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不說話的古訓是什麽?
是:“食不語,寢不言”。
意思是:嘴裏嚼著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就按時睡覺,不要發出聲音吵到別人。
出處:孔子《論語·鄉黨》
原文: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譯文:
嘴裏嚼著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就按時睡覺,不要發出聲音吵到別人。雖然是吃粗米飯蔬菜湯,也壹定先要祭壹祭,壹定要像齋戒時那樣恭敬嚴肅。席子擺放不端正,不要坐。在舉行鄉飲酒禮後,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
本鄉的人們舉行迎神賽會驅疫逐鬼儀式時,[孔子]總是穿著朝服站立在東面的臺階上。[孔子]托別人代為問候在其他諸侯國的朋友時,要躬身下拜,拜兩次,送走所托的人。
“食不語,寢不言”的解讀
孔子壹開始提出來的時候,認為吃飯時候和睡覺前說話都是不禮貌的。孔子對人的舉止言談的定了很多規矩或者習慣,並時刻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行不逾禮。他認為,“禮”是至高無上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壹方面是孔子個人修養的具體反映,壹方面也是他向學生們傳授知識和仁德時所身體力行的。
事實上,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大家的做法是和孔老夫子的教誨背道而馳的。飯桌成了壹個很重要溝通場合,吃飯這麽自然簡單的事情,被稱為“飯局”。而在酒桌上,大家也是興高采烈,高談闊論,甚至吆五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