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幹與巧幹
從字面上理解的苦幹就是:盡力地幹;艱苦地幹;不避艱辛,盡力工作。
巧幹:辦事有獨創性、有辦法和想法、作法上靈巧。正所謂,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
苦幹與巧幹,顧名思義均是為了達到某壹目的或是完成某壹任務而進行的壹系列的行為、措施。但其中的側重點卻有所不同,苦幹的"苦"更側重於精神,壹種迎難而上、持之以恒的韌勁;巧幹的"巧"則更講究方法,壹種科學統籌、合理應用的思維。
只知道"苦幹"不成材。在生活中如果只曉得苦幹、蠻幹,對於壹些簡單的事情似乎比較實效。壹旦遇到情況復雜、多變的任務,缺乏科學合理的思考、分析,很容易壹條道走到黑,既耗費精力,又浪費時間,卻收效甚微。就如多讀書對寫作能力有壹定幫助,"苦幹"們就不管"三七二十壹"是書就看,無針對性,囫圇吞棗;又不講究讀書筆記、讀後感,其效果可想而知。
只追求"巧幹"亦不成器。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大多數人主張巧幹,對於埋頭苦幹均顯不屑之態。認為只知"苦幹"的不成事,欠缺思考,許多時候會走彎路,耗精力,是笨人的方法。殊不知壹心只想著"巧幹"的人往往有壹種投機心理,惰性心理。因此充其量也是小聰明而已。壹旦遇到大事、難事,特別是需要花大心思、高強度的任務,因缺乏必勝的信念、打持久戰的精神便打起了退堂鼓。
所以做事做人應該"苦幹"+"巧幹"即"精神"+"方法",才是智慧的。以著名的"大禹治水"為例,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壹故事相信大家不陌生,這是十足的"苦幹"精神;由原來的堵治到後來的疏導,這是壹個策略性的轉變,體現了"巧幹"的重要性。
那麽苦幹的關鍵在於什麽?
1、專註。(單爆思維版+單爆做事版)專註是幾乎所有成功人士***有的特質。手裏在做某個項目,壹定心無旁騖,在這段時間內其它事情統統放在壹邊。心理學實驗早就證明,同時做兩件事,次要的事壹定會分散註意力,幹擾重要事項的質量和進度。專註,會保證妳工作的高效。
2、註意存檔。(寫寫畫畫)第壹次做好的任何東西,好好存檔。未來再做同樣的任務或類似的事,拿出原來的就可以直接用了。
3、模仿他人。(學習+借鑒)智慧工作的有效方式,這個世界上,妳在做的事,前面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做過了,接到任務後,別急著埋頭就幹,問自己壹個問題:這個事誰曾經做過,誰曾經用過某個方式做的很好。找到了優秀的榜樣直接模仿,模仿之後再慢慢超越。優秀的榜樣加上妳的創新,就鑄就了妳的卓越。只有前人沒做過的,妳才需要自己勞心費神絞盡腦汁。而這樣的事,在這個世界上,少之又少。
4、尋求幫助。(借力)勤學好問。自己琢磨不明白的事,壹定別再浪費時間了,誰是專家,就直接找誰請教。職場裏的人,很多都不願意向別人求助,壹方面出於自卑怕顯得技不如人,壹方面怕給別人填麻煩。但實用心理學告訴我們:讓別人喜歡自己的有效方式之壹,就是讓他幫妳的忙。幫過妳忙的人,會比以前更喜歡妳。我覺得這可能出於人們與生俱來的救世主情節和自我價值肯定。尋求幫助,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讓人喜歡,何樂而不為呢?
5、不斷學習和創新。(反思+總結)如果妳總是用同樣的方法,做和過去同樣的事情,妳得到的也總是和過去壹樣的結果。所以我們要開放心態,永遠對新的軟件、新的工具、新的流程保持好奇,只要它們能提高工作效率。智慧,"智"是日知,每天學習和了解壹些知識;"慧"是兩只手拿了壹把掃帚在掃自己的心。
俞敏洪的苦幹
俞敏洪在零下十幾度的冬夜裏,拼命的刷小廣告。的確是壹種苦幹精神,那他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更好的宣傳自己的學校,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輔導班。所以這是否也是壹種巧幹?
在英語師資力量達不到要求的時候,他選擇自己苦背單詞,來彌補自己在這方面存在的不足。是不是每個人在遇到這種困難的時候會跟俞敏洪做出壹樣的選擇。這種做法是苦幹,但是有沒有巧幹的思維運用呢?
我們可以看到每壹種苦幹都有其最終的目的性,目標是支撐苦幹的方向,每壹個目標的完成是對下壹次苦幹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