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嬪妃自稱
1,“本宮”真的不是自封的妃子或皇後。
道光十九年,壹道聖旨說:“今後無論公事或私事,凡應知會皇後者,除本宮、思兄、思妃之事外,其余皆應先聞。女王遇到外交事件,也會全部奏出,等待政令落實。”這個“宮”指的就是道光帝。
再說了,皇帝還活著,也不能叫自己喪。
作者:郝
鏈接:/question/20609022/answer/15624498
來源:知乎。
版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臣妾作為名詞,在古代被稱為低賤之人。史書上說:“仆為卑賤之人,男為朝臣,女為嬪妃。”《朱》也說:“男人女人都叫窮。”《戰國策·秦絲》:“民窮,族散,貶為妾。”註意“男為臣,女為妾”。所以“臣妾”也指順從者和被統治者。
後妃、嬪妃對皇帝可以自稱“嬪妃”或“嬪妃”、“嬪妃”,但不應稱為“臣妾”。如果有人在和皇帝說話的時候用了“妃子”這個詞,就是“大臣的妃子”的意思。如蘇軾《東坡支林》卷二,真宗問楊普:“臨行前有人為妳作詩嗎?”?楊普說:“只有臣妾才有壹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