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蠶文化的歷史

蠶文化的歷史

蠶崇拜、蠶信仰

祀蠶神;我國養蠶歷史已很悠久,據說是黃帝軒轅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養蠶,後人即奉

她為神。

杭州湖州壹帶稱為嫘祖娘娘,並建有蠶神廟。

絲織也有神,奉軒轅氏黃帝。

杭州有三

處機神廟,明代建於慶春紡東園巷稱中機神廟,湧金門又建壹所,稱上機神廟,艮山門石弄口

又建壹所,稱下機神廟。

每年春秋,機戶用隆重儀式祭祀機神。

厲鶚《城東雜記》中收有《機

神廟碑》。

詳記興革事,碑曰:“物創於臣,功歸於帝,然則機有神,非伯余莫屬矣。

”按伯

余何許人也?有人認為即黃帝,亦有認為是黃帝的臣屬,按碑文則記機神為黃帝之臣伯余。

隆六十年覺羅吉慶撰文,仁和縣事鄧雲龍渤石於機神廟的《秩祀軒轅廟先蠶孝碑》,碑曰:“

浙西杭嘉湖三郡蠶事之利侔於力田。

……得機神廟於城東北隅,乃躬癸?祭 矣。

……因考先

蠶之說不壹,惟疏仡紀黃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蠶。

則先蠶之神以西陵。”

也有祀馬頭娘為蠶神,亦稱馬頭神、馬鳴王菩薩。

該傳說原出於寶《搜神記》。

記曰;

“舊說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余人,唯有壹女.牡馬壹匹,女親養之,窮居幽處,思念其

