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道士的姓名和法號。
公元67年,古印度壹位著名的古典學者第壹次來到中國洛陽傳教。當時的中國社會信奉儒教和道教,對他們傳下來的佛經持懷疑和否定態度。於是他們召開大法會,從皇帝到百姓,全城轟動。他們把儒釋道的書扔進火裏。結果儒家和道家的經典都灰飛煙滅。只有佛經變得更加清新幹凈,它們跳進火焰裏,做出各種驚人的手勢。後來有了成語“火的真經”,“不可思議”就是這個原因。
(2)安世高(生卒年不詳)圖:東行傳法。
古趣王國(今伊朗)的王子極其聰明,他對飛禽走獸了如指掌。後來他把皇位讓給了叔叔,出家為僧。公元147年,東嶽大漠來到中國。系統翻譯引入小乘教義,是我國佛經翻譯的開山鼻祖。在中國20多年,他翻譯了34部佛經,40卷。靈帝末年(189),逃離江南,經廬山到廣州,最後止。
(3)石(312—385)圖:石拒封。
東晉壹位傑出的佛教學者,被稱為“印手菩薩”。12歲出家。24歲拜佛祖土城為僧,主張僧尼以“師”為姓。他在王沖寺教了上千名僧尼,影響很大。秦王苻堅不僅向他求佛,還經常向他請教政治。當時北方的苻堅和南方的金京師高官侯祿爭奪,他不為所動。他在奠定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基礎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和卓越的見解,成為了終身的老師。
(4)佛土城(232-348)圖:佛土城停殺。
西域龜茲人(今新疆庫車)西晉永嘉四年(310)來到洛陽,以神奇的技藝贏得了石勒和石虎的信任。他經常參與軍政,多次勸石實行“德化”、“不殺”,不要暴虐,不要以佛害人。他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和智慧,勸石停止殺戮,爾石從此視他為神人。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地位,在朝庭和郡縣修建了839座寺廟,達到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的最高數量,弟子壹萬多人,死時117。
(5)慧遠(334—416)攝影:湖西三笑
東晉傑出的高僧。東晉社會不穩定導致他避世,多次拒絕官方推薦。他在21歲時從道安出家,堅持出家的和尚不向皇帝低頭。同時,他第壹次倡導與儒道和諧相處,受到帝王將相的推崇,使佛教得到全面發展。他是佛教凈土宗的始祖,以“黨外”的姿態結交社會各階層。他住在廬山,他從來沒有穿過老虎溪。即使晉安皇帝路過此地,也不收不送。但他和著名學者謝靈運都沒有感覺到是他送去虎溪的。他們三個開懷大笑。慧遠是壹位善於吸收著名學者思想的僧人。他在唐代被尊為“明辨大師”、“良知大師”,在宋代被尊為“國學大師”。
(6)法顯(約337-約422)圖:1,萬裏西行2,名垂千古。
東晉人,中國古代壹位艱苦卓絕的偉大旅行家和傑出的佛教翻譯家,62歲從長安出發,穿越大戈壁,途經西域30余國,在喜馬拉雅山險險死,行程數萬裏。14年後,於412年到達山東半島青島嶗山。他不僅帶回了幾十部梵天佛經,還翻譯了幾十卷。並撰寫了中國第壹本遊記《佛說》。後人評論說,法顯之所以能夠完成如此艱辛的旅程,是因為:第壹,他胸懷大誌,立誌求法,有誌氣就有誠意;其次,他真誠誠懇,金石為開;第三,他有勇氣。雖然生命垂危,但他可以不顧安危,不屈不撓。這真是難能可貴,後人對他印象深刻。
(7)鳩摩羅什(343-413)圖:壹夜翻譯經典。
古秋慈是中國佛教四十翻譯家之壹。7歲隨母出家,精通大乘、小乘經典,中文修養較高。因此,他翻譯的佛經特別受中土佛經的喜愛。對於後來的佛教文獻,大乘基本教義的移植和傳播功不可沒。從401到長安,已經翻譯了300多卷。他翻譯的經典對後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影響很大,為創立“天臺宗”和“凈土宗”提供了依據。
(8)菩提達摩?—528)照片:1,壹根蘆葦過河2,達摩面壁
