4:不使用文本信息。
三年級:討論(4分)
回答l:可以從外到內說。
回答2:歷史事實、觀點、論據可以前後壹致,邏輯完整。
回答三:史實、觀點、論據不壹致,邏輯混亂跳躍。
回答4:回避問題。
評分項目4:組織(2分)
答案1:敘事入結構。?回答二:敘述連貫流暢。?回答三:只能列舉歷史事實。
試題分析:(1)根據材料《新青年》的出處和陳獨秀與記者的辯論內容可知,尊君、教道、尊臣等封建法規是可以與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相融合的。可以知道這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時間,所以可以結合新文化運動前期批判封建文化的成果來回答。
(2)根據材料中的“親民愛民為民的民本原則”和“現代民主”可知,對民主的理解是不同的;從“以君、道、臣節尊教原則為基礎的固有文明,與現行國體融為壹體,必有交流”和“現在是共和但不實用的國體,與君、道、臣節尊教原則沒有融合交流的余地”,可以看出對中國規範和尊教的理解不同;從“自古以來的政治原則”和“正所謂‘換湯不換藥’”可以看出,政體和政治原則的關系是不同的。
(3)本題對考查知識遷移、歷史與理論的結合、從歷史出發的論述和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較高。回答這個問題,考生需要根據材料提煉出自己想要論證的觀點,然後圍繞自己的觀點和知識組織背景、觀點等相關史實作為論據,還要在答案中建立史實與觀點之間的充分邏輯聯系,用歷史語言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