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茶有哪些?
開放分類: 中國、茶、文化、茶道
采制精巧,外形、內質具有獨特風味的優質茶葉。
中國名茶之說始於唐代。時人公認的名茶有:劍南的蒙頂石花茶,湖州顧渚紫筍茶,東川的神泉小團、昌明獸目茶,峽州的碧澗明月,芳蕊茱院萸簝,福州方山露芽,夔州香山茶,江陵的南木茶,湖南衡山茶,丘州?湖的含膏茶,常州宜興的紫筍茶,婺州的東白茶,睦州的鳩坑茶,洪州西山的白露茶,壽州霍山的黃芽茶,蘄州的蘄門團黃茶。顧渚紫筍及常州陽羨茶被列為貢品,甚為名貴。以品為主的唐代煎茶,發展到宋代的鬥茶,已完全是藝術性的品茶,其“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以建安團茶(即北苑茶)為貴,其中勝品為白芽和龍團勝雪。明代以揉、炒、焙而成的散條形茶代替了唐宋蒸後研、拍、焙而成的餅茶。並且研末而飲之的唐、宋飲法,變成沸水沖泡的瀹飲法。明代之名茶,品 目 繁 多, 最為人們稱道的六品為: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六安茶、龍井茶、天目茶。可為明代散條形茶的代表。清朝名品益出,如蘇州洞庭碧螺、晉陽君山銀針、安溪鐵觀音、祁紅等。並奠定了至今中國茶葉類別的基本格局——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白茶、緊壓茶。中華人民***和國建立以後,名茶輩出。其中以綠茶名茶為多,茶名雅致,以象征茶葉的優美。
紅茶: 鮮茶嫩芽葉,經過萎雕、揉撚、發酵和幹燥制成的茶葉叫紅茶。紅茶是世界上茶葉貿易交易量最高的茶類。
綠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它有壹個特點,就是從古到今有名有姓的名茶上千種之多。
白茶 :白茶只產在我國福建省的幾個縣,它在加工過程中不經炒揉,而且加工過程異常的精細。
黑茶 :黑茶是後發酵茶,壹般做成緊壓茶邊銷為主。主要產於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西等地。
黃茶 :黃茶屬於輕發酵茶類,加工中加以悶黃,具有黃茶黃湯的特點。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芽是黃茶中的代表產品。
烏龍茶 :烏龍茶是壹種半發酵茶。在1979年從日本掀起的烏龍茶減肥健美運動,使烏龍茶享譽世界。
緊壓茶 :是壹種再加工茶類,壹般用長梗粗葉的黑茶、老清茶為原料,經蒸壓幹燥制成不同形狀的茶磚茶餅等。
花茶 :茶葉和香花進行拚和窨制,而使茶葉帶有鮮花的鮮靈之氣,茶香伴著花香帶給您的是醉人的享受。
中國名茶以茶類來分主要有:①綠茶名茶,如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名山蒙頂、廬山雲霧 、太平 猴 魁、君山銀針、顧渚紫筍、信陽毛尖、黃山毛峰、華頂雲霧、勇溪火青、敬亭綠雪、峨眉蛾蕊、惠明、都勻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莫幹黃芽和普陀佛茶等。②紅茶名茶,如安徽的祁紅、雲南的滇紅、廣東的英紅等。③烏龍茶名茶,如武夷巖、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臺灣凍頂烏龍茶等。④白茶名茶,如白毫銀針、白牡丹茶等。⑤花茶名茶,如福州茉莉烘青、杭州茉莉烘青、蘇州茉莉烘青等。⑥ 緊壓茶名茶 ,如普洱茶、六堡茶等。不同名茶,風味獨具,且多為歷史文化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我古著名風景旅遊勝地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所以又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聞名固然與美麗的傳說是分不開的,但是,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與精湛的采制工藝是它流傳至今並不斷發揚光大的根本所在。碧螺春的茶鄉,是太湖之濱的洞庭東山和西山,這裏是風景旅遊勝地,這裏環境優美,果木茶樹間作成園,生長茂盛。洞庭二山,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山水相依,雲霧繚繞,空氣清新,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碧螺春壹般分為7個等級,大體上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 。碧螺春的茶葉非常嬌嫩,采摘必須及時和細致。從采、揀到制,三道工序都必須非常精細。只有細嫩的芽葉,巧奪天工的高超手藝,才能形成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獨特風格。
細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使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於洞庭東西山的茶園果圃之中,領略那“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裏醉”的意境,真是其貴如珍,不可多得。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西坪堯陽,是我國烏龍茶中的極品,也是我國十大名茶之壹 。
安溪縣地處戴雲山脈的東南坡,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倒。西部以山地為主,層巒疊嶂,最高海拔達1600米,通稱“內安溪”。東部以丘陵為主,通稱“外安溪”。以往茶區集中於內安溪,後來茶區不斷發展擴大。目前遍及全縣。
鐵觀音采摘須在茶押形成駐芽,頂押形成小開面時,及時采下二三葉,以晴天午後茶品質最佳。毛茶的制作需經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撚、初焙、包揉、文火慢焙等十多道工序。其做青為形成“鐵觀音”茶色、香、味的關鍵。毛茶再經過篩分、風選、揀剔、幹燥、勻堆等精制過程後,既成為品茶。優質鐵觀音茶質高超,獨具風韻,品飲安溪鐵觀音是壹種美的修養、美的享受 。
武夷大紅袍
武夷大紅袍,是中國名茶中的奇葩,有“茶中狀元”之稱。它四武夷巖茶中的王著,堪稱國寶。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部,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就窠高巖峭壁上,這裏日照短,多光反射,晝夜溫差大,巖頂終年有細泉浸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
武夷山的紅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具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它的香氣馥郁,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厚,飲後齒頰留香,“巖韻”明顯。
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茶以其品質優異、色香味懼佳的特點而蜚聲遐邇,成為臺灣茶的壹大代表。凡是涉足臺灣茶者,言必稱凍頂烏龍,近年來,中國內地的壹些茶藝館也紛紛開始流行飲用凍頂烏龍茶 。
凍頂山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氣溫20 C。山高林密土質好,茶樹生長十分茂盛,此後逐漸發展成為當今的凍頂茶園。
凍頂烏龍茶的制作過程分為初制和精制兩大工序。初制中以做青為主要程序。做青經過輕度發酵,將采下的茶青在陽光下暴曬20至30分鐘,以使茶青軟化,水分適度蒸發。萎調時應經常進行翻動,使茶青充分吸收氧分而產生發酵作用,待發酵到產生清香味時,既進行高溫殺青。殺青後隨即進行整形,使條狀定形為半球狀,然後再進行高溫烘焙,以減少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從而制成成品茶 。
