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遊覽過溶洞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和石柱,不會忘記那寬敞高大的巖穴、曲折迂回的通道。這些引人入勝、宛如地下龍宮的溶洞,以及其中的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溶洞是地下水溶蝕和沈澱的結果。溶洞均為碳酸鹽質巖石,十分堅硬,但因長期沈浸在地下水中而被溶解,尤其是當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其溶解量更為加劇。這樣壹年又壹年,堅硬的巖層便被溶蝕出壹個個洞穴。當溶有石灰質的地下水重新滴入洞中時,由於環境中溫度、壓力的變化,使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於是水對石灰質的溶解力降低,致使原本溶解在水中的部分石灰質因過飽和而沈澱突出,日積月累,便形成了壹根根形態各異的石鐘乳、石筍和石柱。
然而,這種傳統的觀點不久前受到了我國科學家的強力挑戰。我國溶洞科學家經過5年的考察發現,溶洞的形成與藻類生物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而提出了溶洞形成的新理論——“生物建造學說”。
“生物建造學說”認為,藻類是地球上最早出現,至今仍廣泛分布的壹種原始植物,它們和其他植物壹樣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趨光生長的特點。由於它們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分泌鈣質,能收集、粘接微細的石灰質顆粒,並且常聚集成群生活,許多藻類壹代又壹代地生長在壹起,因此形成了許多海洋生物礁。溶洞中的石鐘乳幾乎都是迎著光線朝上彎曲生長的,這與藻類的趨光生長的特性相吻合。石鐘乳、石筍內部還有像樹木年輪壹般的同心圓狀構造,這又是藻類生物逐年生長、分泌、收集和粘接石灰質微粒的結果。此外,在有些溶洞的巖石中還找到了類似古代藻類生物的層狀化石結構;在有些溶洞的表層,則發現至今仍在生長的多種多樣的藻類生物。
所以,千奇百怪的石鐘乳、石筍和石柱的形成,應該主要是藻類生物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逐漸建造起來的,然後經過後來的石化作用,才呈現出今天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