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平涼崆峒山旅遊景點介紹平涼崆峒山所在地

平涼崆峒山旅遊景點介紹平涼崆峒山所在地

崆峒山有哪些景觀?

自秦漢以來,人們在山峰上建起了亭臺樓閣、寺廟、廟宇、寶塔和鐘。

明清時期,人們將山上的景點稱為“十二崆峒風光”:翔鳳鬥蓮、仙橋紅跨、翠頭疊翠、月亮石帶珠、春燭、玉雕琉璃、河東元韻、鳳山彩霧、廣成丹雪、武鶯針崖、天門鐵柱、中泰寶塔。

近年來新建的臥官平涼、觀音寺、通天橋、飛聖宮、王牧宮、文東宮等景點,基本恢復了所謂“九宮八排十二院”的42座建築。

崆峒山最值得去的景點。

崆峒山最值得去的景點。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12km處,東臨Xi,西接蘭州,南接寶雞,北接銀川。它是西方古絲綢之路的要塞。這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崆峒山最值得壹看的景點。我希望妳喜歡它。

崆峒山最值得去的景點。

崆峒山旅遊景點介紹

崆峒山風景區面積84平方公裏,主峰海拔2123米。它集奇幻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致的人文景觀於壹體,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研價值。自古被譽為“西部第壹山”、“西鎮奇觀”、“道教聖地”六盤山支脈崆峒山,是動植物的天然王國。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多種,森林覆蓋率90%以上。其間峰巒聳立,峭壁聳立,似有匠心;林海茫茫,煙籠鎖霧中,如壹片空靈仙境;高峽平湖,有水有天,有漓江神韻。它富有北方群山的雄偉和南方的美麗。端莊典雅的八棟九宮十二院,42棟72洞石屋,氣勢恢宏,底蘊豐厚。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很多人才。被中華民族尊為人類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上崆峒山,向智者廣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黃帝問這個歷史性的事件是在莊子舉行的?在《遊》、《史記》等古籍中都有記載。秦煌、吳晗因“崇黃帝事”、“善神仙”而效仿黃帝西上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世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刻和碑文。

崆峒武術和少林、武當、峨眉、昆侖等武術流派在國內都很有名。1994年,崆峒山被評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2003年7月2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崆峒山”特種郵票,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皇城、鄭丹峽、塔院、盛蕾峰組成,被列入“國家名片”。崆峒山景區門票價格:旅遊旺季120元/人(每年4月1至10月31);旅遊淡季(每年10月11至次年3月31)60元/人。五臺景區、皇城景區、塔院景區、鄭丹峽景區、胭脂峽景區、崆峒山香山景區實行通行證制度。崆峒山景區有東門、南門、西門、索道四個出入口售票、檢票。朝天門有壹個檢票點。

導遊講解費:10人以下團隊100元/天,10人以上團隊150元/天。山地票價:20元(往返)前山水庫(單程):15元/人,團隊優惠價65438+。淡季20元/人(單程)、30元/人(雙程)前山環水庫環保車:6元/人(單程)平涼汽車西站前2站有專車(票價2元)到崆峒山,可以選擇坐去山頂停車場(票價8元),或者坐去後山山腳下(3元),或者坐2路車。

崆峒山娛樂

隴東皮影戲,又稱燈影、牛皮娃娃,是壹種舞臺表演用具,也是壹種民間工藝品。隴東皮影戲在古代是壹種民間皮影戲,以食用清油(植物油)為燃料的光照亮牛皮制成的人的剪影作為木偶。也可以在白天陽光明媚的時候表演,這叫熱皮影戲。皮影戲起源很早。據隴東民間傳說,秦始皇的兒子胡亥出生時,哭了壹整天。但是有壹天,他看到窗戶上閃著的人影就不哭了,但是人影壹離開窗戶,他又開始哭了。於是秦始皇命人雕刻出表演者的形狀,繼續表演。胡亥不哭了,皮影戲也出現了。北宋時期,電影表演更為普遍。《京師吉生》說:“京師人起初用素紙雕鈸,後用彩皮蓋鈸,這是什麽電影?quot。清朝時在宋仁宗,範仲淹鎮守青陽。當時,藝術家獎勵士兵玩皮影戲。清朝末年,甘肅將軍董福祥帶著環縣皮影戲班來北京給慈禧祝壽。

