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塊石頭從海裏浮上來,有人為了健康把它煮了吃。李時珍說它“融老痰。”
原來這塊石頭起源於海底,卻是從海面浮上來的。有人說是真的養生,因為李時珍明真的在《本草綱目》中說它“清肺瀉火,化滯除舊痰”,可見這塊石頭是大海送給人類的禮物。
這種石頭就是浮石,有浮石、浮石、泡石等別名。由於比重小,它能浮在海面上。有兩個來源。壹個是海洋苔蘚蟲的骨骼,鞘翅目,通常被稱為石花;另壹種是火山噴發產生的壹種多孔石,又稱“浮石”。
兩者都叫浮石,形狀、外觀、功能基本相似。古籍中沒有區分,近代也沒有明確的區分標誌,所以經常混用,只是采集的地區和方法不同。
石花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蘇、廣東沿海地區。因為它們自然離開附著物,漂浮在海面上,滿足不了需求,所以可以在秋季或夏季從海底撈出,用水清洗,曬幹。
浮石多見於遼寧、山東、福建、廣東等地區。因為數千年來無數次的火山活動導致大量的浮石被沖到岸邊,所以比較容易收集。這種浮石是在海邊附著在海岸上的,只需要鑿開,用清水浸泡除鹽,然後晾幹即可。
浮石養生大多是基於其清肺化痰的功能。《本草綱目》裏也有壹句介紹浮石的。原文為“浮石除痰熱過盛入肺”。可見,浮石的養生作用在於清熱化痰,尤其擅長清除肺熱引起的頑痰、老痰。
如果單純肺熱有痰,可以單獨用浮石燒水養生。明代張景嶽《凈月全書》記載,浮石與貝母、膽南星、白芥子同煮,清熱化痰,軟堅散結。金元四大家之壹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記載,用浮石、梔子、瓜蔞、清共煮水,使肝火旺盛,影響肺痰。
浮石的養生價值和藥用價值很高。浮石除清熱化痰外,還能軟堅消癰消癤。因為肺被稱為“水神之源”,清肺火可以“清壹條水道”,所以浮石入藥,利尿通淋。
但值得註意的是,浮石因能清肺化痰,常被用於養生,但其性寒,故適用於肺熱痰熱者,不適用於虛寒痰熱者。此外,還有壹種藥材如地衣和壹種多肉植物,也叫石花,需要加以區分。
那麽浮石和瓜蔞都可以消痰,都是寒性的,都可以清熱,只是養生上有所不同。浮石善除老痰、頑痰,瓜蔞善除熱痰、燥痰。
了解了浮石之後,看到煮過的石頭的人就知道是養生了。除了浮石是石頭外,還有許多礦物藥材,如紫應時和雄黃。並不是只有枸杞可以泡在保溫杯裏養生,可以泡的東西都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來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