凍頂烏龍茶成茶外形卷曲呈半球形,條索緊結整齊,葉尖卷曲呈蝦球狀,白毫顯露,色澤墨綠油潤,沖泡後茶葉自然沖頂壺蓋,茶湯水色呈金黃且澄清明澈,清香撲鼻,香氣中有桂花花香且略帶焦糖色,葉底柔嫩稍透明,葉身淡綠,葉緣呈現鋸齒狀,帶有紅鑲邊,滋味甘醇濃厚,茶湯入口生津並富有活性,後韻回味強且經久耐泡,飲後杯底不留殘渣。
雲南普洱茶
雲南普洱茶是雲南的名茶,古今中外負有盛名,它以西雙版納地區僅有的滇青毛茶為原料,經再加工而制成的。普洱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貿易了。
普洱茶采用的是優良品質的雲南大葉種茶樹之鮮葉,分為春、夏、秋三個規格。春茶有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又稱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的品質最佳。
現在,普洱茶的種植面積很廣泛,已經擴大到雲南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貴州省、廣西省、廣東省及四川省的部分地區,原屬普洱縣管轄的雲南瀾滄江流域的西雙版納傣族自制州、思茅等地是普洱茶的最主要產區,其中又以猛海海縣猛海茶廠的產量最大 。
普洱茶的制作以經殺青後揉撚曬幹的曬青茶為原料,經過潑水堆積發酵的特殊工藝加工制成,再經過幹燥過程處理,即加工為普洱茶。普洱茶是制作各種緊壓茶的原料。 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藥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壹首,詩名為《觀采茶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裏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松、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采茶芽,稱為明前茶。炒壹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過去,都采用七星柴竈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竈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壹般采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壹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綠茶中的又壹珍品。它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壹帶。黃山毛峰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400多年前,黃山所產茶葉就已經非常著名了。
黃山毛峰的品質分為特級和壹、二、三級,以特級為代表,三級以下則是歙縣烘青。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裏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天然的香氣。
黃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細。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我國“十大名茶”之壹,產於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島上,屬於黃茶類針形茶,有“金鑲、玉”之稱。君山茶舊時曾經用過黃翎毛、白毛尖等名,後來,因為它的茶芽挺直,布滿白毫,形似銀針而得名“君山銀針”。
君山又名洞庭山,島上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溫和,年平均降水量為1340毫米,三月至九月間的相對濕度約為80%,氣候非常濕潤。每當春夏季節,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環境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
君山銀針的制作工藝非常精湛,需經過殺青、攤涼、復包、足火等八道工序,歷時三四天之久。優質的君山銀針茶在制作時特別註意殺青、包黃與烘焙的過程。
根據芽頭的肥壯程度,君山銀針可以分外特號、壹號、二號三個檔次。君山銀針的質量超群,風格獨特,為黃茶之珍品。它的外形,芽頭茁壯、堅實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黃發亮,內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凈,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
六安瓜片
六安產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雲頂上茶”之贊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 六安瓜片根據品質***分為名片與壹、二、三級***四個等級。起成品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自然平展,色澤寶綠,大小勻整。六安瓜片宜用開水沏泡,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沖泡後茶葉形如蓮花,湯色清澈晶亮,葉底綠嫩明亮,氣味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六安瓜片還十分耐沖泡,其中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濃郁清香。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為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因起其外形如瓜子狀,又呈片狀,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產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所以又名齊雲瓜片。 六安瓜片的采摘季節較其他高級茶遲約半月以上,高山區則更遲壹些,多在谷雨至立夏之間。六安瓜片工藝獨特,長期流行手工生產的傳統采制方法,生產技術和品質風味都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色。這種獨特的采制工藝,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獨特風格。六安瓜片的第壹道工序就是采摘,標準為多采壹芽二葉,可略帶少許壹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壹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壹壹摘下,隨摘隨炒。第壹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 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祁門紅茶
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壹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贊,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產於安徽祁門縣。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壹九壹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壹百多年來,壹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壹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茶壹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以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果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壹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後祝壽,贊美其為“群芳最”。