隴東皮影戲主要分布在平涼、青陽兩縣,集中在陜甘寧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點擊這裏在新窗口瀏覽圖片,其人物造型可以歸納為五類:生、丹、凈、末、醜。根據人物不同的身份特征,誇大其眉、眼、鼻、口、須。在工藝上,龍洞皮影戲的外輪廓用直線概括,造型俊美,特別註重花紋裝飾和強烈的著色對比。大概有壹千種頭型。因為在平面屏幕上表演只能左右移動,所以壹般采用“五面”,即側面表示:壹眉、壹眼、壹耳垂、半個口鼻、壹張臉。皮影戲的人物也是用側面來表現的。隴東皮影戲音樂深受陜西西路皮影戲絲板腔和宛宛腔的影響,也有隊伍用上述音樂表演,但大部分隊伍以唱隴東的感情為主。

隴東皮影的雕刻原料很有講究,要求以小口青溝期的黑毛牛皮為最佳,厚薄適中,質堅質軟。在整個制作過程中,選皮、刮皮、延樣、針簇雕刻、上色、發汗、燙磚等所有工序都不馬虎。隴東皮影雕刻藝人代代相傳,雕刻技藝也很講究,有切、推、沖、“扣碗”等。按照先復雜後簡單,先內後外的順序雕刻。早期龍洞的皮影戲只有20厘米左右高,圖案和色彩簡單概括。後來的皮影戲大概壹尺多高,著色以黑、紅、黃、綠為主。其整體造型為頭大身小(5: 1),上身窄,下身寬,手臂過膝。全身的頭、胸、手、腿等部位用牛筋鉸接,身體上的幾個關節根據動作需要用三五棵竹樹操縱。通過光線投射,影子人在屏幕上執行各種動作。清末,隴東皮影戲出現了“花果山”、“金殿”等圖案復雜的大布景,稱為“大件”,尺寸在220-50厘米,中件也有100厘米。

崆峒山旅遊景點介紹崆峒山景點簡介

1、崆峒山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km處,東臨安,西接蘭州,南接寶雞,北接銀川。主峰海拔2123m,是西方古絲綢之路的要塞。現在它是AAAAA的壹個國家旅遊景點。

2.崆峒山景區自古就享有“西第壹山”、“西鎮奇觀”、“崆峒山之美天下第壹”、“道源之所在”等美譽。在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場景”名單。

崆峒山簡介

崆峒山

道教著名景點。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三公裏處。相傳古時候,廣隱居於此山石房,黃帝曾問廣此事。秦漢時期,山上有寺廟建築;魏晉南北朝時期,山中道教興盛,寺廟遍布。唐宋時期,山裏的道觀大多毀於大火。元朝開始重建;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仿照湖北武當山的規定,修建了42座道觀、亭閣、樓閣,其中有八座(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天臺、桂苓、八仙臺)和九宮。清同治年間(1862-1874),又被兵士的炮火所毀,後又重建,規模和數量都不如前代。目前僅存重修陸溫紀念碑、太和殿、寶塔、盤龍石柱等建築和文物。據記載,宋代的皮雲、元代的賀知真、明代的張三豐等許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山中修煉自己的真性情。山內主要景點有月石峽、玉仙峰、丁鑫峰、繡球峰、千崖、向太、棋盤嶺、桂雲洞、宣和洞、玉女洞、青龍洞、黃龍泉、丹蒂崖。山腰問宮殿,據說是黃帝問的地方。崆峒山上,樹木蔥郁,風景秀麗,古跡星羅棋布,名勝古跡比比皆是。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崆峒山傳統的廟會日。當時山上香客絡繹不絕,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之壹。現為甘肅省著名旅遊景區,崆峒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12km處,東臨Xi,西接蘭州,南接寶雞,北接銀川。它是西方古絲綢之路的要塞。景區面積84平方公裏,主峰海拔21.23米。它融合了自然景觀和精美的人文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研價值。自古就有“西部第壹山”、“西鎮奇觀”、“崆峒山之美,天下第壹”的美譽。

