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二胎媽媽更容易“產後抑郁”!
中國人喜歡談“經驗主義”,只是這壹理論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並不成立。 對於女性而言,生二胎並不比生壹胎輕松。
相反, 二胎媽媽更容易患產後抑郁癥。
到底是什麽讓二胎的她們抑郁的?木子這就跟大家壹起來嘮嗑嘮嗑。
35歲是壹個“分水嶺”
在我國,二胎媽媽在很大意義上意味著是“大齡媽媽”。而 產婦年齡,正是引發產後抑郁癥的壹項重要因素。
壹般來說,35歲是女性生育的壹個“分水嶺”,35歲以上就視為高齡產婦。臨近這個年齡的產婦,產前會特別擔憂胎兒發育及自身健康問題,由此產生的焦慮容易引發產後抑郁。
據《醫學與哲學》雜誌有關分析報告, 34周歲以上的產婦更容易發生產後抑郁,相比34周歲壹下的產婦,前者發病的危險性要高出37%。
相關研究顯示,最能引發產後抑郁的四大因素是:年齡>34周歲、新生兒身體健康狀況差?、夫妻關系不和睦以及非順產。
巧合的是,這四點對相對“高齡”的二胎媽媽來說,都是巨大威脅。
二胎媽媽產下不健康寶寶的可能性會更大。
二胎時,丈夫通常會相對從(leng)容(mo),宜導致夫妻不和。
二胎媽媽順產的概率更高。頭胎剖腹產的媽媽,生二胎符合順產條件的很少。
另有研究顯示, 急性剖宮產手術使產婦抑郁率比順產高6.82倍。
隱性消費與機會成本
關於二胎,很多家庭在“生”與“不生”之間踟躕,原因是擔心養不起。
2005年,中國社科院曾做過調查,中國普通家庭養大壹個孩子平均花費是49萬元。
註意了!49萬是十多年前。如今把壹個孩子供養到大學畢業花費比這大得多。網上流傳的中國養娃成本數據,更是讓人望而“怯生”。
可能有人會說:養壹個孩子哪花得了這麽多錢!壹定是價值觀扭曲,各種攀比心作祟吧?
No!生二胎背後普遍存在的隱性消費和機會成本,妳可能還不夠了解。
首先是看護成本。且不說請保姆、放托兒機構的高額看護成本。即使全職媽媽自帶或長輩免費看護,也會增加壹個人的日常開銷吧。
然後是住房升級成本。
我們算壹下,夫妻壹個房間、二孩各壹個房間、二老(幫帶娃)壹個房間。至少要4個房間。如此,小戶型家庭換大房子便成了“剛需”。
以老媽子生活的杭州為例,如將89方換成119方,新增的30平,按市區均價大概就已經100w了。
當然,孩子的飲食、交通、服飾、教育、醫療,以及必要的社交開銷,也都不是小數目。
此外,還有寶媽為此付出的“機會成本”。
因為生養二胎,二胎媽媽很可能失去升值加薪的機會,有的甚至失去工作的機會。由此產生的經濟損失及心理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這壹點,也是造成產後抑郁非常可怕的壹個因素。
丈夫 是 “最後壹根稻草”
產後抑郁癥並不是突發疾病,往往存在很長的潛伏期。
研究表明,近60%發生產後抑郁的產婦沒被診斷出來。另有20%的產婦死亡是自殺導致的,而抑郁是導致自殺的第壹成因。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被催生”已經成為女性無法回避的難題。 但催生背後,越來越多的二胎媽媽,正飽受產後抑郁的折磨。有的甚至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福州70後女子產後抑郁自殺,生完二胎從13樓墜亡
·湘潭壹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壹起自殺,留下了15頁驚心動魄的遺書
·濟南壹二胎產婦被產後抑郁折磨,曾半夜拿刀對著熟睡丈夫
·廣州壹幼師抓傷幼童,或因生二胎產後抑郁,園方已將其開除
? ……
悲劇背後的罪魁禍首是誰?
有人說,丈夫是產後抑郁的罪魁禍首。
這話沒錯,但也不全對。
確切地說,有關夫妻關系的問題,不僅是“罪魁禍首”,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壹根稻草”。
我們知道,最令寶媽懼怕的,不是生產時候痛、帶孩子的苦、養孩子時的捉襟見肘,抑或是其他各種形式的壓力。最可怕的是:得不到丈夫的鼓勵和關愛。
作為丈夫,應該要高度關註妻子孕產期的情緒變動。以下是抑郁癥的常見臨床表現,壹旦出現“前兆”,丈夫應第壹時間加以引導。
1、情緒抑郁寡歡;
2、幾乎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
3、食欲改變導致增重或減輕;
4、失眠或睡眠過度;
5、精神焦慮不安或呆滯;
6、疲勞或虛弱;
7、不恰當的自責或自卑,缺乏自信心;
8、思想不集中、綜合能力差;
9、反復自殺企圖。
現實中,有的丈夫不但不給妻子鼓勵與關愛,還將產後抑郁視為“矯情”,對妻子的抑郁癥狀表示冷漠、甚至鄙夷。這成為引發抑郁的“最後壹根稻草”,也是“產婦自殺”悲劇最直接的原因。
(此文以告誡寶媽身邊的親人:催生二胎,請多給她壹點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