名茶傳說
大紅袍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壹)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壹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壹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壹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壹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妳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采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采制壹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采下芽葉,精工制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壹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壹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壹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碧螺春
碧螺春(十大名茶之壹)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壹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壹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裏深深相愛著。有壹年,太湖中出現壹條兇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壹死戰,壹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鬥,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壹天天惡化。壹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鬥的地方,忽然看到壹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鬥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采摘了壹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壹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沈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裏,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采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龍井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壹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壹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壹把茶葉向袋內壹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壹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壹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麽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壹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壹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壹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後這麽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壹番,拍照留念。
鐵觀音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壹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采制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間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贊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沈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的傳說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壹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壹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壹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壹尺高,然後在空中轉壹圓圈,化成壹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壹團雲霧,最後散成壹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壹包和黃山泉水壹葫蘆,並囑壹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壹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妳獻茶有功,升妳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誌。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壹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誌和尚的墳墓。
苦丁茶
苦丁茶嫩芽呈紫紅色,傳說是被茶女阿香的鮮血染紅的。古時候有壹個名叫阿香的茶女,因為長得美,官府欲將其選進宮中,但阿香死活不肯,被送進宮那天,她趁人不備,跳崖而死,鮮血濺到苦丁茶芽上,茶芽遂從綠色變成紫紅色,味道也變得甘甜香濃,後來人們把苦丁茶稱為紫筍茶。
又傳說,唐代安舒城有個名叫松詩人,文采過人,但年過半百卻屢試不第,遂南遊隱居西樵山,教山民種茶。為了尋找苦丁茶種子育苗方法,他先給仙鶴餵吃茶果,再從其糞便中出茶籽育種,未獲成功,後經仙人指點,取蓬萊閣仙水浸泡,乃獲成功,使西樵山成為遠近聞名的茶區。松在山中種茶賦詩十年,在70高齡時才考中進士。後來人們在山上修建了壹座茶仙廟,以紀念他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