古南印度玉王的第三子,他決定去中國弘揚大乘佛教。據禪宗史籍記載,他是繼釋迦牟尼之後的第28位祖師,是中國禪宗的第壹位祖師。
到金陵後,他與梁武帝談禪,決心渡江北傳。據說達摩渡河的時候,西岸的人想看看這個遠方和尚的本事,所以特意離開了碼頭。達摩向壹位老婆婆借了壹根蘆葦,放進河裏,然後站在蘆葦上,不壹會兒就漂到了北岸。他向河對岸的老婦人敬禮,把蘆葦推到河對岸。
達摩渡河後,停在嵩山少林寺,對著五如峰半山腰山洞裏的石壁,閉目打坐,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對著石壁9年,終於悟出了禪機。傳說達摩結束禪定時,他的身影被印進了石墻。後人將該洞稱為達摩洞,壁石稱為面壁石。
(9)道生(生卒年不詳)圖:頑石點頭。
東晉的和尚異常聰明,15歲就能教書。在羅氏學習多年,對佛陀的目的有了深刻的理解。根據佛教所說“眾生皆可成佛”。他提出了“壹個解釋,任何人都能成佛”的觀點,這在當時是聞所未聞的。守舊的人罵他是異端誤導人,就把他趕出了僧人,趕出了建康。據說他到了蘇州,堅信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於是在蘇州虎丘上立了壹塊石頭當聽眾,對著石頭布道。在談到“解釋也有佛性”時,他問石頭:“我說的符合佛心嗎?”所有的石頭都點頭表示同意。這就是著名的“生壹輿論,頑石點頭”的典故。後來涅槃經傳到南方,僧人真的稱之為“佛性”來贊嘆道生的卓越知識。
(10)智毅(538—597)照片:夢想板凳屋頂。
隋朝的壹個和尚是中國天臺宗的創始人。他傳教30多年,創立的天臺宗是中國佛教史上的第壹個教派。天臺宗以Hokkekyo為藍本,所以天臺宗也叫法華宗。他壹生修建了36座寺廟,自學了14000多名僧人。作品眾多,在中國佛教史上影響很大(赤山法華院屬於天臺宗)。
(11)吉藏(549-623)圖:宗大倫宗
波斯(今伊朗),金陵人,是“三辯”的創始人,壹代宗師。因為“三論”壹開始就說“八不”,意思是“萬物皆空”,但隋唐皇帝並不接受這種思想,但也無法像天臺宗那樣影響深遠,很快就衰落了。然而,吉藏的博學受到了陳、隋、唐皇帝的尊重。三倫宗後來由他的弟子關暉從朝鮮傳入日本,他在朝鮮興盛壹時,被稱為日本三倫宗的始祖。
(12)道宣(596-667)圖:南山考證法
唐代高僧,中國法門南山派創始人。法律是紀律,這對佛教非常重要,因為他在鐘南山生活了很長時間,並在山裏建立了他的法律規範。所以世人稱他為“南山律師”,他建立的“四點法”成為後世的規範。他也是壹位佛教歷史學家,寫了許多書。
(13)玄奘(600-664)圖:1,我行我素,2,威逼盜賊,3,古跡
唐朝的壹個和尚,是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之壹,法香宗的創始人。13歲出家。29歲的萬裏在西嶽大漠中歷盡艱辛,往返17,行程5萬多裏,行程138個國家。回國後寫了12卷《大唐西域記》,學生數千人。他在印度時,在群女城的辯論賽上,與18位國王、4000多名僧侶、2000多名外道進行了辯論。沒有人能反對他的教導,這使他聞名全印度。回國後,他創立了唯壹知音。玄奘是壹位傑出的翻譯家。他壹生翻譯了75卷1335,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他是東方著名的高僧,傑出的思想家,舉世聞名的旅行家。他在中國佛教史、哲學史、文化史和中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64年,玄奘死於長安裕華宮道場,唐高宗哀痛而去朝鮮。哀悼者達到首都500英裏範圍內的壹百多萬人,首都被封鎖。
(14)開元三大師(713—741)圖:密宗三大師。
在唐玄宗開元年間,三位印度僧人須彌陀佛、金剛智和不空創立了密宗。他們都是唐代來華的外國高僧,將印度密教系統地傳播到中國,因此被稱為“開元三大家”。