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韁而去,徑至父所。

父見馬

驚喜,因取而乘之,馬望所自來。

悲鳴不已,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故乎?亟乘以

歸,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當養,馬不肯食。

每見女出入輒喜怒奮擊,如此非壹。

父怪之

,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必為是故。

父曰:勿言,恐辱家門,且莫出入,於是伏弩射殺之,

暴皮於庭。

父行,女與鄰女於皮所戲,以足蹷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為婦,即招此屠剝,為

何自苦。

言末及竟,馬蹶然而起。

卷女以行,鄰女忙迫不敢聚救之。

走告其父,父還求索,已

出失之後,經數日得於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結於樹上,其繭綸理厚大,異於常蠶

,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

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言

桑蠶者是古蠶之余類也。

”?卷十四,四庫全書版

蠶花娘娘祭祀定於12月12日,傳說這天是蠶花娘娘的生日。

用紙紮成壹馬,上騎壹

蠶花娘娘或三個蠶花娘娘,也有用泥塑成。

還用紅青白三色米粉團做成馬頭娘的樣子,還有桑

葉、絲束形狀以供膜拜。

按照人們審美觀念與對色彩的感受,可能是青色以桑樹基色為色調,

青色象征充滿著生機。

白色可能是象征著繭絲的基色,表示蠶寶寶健旺。

紅色與蠶桑無直接關

系,壹般民間凡逢喜事總用紅色來慶貿。

紅色象征吉祥如意。

所以米粉團的三色調配既含有審

美觀念,又含有象征的色彩。

燒田蠶·點蠶花火:除夕燒田蠶,也有是正月十五日夜。

農村中舉行燒田蠶活動,或叫

照田蠶。

田汝成說;“杭俗正月十五,鄉間有祈蠶之祭。

”王道隆則說:“除夕田間燃長炬,

名照田蠶。

”照田蠶的儀式,據《西吳裏語》:“各鄉村人晚間以竹葉雜草木束壹火炬若庭燎

然,舉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贊詞,名曰燒田蠶。

謂宜耕種育蠶二事。

”嘉興地區是“

村落間束薪木,末飈以緋帛,夜則金鼓流星花爆,侑以贊詞,群聚而焚之,曰燒田蠶,蓋祈年

也。

”湖州烏程在元旦之夜舉行“慶田蠶”。

“至晚鄉村以竿束草於上燒之,鑼鼓相暄,名慶

田蠶。

”各書記載大致相似。

故魯迅在《古小說鉤沈·齊詣記》:“正月半,有神降陳氏之宅

,雲:我是蠶神,若能見祭,當令蠶桑百倍。

”實際上這是農民蠶戶祈求豐年活動,仍保留著

刀耕火褥的遺習。

也有熱鬧歡樂的預祝壹年豐收的願望,並不純為迷信活動。

還有在馬桶或糞

缸上插上根柳枝,以表示蠶不會掉進,用柳枝擋住了。

點蠶花火:除夕蠶戶在土地菩薩前點著燈或燭,也有祈求蠶豐收的意思。

送蠶花:蠶鄉以正月十二或二月十二日,“禮拜經懺,謂之蠶花懺。

憎亦以五色紙花施

送,謂之送蠶花。

”?《吳興蠶書》 嘉興梅裏壹帶,“春日沿村問蔔,謂之送蠶花。”

送白虎:蠶最怕病,蠶農認為有壹種祟怪是蠶之克星,這克星想象中是壹只白虎,於是

有“怯蠶祟”的活動。

清明日有驅白虎之舉,《鮑鉁亞谷叢書》:“庶民之家以粉作白虎,老

幼出門,拋棄於道,謂之送白虎。

士人爭先攘攫得之者,以為通達之兆。

”亦有在清明日,“

育蠶之家,設祭以禳白虎,門前用石灰畫彎弓之狀,蓋祛蠶祟也。

”也有用手浸白灰水在蠶室

門窗上印上壹個個白手印以做驅祟。

在嘉興壹些鄉村,在蠶室門口懸掛大蒜頭、菖蒲以怯祟。

海寧縣則在蠶室門口棟柱上砍壹菜刀,以刀驅祟。

也有蠶農以“舊書敗卷,雲可辟邪。

”?《

遺閑瑣記》 “寒食節具牲醴禳白虎以怯蠶祟.以米粉肖白虎神象,祭畢棄之。

”(《西吳蠶

略》

四、蠶娛樂

養蠶是很艱辛的勞動,收益卻高於男子種稻谷壹倍或數倍。

徐獻忠說:“大約良地壹畝

,可得桑八十個,計其壹歲墾鋤壅培之費,大約不過二兩,而其利倍之。

”張履祥說:“蠶桑

利厚”,“葉盛者壹畝可養?蠶 十數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

米賤絲貴時,則蠶壹筐

即可當畝之息矣;米甚貴絲甚賤,尚足與田相準。

”桐鄉知縣胡舜允於萬歷四十四年說:“地

收桑豆,每四倍於田。

”所以每當養蠶之前或豐收之後,他們都要舉行壹些歡慶活動,或祈求

蠶寶寶安全,能結出好繭來,或慶祝豐收分享勞動的成果。

其形式也是多樣的,主要有唱蠶花

,點蠶花燈,謝蠶花等活動。

點蠶花燈:除夕,鄉村中舉行提燈娛樂活動,紙燈以馬頭燈為多。

在田頭蠶室嬉鬧壹直

到天亮。

接蠶花:海寧還有接蠶花活動,他們拿著蠶花紙和蠶馬幛?有蠶花娘娘神象的紙做神位

,邊唱邊把上述二物交給蠶婦。

蠶婦把它收藏起來壹直到繭成絲售後舉行“謝蠶花”供祭蠶

神,然後焚燒。

競渡、宜田蠶:烏程壹帶於“清明日,居民各撓彩舟於溪上,為競渡之戲,謂宜田蠶。”

