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這些中藥的作用是什麽

這些中藥的作用是什麽

1. 澤瀉,又名建澤瀉、福澤瀉,為澤瀉科澤瀉的幹燥塊莖。其性寒、味甘淡,入腎、膀胱經,常用於小

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熱淋澀痛、高血脂癥等,被譽為“利水第壹良品”。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澤瀉內含多種四環三萜酮醇衍生物澤瀉醇A、B、C及其乙酸澤瀉A酯、B酯和表澤

瀉醇A等,以及卵磷脂、膽堿、天門冬素、植物甾醇、脂肪酸、樹脂、澱粉、蛋白質和鉀等成分。

藥理實驗證實,澤瀉具有下列作用:1.有降低血清膽固醇、-脂蛋白、甘油三脂,並升高對人體有益

的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可預防和減輕動脈粥樣硬化。2.可改善血液動力學和心肌的血液供應。3.有抗脂

肪肝的作用。4.可改善糖代謝。5.澤瀉浸膏有降血壓的作用。6.有較強的利尿作用。7.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由於澤瀉本身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對於中老年人,適當用澤瀉煎湯飲服既可清

濕熱、利小便,又可控制體內膽固醇的升高。若用於健脾化痰、利濕降脂,可選用澤瀉30克,半夏、橘紅

、山藥、白術、山楂、枸杞子各10克,薏仁、何首烏、車前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壹劑分2次服完。好

轉後,可繼續以澤瀉、車前草、生首烏各15克,山楂、枸杞子各12克,煎湯代茶,每日頻飲,堅持服用3

個月,必有良效。

澤瀉主產於福建、四川、江西等地。並以個大、質堅、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

2.谷芽

功效主治

1.和中消食,谷芽味甘性溫,入脾、胃二經。具寬 =消谷之功,故可用於食積不化等證。《本草綱

目》:“快童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2.健脾開胃,谷芽味甘性溫,能溫煦脾陽,調理中氣。故可用於脾胃虛寒所致各種病證。《本草經

疏》:“具生化之性,故為消食健脾,開胃和中之要藥。”

3.熱毒下痢 , 是指腹痛,裏急後重,便下粘液夾雜赤白膿血為特征。《病因脈治·痢疾論》:“

痢疾之癥,便下膿血,或赤或白或黃,或三色雜下,裏急後重,欲便不得便,既便又復登而廁,逼迫惱人

。”多發於夏秋季,暑熱熏蒸,感受時氣疫毒,入胃腸與血氣相搏,則化為膿血而下痢。谷芽為健脾開胃

、和中之要藥,並具下氣寬中之功,用後脾強氣下,邪熱自除。《本草經疏》:“脾胃和,中自溫,氣自

下,熱自除也。”《中草藥手冊》:“治脾虛,心胃痛,脹滿,熱毒下痢。”

4.津傷煩渴 , 因大病、久病之後,或陰虛火旺,虛火煎灼,或脾虛不能轉輸津液,均致津少而口

渴。癥見日中幹燥,喜飲水漿,飲不止渴等。谷芽味甘,可生津除煩,健脾調中,行氣而除熱。《中草藥

手冊》:“治煩渴,消瘦。”

5.鑒別應用,谷芽平甘,功效和大麥芽相同,尤善消化谷食和滯。但消食之力較麥芽和緩,每每同

麥芽相須為用,治食積脹滿之癥。

性味

甘,溫。

①《綱目》:甘,溫,無毒。

②《本草經疏》:味苦,無毒。

歸經

入脾、胃經。

①《本草匯言》:通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能主治

健脾開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

①《綱目》: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②《食物本草會纂》:除煩消食。

③《中藥材手冊》:治脾虛,心胃痛,脹滿,熱毒下痢,煩渴,消瘦。

3。

荊芥炭又名黑荊芥。是將荊芥切段後,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噴清水,取出晾幹入藥者。主治:治

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4。《中國藥典》:蘆根

拼音名 Lú Gēn

英文名 RHIZOMA PHRAGMITIS

別名葦根、蘆頭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鮮或幹燥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