須菩提,天竺人,釋迦牟尼的叔叔甘露王凡的後裔。他成為國王後不久,就讓位給他的兄弟。他自己成了和尚。80歲那年,他奉命來華教弘,唐玄宗視他為佛教徒。他享年99歲。須彌陀佛來到中國後的第四年,另壹位印度高僧金剛智帶著弟子經過廣州。直接進入洛陽,被玄宗李封為國師。他的弟子不空是三位大學者中最有成就和影響力的。金剛之死後,他持唐朝國書,奉命航行到獅國(今斯裏蘭卡),收集了1000多卷秘傳典籍。天寶五年前回到長安,壹邊翻譯經書,壹邊傳授佛法。774年,他去世,享年70歲。不空壹生* * *翻譯密宗經典77部,100多卷。因此被後人稱為“中國四大解釋家”之壹,被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尊為國師。
(15)慧能(638—731)圖:法力殺手
唐代高僧,南宗禪宗創始人。陸,祖籍,嶺南人。三歲時,他失去了父親。宜豐元年(676年)在南海霍卓基遇到印宗大師,得以成為禪宗六祖。在中國佛教史上,只有創立父系教派的慧能大師出身貧寒。他不僅在中國佛教史上,而且在中國哲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追謚為“大禪師”。
(16)法藏(643——712)照片:菩薩華嚴。
唐代壹僧,俗姓康,賜名仙壽,或稱“仙壽法師”,後改名“康藏居士”。“華嚴宗”的實際創始人。17歲時,從雲華寺學習《華嚴經》,在雲華寺學習高宗、武則天、中宗。他死於宗瑞誕生的第壹年(公元712年),享年70歲。法藏為華嚴宗的創立和弘揚做出了畢生的貢獻。他著有多部著作,系統闡述了華嚴宗的思想體系。武則天稱法藏為“華嚴三祖”,還在《華嚴經》中給了他“聖人菩薩”的稱號。
(17)壹線(683-727)圖:夜晚看天空。
唐代壹位高僧,著名天文學家,也是密宗教義的組織者。生於高宗弘道元年。卒於玄宗開元15年,享年45歲。他以“大慧大師”的身份死去。
壹行本名張,本名隋,是初唐英雄,張的後代。我年輕的時候讀的是經典和歷史,尤其是陰陽五行的研究。21歲出家,在須彌陀佛參加譯場,寫了二十卷《大孫經》。著有《大衍歷》20卷、《開元大衍歷》52卷、《七政歷》3卷、《易論》12卷、《算術》1卷。該行還制造了渾天儀和黃道儀。利用這些儀器,壹個小組發現了恒星的運動。這比西方的星星提出自己的觀點早了1000多年。他在全國12地點發起天文觀測,推算出相當於子午線緯度的長度,比西方早了90年。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壹書中稱贊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之壹”。他對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傑出貢獻將永載史冊。
(18)淮海(720——814)攝影:百丈禪師杜老胡。
唐朝的禪師,因在百丈山教弟弟,被稱為“百丈禪師”。以前禪宗高僧住在法寺,淮海因禪宗與法派習慣不同,建立了禪寺,並制定了禪宗門規,後被稱為百丈清規。唐穆宗死後,被譽為“大智禪師”。由於海懷的力量,媽祖派形成了“洪州派”,弟子眾多。因為他曾經在傳教中與老狐貍有過壹次奇遇,後世的禪師稱之為“野狐禪”。
“野禪狐”的由來是這樣的。淮海每次去講堂,都有壹個老人混在和尚中間聽。有壹天,百丈禪師修完佛法,眾僧散去,只有老人留在禪房不肯離去。淮海走近問:“老恩人有何指教?”老人回敬了壹禮,說:“我不是普通人,我是野狐的化身!””他斷斷續續地說,“我本來是壹個修行者,只因為壹個年輕的道士問了我壹個問題:‘壹個修行很高的人,有沒有可能不陷入因果輪回,成為壹個沒有生死的長命神仙?“當時我不假思索地告訴他:‘修行大的人,當然不會陷入因果循環’。結果我錯了,時間壹晃,壹只野狐出現在我冥想的地方!它銬著我,粗聲粗氣地說:“妳是我們野狐國的壹員。“我變成了壹只野狐貍,過著黑暗的生活。直到今天,我都無法超脫。我哪裏錯了?請大師指教,弟子感激不盡!”
“不是不陷入因果循環,而是不陷入因果循環!”海懷毫不猶豫地說道。
然後他解釋說:“聖人的偉大,不在於他脫離了因果的循環,成為壹個不朽的人,或者是壹個神靈千變萬化的怪物。”是因為他在因果循環中,卻沒有被它愚弄。因此...聖者落入因果卻不知因果!"