六盤山支脈崆峒山,是動植物的天然王國。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多種,森林覆蓋率90%以上。其間峰巒聳立,峭壁聳立,似有匠心;林海茫茫,煙籠鎖霧中,如壹片空靈仙境;高峽平湖,有水有天,有漓江神韻。它富有北方群山的雄偉和南方的美麗。端莊典雅的八棟九宮十二院,42棟72洞石屋,氣勢恢宏,底蘊豐厚。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很多人才。被中華民族尊為人類始祖的軒轅大帝親自登上崆峒山,向智者廣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皇帝要求將這壹歷史事件記錄在《莊子·載遊》和《史記》中。秦煌、吳晗因“崇黃帝事”、“善神仙”而效仿黃帝西上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世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刻和碑文。崆峒武術和少林、武當、峨眉、昆侖等武術流派在國內都很有名。

1986年5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寫《崆峒山》壹書;1994年1月,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崆峒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5438年6月+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與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再次登上國家名片。這套《崆峒山》特種郵票,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長城、鄭丹峽、塔院、雷勝峰組成,是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嘉峪關之後我省第二大。2004年3月,它被提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崆峒山名稱的由來

崆峒山,峰巒疊嶂,峭壁突兀,峽谷縱橫,涵洞眾多,山石嶙峋,郁郁蔥蔥,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的壹顆璀璨明珠。也有人說,它是神仙光實踐道教的地方。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求廣程子在此山,被道教尊為“天下第壹道教山”。近年來,國內外的遊客絡繹不絕,使它越來越出名。

現存的大部分材料有三種解釋:第壹,這裏是遠古時期與氏族共同居住的空曠之地;第二,崆峒山是道教勝地,寓意道教空寂自然。第三,崆峒山洞穴多,空無壹物。三種說法不無道理。

要說崆峒山名字的由來,首先要說崆峒山壹詞的由來。妳在字典裏查“崆峒”這個詞,壹般的評價是?quot這座山的名字是“甘肅”。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爾雅》壹書載:“北代鬥極崆峒”。平涼崆峒山就在北鬥星座下面,就是它所指的。《冀中周樹》中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古蒂、丹略、胡帽、齊祐、容齋、匈奴、樓蘭、月氏、斜虎、北丘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所以崆峒是周朝壹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趙史記》、《姓氏考》等也有記載。:商朝始祖契約的子孫分作崆峒(崆峒也寫為崆峒,崆峒其實是不同的名稱),所以以國為氏。崆峒山是當地名山,故以名山為姓。

崆峒景區:雷峰山、老君殿、二郎石。

雷霆峰

形狀像香煙的背面和蜜蜂的腰部,太陽穴層層高。

在羊腸小道遇到人,會嚇得撲到墻上。

講經是必經之路,求道也沒用。

平靜的時候,從雷音開始,壹夜好雨過去了。

平涼地處黃土高原腹地,但大自然在這裏造就了神奇壯麗的崆峒山,而盛蕾峰的險要更是壹絕,這是大自然送給平涼人的禮物。說起來,盛蕾峰並不是飛來峰,而是主峰馬鬃山的壹個分支,向南延伸,就像主峰的壹只右臂,向下延伸,直指陶濤的夏倩河。這條山脊全長200米,最高點只有5米。整座山都是丹色的石頭,東西兩側絕對是溝壑。南面的懸崖上有人工石階,可以通往棋盤嶺。古人形容雷峰為“魚脊鰲背鶴膝蜂腰”,非常形象。由於雷峰由北向南,山體逐漸變低。因此,山頂上的道教宮觀建築依山而建,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畫卷。雷峰巖壁陡峭,面向深淵。雷雨季節,雷霆依柱望空谷,宛若山崩,令人嘆為觀止,故名“雷峰”。