謝蠶花:端午節前後蠶事已忙過,繭已繅成絲出售了,蠶農們就準備了祭品去酬謝蠶神

凡是有水的地方,他們還舉行劃龍舟比賽,以慶賀豐收。

其它娛樂活動也很多,大都以蠶的神化形象為中心舉行歡慶活動,以表示祈求和慶賀之

意。

龍蠶會:嘉興、桐鄉壹帶有龍蠶會。

在芝村設有龍蠶廟,即祀蠶神處。

每屆清明,把蠶

神塑象請出來安放在二只並排的農船上,祀以祭品,各地的蠶農劃船來祭祀,此時各地船在河

面上表演體育娛樂活動,有“搖快船”的比賽競渡,有“標竿船”在高竹竿上表演雜技,河面

上熱鬧非常。

三五日才結束請回蠶神,男女各插戴蠶花回鄉。

這種活動是蠶月之前,帶有祈求

蠶神佑蠶豐收,又有輕松愉快的文體娛樂活動。

唱蠶花:是蠶區善唱者挑著壹擔子,上供馬頭娘塑象或木印紙象,在蠶鄉各村遊唱蠶花

詞。

大都是唱些祈求蠶寶寶生長旺盛,多出繭絲的贊詞。

邊唱邊圍蠶室旋轉,以求蠶絲豐收。

放賀者應贈給歌者壹些食物。

軋蠶花:清明前後蠶農到蠶神廟或別的廟宇中祭祀蠶神的活動。

但是蠶婦們必須是戴紅

彩紙做的紙蠶花。

也有的蠶婦身背紅布做的蠶種袋進山進廟禮拜蠶神,大家喜氣洋洋,熙熙攘

攘,擠來擠去,不避忌諱,以為這樣才可把喜氣吉瑞之氣帶回家去,然後專心於養繭。

這種特

殊的裝飾,至今在新春時仍見,成群結隊來到抗城等處。

五、蠶飲食

蠶三眠後蠶事稍可歇口氣,也為了酬謝蠶神的福佑,蠶農用米粉制成粉團以祭蠶神,並

分贈鄰裏親友,這叫做食蠶團。

如嘉興梅裏鎮,“養蠶之家於清明前壹日磨米粉雜葉作橢圓形

粉團,青白相間,名曰繭圓,以祀蠶神。”

吃蠶花飯?蠶絲豐收後就行祭蠶神,吃—餐豐盛的飯,這叫做吃蠶花飯。

還給家人分贈

禮物,以享蠶絲豐收的喜悅。

有些地方是分贈糕點水果給親友,也屬吃蠶花飯後的活動。

食螺螄:清明也是蔔桑的日子,“清明先夕插柳檐上,雲驗其枯瘁盡速,而占桑葉貴賤

”這壹天,蠶農家“食螺謂之挑青,以殼撒屋上,謂之趕白虎。

爆竹之聲略如除夕。

”也有

的地方,“以粉作白虎,老幼出門拋棄於道,謂之送白虎。

士人爭先攘攫,得之者以為通達之

兆。

”所謂挑青,《烏青文獻》記:“挑青,蓋蠶病渭之青娘,故深惡之。”

六、蠶衣飾

蠶婦在蠶月蠶禁時不盥不櫛,壹心壹意養好蠶,可是在蠶月前後他們還是註意修飾衣著

的,蠶婦有軋蠶花戴蠶花的修飾裝扮的風俗。

戴蠶花:是最簡單最變通的打扮,用紅彩色紙紮成“蠶花”戴在頭上。

據說戴蠶花是始

於美人西施,當年西施離越赴吳,臨別無以為贈,親紮紙花贈給十二個女友裝戴。

千古流傳,

習以為常,風行於蠶鄉各地。

於是就在江南蠶區農村婦女中普遍都有戴紅彩紙花的習俗,相襲

至今。

然其初衷則含有祈求吉利之意,當然也簡樸裝扮之舉,表現了婦女愛美的心理。

繭子花?它是蠶婦喜歡的裝飾。

“以同功繭剪花極纖細謂繭子花,亦有以纖蛤簇蝶綴鬟

花者。

”朱昆田的詩對繭子花有所描繪,他寫道:“短鬢低鬟黑似鴉,愛他總不禦鉛華;自從

四月收蠶後,頭上惟簪繭子花。”

插柳·帶薺花:清明早壹晚,各家於檐上插柳枝,“男女亦戴之,諺雲:清明不插柳,

紅顏成皓首。

”三月三日,“是日男女皆帶薺花,諺雲:三春帶薺花,桃李羞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