、須根及膜狀葉,鮮用或曬幹。

性狀鮮蘆根:呈長圓柱形,有的略扁,長短不壹,直徑1~2cm。表面黃白色,有光澤,外皮疏松可剝

離,節呈環狀,有殘根及芽痕。體輕,質韌,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

成環。無臭,味甘。

幹蘆根:呈扁圓柱形。節處較硬,節間有縱皺紋。

鑒別取本品粉末 1g,加氯仿 1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蘆根對照藥

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

同壹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

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

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切段或切後曬幹。

性味甘,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

用法用量 15~30g;鮮品用量加倍,或搗汁用。

貯藏幹蘆根置幹燥處;鮮蘆根埋於濕沙中。

備註(1)本品常配合麥冬、天花粉以清熱生津;配竹茹、枇杷葉以清熱止嘔;配瓜蔞皮、知母、浙

貝以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膿。

(2)蘆根壹藥,臨床上主要用於下列二個方面,既能清肺熱而祛痰排膿,又能清胃熱而生津止嘔。它雖

屬性寒,但味甘淡而力,用清肺胃,只能作為輔助的藥品。不過,它有壹優點,即性不滋膩,生津而不戀

邪,凡溫病熱戀衛、氣,或熱病後如有傷津口渴的證候,都可應用。葦莖湯原用蘆葦的地上莖,不是蘆葦

的根莖,但因壹般藥店不備,故以蘆根代替,臨床使用已久,這說明葦莖和蘆根的作用相同。故在農村合

作醫療站中可以采集新鮮的蘆根和葦莖同用,不但可節約挖掘蘆根的人力,且可擴大藥源。

5 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藥。有

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

、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我們

借助廣譜抗菌作用強的特點,用在真菌培養雜菌感染特厲害,用黃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農業病害防治

最理想的壹味藥。產於河北、遼寧、陜西、山東、內蒙古、黑龍江等地。

6 黃連

概述:

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又名川連、味連、雞爪黃連。以根狀莖入藥。因其根如連珠而色黃,故名

。主要產於中國四川、湖北、陜西等省。以四川栽培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80%,銷全國各地

,並有出口。黃連是國家保護植物。

株高15-25厘米。根狀莖黃色,常分枝成簇生狀,形如雞爪,節多而密,生多數須很。復葉基生,葉片卵

狀三角形,3-5全裂,裂片再作羽狀深裂。春季開黃綠色花,2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花3-8朵。春末夏

初結果。種子長橢圓形,褐色。

根狀莖用作中藥時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功效,可治時行熱毒、高熱煩躁、泄瀉痢疾、口瘡、癰疽疔毒等

癥。藥理試驗證明,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蟲作用,並能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黃連含小檗堿、黃連

堿等多種生物堿,另含黃柏酮、黃柏內酯等成分。

同屬中尚有三角葉黃連,又名雅連、峨媚連,主產於四川;雲南黃連又名雲連,主產於雲南。其根狀莖也

供藥用。

7黃柏的功效: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清熱燥濕藥 。主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

熱;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濕疹。性味:苦;寒。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堿,

故其藥理作用亦大體相似,參見黃連條。但含量較黃連低,並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異。

8紫花地丁Zi hua di ding 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幹燥全草。產於我國長江下遊至南部各省。春秋

二季采收,除去雜質,洗凈,切碎,鮮用或幹燥生用。

藥性苦、辛,寒。歸心、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應用1.疔瘡腫毒,乳癰腸癰。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熱,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消癰散結,為治血熱壅滯,癰腫瘡毒,紅腫熱痛的常用藥物,尤以治疔毒為其特長。用治癰腫、疔瘡、丹

毒等,可單用鮮品搗汁內服,以渣外敷;也可配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之品,如五味消毒飲

(《醫宗金鑒》);用治乳癰,常與蒲公英同用,煎湯內服,並以渣外敷,或熬膏攤貼患處,均有良效;

用治腸癰,常與大黃、紅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2.毒蛇咬傷。本品兼可解蛇毒,治療毒蛇咬傷,可用鮮品搗汁內服,亦可配雄黃少許,搗爛外敷。

此外,還可用於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外感熱病。

9蒲公英的功效:

蒲公英

1、清熱解毒 可用於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 治療熱毒壅結於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

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蒲公英的作用:

1、 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

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註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後11~20天給藥有抑瘤

作用,對接種後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制實現的。 另外,本品

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用途:

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熱毒瘡癰。

a.實火熱毒上攻,目赤咽腫,口舌生瘡。

b.熱毒瘡瘍,乳癰腫痛,疔毒內攻。

c.肺癰咳 吐膿血,腸癰腹痛發熱。

2,利濕:可治熱淋澀痛,及濕熱發黃。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

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10 功用主治-浮小麥的功效治骨蒸勞熱,止自汗盜汗。

①《本草蒙筌》:斂虛汗。

②《綱目》: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③《現代實用中藥》:補心,止煩,除熱,斂汗,利小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炒焦研末。

選方①治盜汗及虛汗不止:浮小麥,文武火炒令焦,為末。

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頻服為佳。

壹法取陳小麥用幹棗煎服。

(《衛生寶鑒》) ②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服。

(《奇方類編》)

名家論述①《本草匯言》:卓登山雲,浮小麥系小麥之皮,枯浮無肉,體輕性燥,善除壹切風濕在脾

胃中。

如濕勝多汗,以壹、二合炒燥煎湯飲。

倘屬陰陽兩虛,以致自汗盜汗,非其宜也。

②《本經逢原》:浮麥,能斂盜汗,取其散皮腠之熱也。

11桔梗知識介紹:

桔梗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桔梗為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地草坡、林緣,有栽培。分布於全國各地。

播種2年或栽培當年秋季采挖,割去莖葉,挖出全根,洗凈泥土,乘鮮用碗片或竹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

浸2至3小時,撈起,曬幹;或去蘆切片,曬幹。

桔梗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長6至20厘米,直徑1至2厘米。表面淡黃白色,微有光澤,有縱溝紋、皮孔、

及支根痕;頂端根莖長0.5至4厘米,直徑約1厘米,莖痕排列呈盤節狀。質硬脆,斷面可見放射狀裂隙,

皮部類白色,形成層環棕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甜、苦。

以根肥大、色白、質實、味苦者為佳。

桔梗營養分析:

1. 除含糖量較高外,還含較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多種桔梗皂甙、遠誌皂甙、前胡皂甙和桔梗聚

果糖等。

2. 桔梗皂甙祛痰作用,並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膽酸的分泌。此外還有解熱、鎮痛、抗炎、鎮靜等

作用。

3. 桔梗具有祛痰排膿等功效。可作為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等病癥的輔助食療。

桔梗補充信息:

根據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桔梗、炒桔梗、蜜桔梗,炮制後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桔梗適合人群:

陰虛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虛弱者慎服。

桔梗食療作用:

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

升中有降;具有宣肺祛痰,下氣利咽,消癰排膿的功效;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失音,胸滿肋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肺癰吐膿。

桔梗食物相克:

桔梗畏白及、龍眼、龍膽;忌豬肉。

桔梗做法指導:

1. 可配伍治療各種痰多咳嗽,臨床運用廣泛,常與蘇葉、杏仁、前胡、薄荷、菊花等配伍。

2. 用於咽痛咽腫、聲嘶音啞,常與荊芥、連翹、射幹、牛蒡子。

3. 用於肺癰咳吐膿痰,多與甘草,魚腥草、苡仁同用。

12前胡

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降氣化痰。用於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喘滿、咯痰黃稠。

13淡竹葉

herba loophatheri

(英)common lopatherum herb

別名 竹麥冬、長竹葉、山雞米。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le bongn.的莖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莖短縮而木化。須根稀疏,中部常膨大為紡錘形。稈直立

,中空,節明顯。葉互生,廣披針形,長5~20cm ,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狀,無毛蔌

兩面有小刺毛,脈平行並有小橫脈;葉鞘包稈,邊緣光滑或略被纖毛;葉舌短小,質硬,具緣毛。圓錐花

序頂生,小枝開展;小穗狹披針形,長7~12mm,寬1.5~2.5mm,最下1花為兩性,余為中性,脫節於穎之

下;穎不等長,先端鈍,有5脈;第1稃長6~7mm;不育外稃相互包卷,先端有短芒。穎果深褐色。花期7

~9月,果期10月。

生於林下或溝邊陰濕處,主產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廣東、江西。

采制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收,曬幹。

化學成分 含蘆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無羈萜(friedelin)β-谷甾醇、豆甾

醇、菜油甾醇、蒲公英萜醇(taraxerol)及氨基酸等。

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熱除煩,利尿。用於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