遊客到達雷峰,群峰歷歷在目。群峰蒼翠,平湖如鏡。從腳下往下看,懸崖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妳下山,或拾石階,或穿過壹個山洞,妳真的會感覺到“壹步壹個腳印地移動風景”。清代平涼人韓有詩說:“壹峰從多峰之巔突兀而起,路若空則平。鐵鏈攀附幽彎,板橋懸崖。探奇只在羅清外,勝只在伊比洞邊。”谷底雷聲送雨給雲騰,陽光明媚的照在欄桿上。

老君殿

老子叫李二,河南陸毅人。

生來環遊世界,回歸本真道德。

思維辯證法,演繹中國靈魂。

慈悲恭敬,哲人尊崇。

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他姓李明,字伯陽。他是楚國(陸毅東)古縣人。他曾在周朝當過藏民,後來進入秦國。他的代表作是五千字的《道德經》。孔子曾讓他進貢。他認為“道”是宇宙萬物進化的根本,他的思想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後來被奉為道教始祖。崆峒山有兩處供奉老子的地方,叫老君堂。老君堂,又稱老君樓,位於皇城西南角,毗鄰王耀堂。老君廟是阿明王朝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主廳,背朝西、朝東。有木制樓梯供遊客爬上爬下。大廳裏有壹尊老先生的坐像,左右兩邊有婚宴和白骨的雕像。兩邊墻上掛著81幅明代嘉靖年間老先生的畫,有82根柱子。這是壹套精美的關於老子的漫畫,色彩斑斕,故事生動。正殿南側是道士居住的廂房。另壹座老君廟,位於象頭山山頂,原名老君煉丹臺,1912,由道士陳利浩修繕。1940年,李成順再次主持重建,正殿朝東,殿內供奉老先生彩塑像。可惜這棟樓在“文革”中被毀,現在荒廢了。

二郎石

二郎在溪中,彩蛋環繞。

胭脂想壹百遍,青蛙唱壹千遍。

子崆峒雖高,喜流倍增。

先走大路,魏子敬所有神仙。

崆峒山的景觀很多,每壹塊石頭每棵樹都充滿靈氣。遊客停下來仔細觀看,這使他們感到有趣。二郎石是夏後的壹個景點。在夏後寺溝口山路對面的胭脂谷,有兩塊巨大的方形石頭,呈藍棕色。每塊石頭重約100噸,高4米,間距僅2米。汩汩的胭脂河在兩塊石頭之間流過,河水清澈見底。水中的鵝卵石隨著水波搖曳,青蛙在水邊跳躍,這是壹種迷人的自然風景。更神奇的是,兩塊巨石相對的地方還有壹個洞。據民間傳說,黃帝上崆峒山時問,黃帝上山後,大臣們從山上掘石取土,堆成山歡迎他下山。當大臣們正在全力以赴的時候,正巧二郎神路過。他很感動,加入了竹山的軍隊。二郎神很厲害,他挑了很多東西,跑得很快,看見壹座山越升越高。玉帝聞訊,曰:“怎能比崆峒山高?”此時,二郎神正從大象山上取下兩塊方形巨石,在石頭上布下壹個極目,準備撿起來。玉皇大帝聽到命令後,將這兩塊巨石放置在胭脂谷,這兩塊石頭被永遠保存了下來。後人在石頭上刻了“二郎石”三個大字。

崆峒山景點介紹

崆峒山景點介紹

崆峒山富有北方群山的雄偉和南方風光的美麗。端莊典雅的八棟九宮十二院,42棟72洞石屋,氣勢恢宏,底蘊豐厚。為大家介紹壹下崆峒山的景點。歡迎閱讀!

