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步兵班沒有編制輕機槍
解放軍步兵班沒有編制輕機槍
解放軍步兵班沒有編制輕機槍,幾十年的輝煌戰績是怎麽打的。沒錯,步兵排裏有,更早時步兵連裏才有。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部分參戰部隊裝備了新型國產56式機槍,網上不少文章稱解放軍步兵班每個班都擁有“56式班機槍”,這是想象,當時的輕機槍不這樣編制。
壹位參戰老戰士不經意的壹句話,引出這段話題。
這位老戰士說,戰時他在11師31團1營1連,我連有4個排、3個步兵排、1個火力排,2個機槍班,1個火箭筒班,1個60炮班。
他的老戰友說,“當時每個排都有壹個火力班,兩挺輕機槍,我們11師都裝備了56式,藏字419和有些部隊沒有全裝備。
人們對舊時代的記憶是非常準確的,再結合其余的資料,當年的輕機槍編制正是如此。
1962年是56式新型火炮改型的開始,空軍優秀飛行員說,他今年被選拔駕駛,進入航空預科學校學習。畢業後,他按規定去陸軍部隊鍛煉,先去駐湖北的15軍,15軍這時剛改為空降軍不久,黃繼光生前所在團,裝備的還是53式系列,每個步兵排有壹個輕機槍班。
之後,學員們前往已經換裝完畢的駐粵42軍,124師每個步兵排裝備56式輕機槍2挺,裝備機槍班部署。炮兵排有兩門60炮,兩門40火箭炮,兩挺重機槍。
據消息人士透露,從紅軍時期壹直到解放後的1960年代,輕機槍編為機槍部隊。
長征期間,中央紅軍在甘肅南部召開的俄羅斯邊境會議上決定,將北進第壹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壹個團不設營,每個連下轄3個步兵連和1個重機槍連,每個連下轄3個步兵排和1個輕機槍班。
紅軍的輕機槍缺乏,紅六軍團肖克、王震給賀龍的電報中,全軍團兵力6000多人,長短槍2900多支,重機槍36挺,輕機槍只有30挺。
毛主席的貼身侍衛時任軍委警衛營2連機槍班連長。每個連只有壹個機槍班,壹***6挺機槍,其中最好的是捷克機槍。1937年11月,日機首次轟炸延安,不等連長命令,命令機槍班向空中開火。雖然輕機槍的火力有限,但敵機還是開始進攻了,還受到地面的威脅,他趕緊丟下炸彈飛走了。營裏批評他暴露了壹個重點目標,上級卻表揚了他的好表現,他再次受到表揚。
新四軍也是如此,新四軍在粟裕的指揮下參加了魏崗壹戰,有6個步兵班、1個炮班、1個機槍班。
1941年,實行精銳兵建制,建制政府,充實連隊。129師說:“正規軍首先要籌備足夠的步槍班,每個班至少要有9人,每個連有9個步兵班,3個輕機槍班,1個擲彈兵班,武器裝備要齊全。”
它還規定,所有團中至少有80%的戰鬥員必須擁有槍支。9連的編為甲類團,68連的編為乙類團,45連的編為丙類團,不設營部。晉西北軍每連130人,步兵班9個,輕機槍班3個,擲彈兵班1個。
1945年日本投降前,八路軍展開大反攻。8月20日,軍委頒布第《關於目前軍隊編制的決定》號令,將每個戰略地區的壹半至五分之三組織成野戰軍,其余組織成地方軍。(這裏的軍是旅以上單位的總稱,包括師、縱隊。)
這時候要求野戰軍每個連至少要有90支步槍,3挺輕機槍,3個榴彈發射器。每個團裝備1個機槍連(4門迫擊炮,3門重機)。說起輕機槍部隊,就不得不說到王克勤。
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的情況各不相同,有裝備精良的機槍部隊,也有裝備簡陋的機槍部隊。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克勤排,其機槍分隊裝備的是蘇制旋轉機槍和日制彎刀柄。王克勤是機槍班長。王克勤是全軍的楷模,不僅有很多戰友的回憶,還有照片為證。
王克勤在平漢戰役中被我軍俘虜,後來成為解放戰士的楷模。像《集結號》這樣以“發現人性”為主題的小說作品,如果取材於王克勤的經歷,將會更加真實和精彩。
營指導員經常說,當他聽到解放軍士兵說很多奇怪的話時,解放軍那幾把破槍根本打不過國民黨的飛機大炮,在解放軍中影響很大。
這會使國民黨軍士氣低落,至少會導致毆打。解放軍對戰俘,特別是新來的解放戰士,實行強硬政策,不僅要留人,還要留思想。營指導員後來當了軍官,在進軍大蜂山時擔任墾荒營營長。營指導員很會做思想活動。營指導員專門來看王克勤,壹群士兵圍著王克勤喊著“機槍高手”“機槍高手”,
王克勤正蒙著眼睛,把拆完的機槍麻利地裝好。壹見營指導員,不說話了。營指導員問他,妳用過機關槍嗎?
