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在《論養生》中提出了哪些養生理論措施?
嵇康首先論述了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作用。他把人體比作國家,把精神比作國家的君主:“精神之於骨骼,猶國家有君主。神在中,形在外失,君在上昏,國在下亂。”壹個人的心理健康對身體的影響和君主對國家的影響是壹樣的。
所以人的保健應該是身心兩方面的,重點應該是心理保健。要“養性護神,全身心安”,充分肯定了心理保健的重要性。
嵇康“精氣神至骨,猶國有君”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他還描述了“靈芝蒸,李泉潤,朝陽養,五弦抱,無為而自得,妙而玄妙,忘樂而後樂”的養生方法,說明他既註重心理調理,又註重身體保養,這種養生理念對後世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嵇康主張善於養生的人,要保持內心的平和與虛無,安於精神專著,減少個人欲望,淡泊名利,忌食飲食中的濃郁味道。比如他“甘當街頭鐵匠”,他有著名的《絕交菊園》。
嵇康具體的養生方法是,擺脫對世間名利、豐富食物等的欲望,使自己的內心簡單寧靜,精力充沛,遠離憂愁和思考。他說:“外物累而不存,獨與酒,無慮無念。”
嵇康還提出吃滋補的藥,喝甘甜的泉水,沐浴清晨溫暖的陽光,聽高雅的音樂,達到超脫、輕健、喜悅、滿足的境界。這樣的境界非常有利於健康長壽。
嵇康告誡人們要註意油膩的口感和過度的情緒對人體的內外夾擊:“丈夫與男人不壹樣,而進攻者則不壹樣;容易耗盡身體,卻受到外界的攻擊;如果妳不是木石,能撐多久?”飲食失衡、心理失衡是很多慢性病的誘因;嵇康的警句是讓人們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珍惜身體健康。
嵇康還強調,養生的人要自覺自願地維護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態度或習慣,遠離不良的誘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他指出,善於養生的人都知道追逐名利對精神是有害的,所以他們自覺自願地淡泊名利,而不是對名利充滿欲望,只是勉強壓抑自己的欲望。他說:“那些善於養生,眾所周知的立場傷害道德的人,忽然不營,卻無欲而被迫禁。”
淡泊名利帶來心理愉悅,對欲望的強制帶來焦慮和痛苦。顯然,前者比後者更有利於身心健康。嵇康主張“知厚味之害,棄之而顧之,不貪而抑之”,主張人們把健康飲食作為壹種習慣和壹種常態生活,遠離厚味飲食的誘惑,而不是在厚味飲食面前試圖控制自己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