保利仙橋

在崆峒山腳下的涇河流域,有壹塊巨石橫跨涇河兩岸。每次河水被巨石堵住,都是噴珠濺玉,景色壯觀。它是崆峒十二景之壹,“仙橋彩虹跨”阿明詩人駱超在《彩虹橋》壹詩中寫道:“彩虹橋橫跨山谷,橫跨長虹。流浪者不相信地平線。”1980修建崆峒水庫,聚賢橋淹沒。1986壩前600米改建。

王家山

崆峒山東峰,原臨平(梁靜)(元元)公路,在山前與白靜河交匯,海拔1926米。王嘉突兀而立,氣勢磅礴,站在峰頂,涇河和四川和平涼城盡收眼底。相傳黃帝問廣,山上雲霧縹緲,群臣在山前對峙,故稱望駕山。這座山的山頂曾有壹個寬敞的亭子,但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廣成丹穴

在王嘉北峰的絕壁上,這裏的懸壁非常危險,難以接近。相傳廣成子住在洞中,修行佛法。“廣程丹點”是崆峒十二景之壹。駱超《廣程丹點》詩說:“崖上插天,丹洞迷草,知是廣居,望雲。”

三交禪林

在王家屏,地勢平坦,環境安靜。1939年,山東人劉子陽出資,弟子劉元陽主持修建了這三座塔,後由凈禪、潤明兩位僧人主持,又名居士林。

文道宮

又稱軒轅谷,位於崆峒前峽,水鏡北岸,依山傍水,環境幽靜。住在寺廟裏,妳聽不到水鏡的聲音。相傳,這裏是黃帝問廣程子的地方。這裏有唐代的建築,溫溫宮是元朝到鐘政重建的。今天,有壹份重建溫溫宮紀念碑,它在明朝宣德和萬歷年間再次重建,成為壹個巨大的建築群。阿明詩人唐龍在《聞道公》壹詩中寫道:“欲捉白蟾飛樹梢,雲裏尋鶴處處,荒樓別聊,望當年公。”

崆峒十二景

崆峒十二景包括:翔鳳鬥蓮、仙橋紅誇、氣頭疊翠、月亮石帶珠、春燭、玉噴玻璃、河東元韻、鳳山彩霧、廣成丹洞、武鶯針崖、天門鐵柱、中泰寶塔。

中臺

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它平坦寬闊,視野開闊。有小路通往東西南北四個車站,並與後山公路相連。中泰原有的龐大建築。中間是唐代的明慧寺,後改為滹沱寺。大殿宏偉,雕像數量眾多,栩栩如生。西側有明代建造的十方院和七真觀。在西南部,有黃三鐵塔(也稱為壹日門),建於清朝宣彤時期。1985,群眾捐資重修,東面有明代修建的經塔、飛聖宮、懷瑞塔。

靈龜臺

中泰之西,兩座石峰聳立,中間有壹山谷,峰下有壹石洞,穿過石洞可上小北臺懸崖。“前面略伸高聳,像前兩個腋窩寬窄,後面散,中間長,榛石交錯,特別像文傑,還有壹些人是人工鑿出來的。”清順治十六年(1659),佛家在此建文殊殿,另有七佛閣。

鳳凰嶺

在桂苓臺的北面,馬鬃山的東北面,俯瞰山勢,此嶺如鳳凰展翅,山勢險峻。每當陰雨晴天,霧氣升騰,陽光普照,顏色爛漫,蔚為壯觀。這是崆峒十二景之壹的駱超的詩:“靈鳥往何處去?這世上有周的小說,何不去西山?”鳳凰嶺原建於明萬歷年間的彌陀寺,現已廢棄。1988年,太清宮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