“三十軍各種機槍我都用過,就沒用過這把。”王克勤指著自己配發的他步槍,不屑的說道。1941年王克勤被國民黨俘虜,編入國民黨第30軍。第30軍是原西北軍。雖然打過臺灣,但依然保留著嚴酷軍事訓練的基礎。腐敗猖獗,幹部關系也惡化。”王克勤是壹個純農民的兒子,這是他最痛恨的。
營指導員先讓王克勤出去,拿著槍開了兩槍,結果打了幾槍,槍響了,看得他像個老手。
營指導員問他:機槍怎麽樣?王克勤說好用。營指導員,我跟連長說,讓我用這個,可以嗎?
王克勤沒想到壹個解放軍軍人會受到如此重托,不由得笑了起來。營指導員說:“妳蒙著眼罩可以放下機槍,但不要睜著眼睛迷路。”自此,王克勤的怪話便煙消雲散了。
但思想上的進壹步轉變,發生在戰場上,王克勤之前經常在解放兵裏說:“別看這些當官的挺關心妳,打起仗來,還不是拿著匣子槍逼著咱們沖。”
隴海之戰,部隊發起進攻,王克勤原地不動,眼見連長、指導員、排長率先沖鋒,犧牲數人,肩上扛著機槍背帶。300掛了電話,慘叫壹聲,壹邊移動壹邊沖射。戰後,營指導員稱贊他,王克勤由衷地說:“教官,向沖在前面的人道歉。”
徹底改變了王克勤的是那場檢舉會。他作為在國民黨軍隊服役五六年的老兵,已經成了老兵油子,對這種不明其意的活動,懷著觀察的態度,只是旁觀。幹部讓他訴苦,他說沒什麽可訴的。
副連長走上講臺說父親被惡霸強行殺害,母親帶回乞討的經歷,找到連長他哭了。王克勤的父親也被地主活活打死,母親帶著弟弟去討飯。第二天,王克勤第壹個上臺。真正的解放軍坩堝中的王克勤,是壹位具有良好軍事素養和創造力的優秀領導者。
軍隊中的新老戰士、轉業農民和解放軍,各有各的長處——政治覺悟、紀律、軍事本領——如何結合起來,迅速形成戰鬥力,是軍隊的重要壹環。
王克勤開創了“思想、技術、生活”三項互助活動,其方式是將各級新老戰士、解放軍人和轉化農民進行分組配對。取長補短,按對方的意願取長補短,是壹種親力親為的做法。
這三大互助行動受到野戰部隊和軍委的高度評價,被稱為軍隊建設的創舉。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專文,號召全軍學習,發起了著名的“王克勤運動”。這種互助會是戰時的戰鬥團體。王克勤的機槍團個個兄弟似的,個個拿輕機槍拿手,個個拿炮臺,利用地形。
張縫集與蔣軍五大主力之壹的整11師惡戰,守在徐莊第壹線的王克勤機槍班,工事構築完備,戰鬥意誌極為頑強,在房屋全部被炸塌的情況下,牢牢守住了陣地,斃敵132名,而全班無壹傷亡,王克勤被提升為排長。
白誌學是同級中最膽小的士兵,射準了敵人,殺死了很多敵人,還冒著炮火沖下倒塌的城墻,擡出了壹個老太太。又挖出了兩壇糧食,它們被放在老太太旁邊,這樣她就可以摸到它們。全班壹仗打出了四個戰鬥模範。
打敗敵人的壹流英雄,模範***產黨員,愛軍人的模範,愛民的模範。王克勤滿載榮譽,是解放戰士中的壹面旗幟。
不幸的是,他在魯西南戰役打定陶時犧牲,年僅27歲。劉伯承司令員親自起草了慰問信,痛惜地說:國民黨的壹個整編旅,也換不了我壹個王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