“聖者不能超越生死輪回嗎?為什麽會生病死掉?”老人懷疑地問。
“這就是聖人就是聖人的地方!”就佛而言,他本可以逃到深山裏打坐自娛,本可以升天安享晚年。然而,他拒絕了。為了在生死輪回中廣結眾生,他寧願忍受疾病和生死的折磨,留在世間與我們同甘共苦。"
老人聽到這裏,瘦削的臉上出現了壹點紅光,他跪了下來,流著淚說:“謝謝師父開導我,讓我從此擺脫了野狐。明早日出時,弟子將蛻化,懇求大師為弟子收屍,以出家之禮安葬。”之後,他消失在壹座古老的松下神廟後面。
第二天,淮海召集全寺禪僧,來到古松下。果然,他看到壹只野狐貍躺在地上。淮海命令僧侶們以其死亡的禮儀將僧侶埋葬在古松下。後來,他請人立了壹塊石碑,上面寫著:狐仙墓!
壹天,壹位名叫黃渤Xi雲(後來成為淮海門的得意弟子)的和尚來到淮海,問他:“師父,如果這位修行者當時是對的,那麽他現在應該在哪裏?”
“過來,我告訴妳!”淮海招招手,說道。
只見小檗逼近百丈,箭給了百丈壹記耳光!淮海非但不生氣,反而拍手大笑說:“我本來是要扇妳壹巴掌的,沒想到妳比我還厲害。”說完這師徒兩人笑成壹堆。
這個故事也顯示了他的別出心裁和禪意。因為真正的解脫,真正的佛沒有形態,所以沒有方向,不能問他在哪裏。黃小檗是知道這個的,但是他故意問師父這個不合理的問題,所以淮海說要扇他壹巴掌。但正是因為黃小檗知道問題的荒謬,知道師父會打他,所以先打了他壹巴掌!禪宗裏師徒之間雖有嚴厲,但淮海與黃白之間也有幽默。
(19)道濟(1148-1209)攝影:濟公活佛。
南宋高僧,原名李秀媛,在國際上被稱為“濟公”。生於南宋初浙江臺州。石首61歲。佛教徒將他神話為阿羅漢,稱他為“降龍”。由於他壹生懲惡揚善,濟世濟世,後人將這位桀驁不馴的羅漢編為各種傳奇故事,如今流傳於世的多達六七種,可以說濟公活佛在中國家喻戶曉。
(20)弘毅(1880—1942)圖:佛救國。
李叔同,本名弘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學者和僧人。他是壹個有才華的學者,對經典、書法、繪畫、印刷、音樂和戲劇了如指掌。1905年留學日本,1910年回國後,與柳亞子等人創辦梅文社,任《梅文》雜誌主編。1918在杭州出家。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李叔同忘記了國家的命運,沒有繼續信奉佛教。他響亮地提出了“憶佛救國不忘憶佛”的口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宗教界影響很大。從那以後,很多佛系子弟不僅宣傳抗日,還脫了職。1942年,李叔同在全州去世,享年66歲。佛教尊他為“復興南山法門11代祖師”。
(21)鑒真(688—763)照片:鑒真杜東。
唐代僧人,又稱“過海大師”、“唐代大和尚”。唐代高僧,日本法家始祖。生於揚州江陽縣,俗姓春雨。他早年出家,45歲成為南誡權威。他任命了40000名弟子。唐天寶元年(742),應日本留學僧的邀請,他們前往杜東傳教。就這樣,鑒真在55歲的時候,開始了他在光史上東行的壯舉,並為此奮鬥了12年。12期間,鑒真壹行六次東渡,前五次均告失敗。第五次渡海時,因風暴漂流至海南島周振(今雅縣)前後死亡36人。200多人因為挫折而離開,鑒真自己也成了盲人。然而,鑒真在杜東傳授佛教的信念仍然不可動搖。753年,他再次向東旅行。經過壹個多月的漂泊,他終於到達了日本九州南部的鹿空島,把唐朝的所有文明都介紹給了當時的日本,對日本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日本佛教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鑒真及其弟子的努力下,日本法家正式成立。他是正式宣揚佛教的日本法家派的始祖,被日本天皇授予“驅魔人”的稱號。為中日文化、醫藥、建築、交流、友好往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