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簡介
2英文參考文獻編年性胃炎,CAG【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版。化學品和生物制品]
3西醫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在炎癥基礎上出現胃腺數量絕對或相對減少等組織病理學改變的壹種慢性胃炎,可伴有炎癥改變、胃腺形態改變(腸化生)、異型增生[1]。主要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胃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腸胃反流、胃排空異常、藥物(包括食物)、機體自身免疫紊亂和影響胃黏膜修復能力的全身性疾病[1]。癥狀主要分為酸相關癥狀,如上腹部灼痛、饑餓痛、胃酸反流、燒心等。動力相關癥狀,如早飽、腹脹、噯氣等。以及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的癥狀,包括進食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後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排氣增多[1]。大部分患者沒有特定癥狀[1]。合並糜爛時,可出現少量出血,表現為黑便或大便潛血[1]。
西醫最早從1947提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概念。隨著光纖胃鏡的普及,對該病的認識不斷加深,觀察也越來越細致,但目前仍缺乏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和特效藥。而且這種病的癌變率可達10%,而在胃癌高發地區可達28%。65,438+0978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的癌前狀態之壹,因此受到高度重視。
3.1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胃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腸胃反流、胃排空異常、藥物(包括食物)、機體自身免疫紊亂和影響胃黏膜修復能力的全身性疾病[1]。
3.2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癥狀主要分為酸相關癥狀和消化不良癥狀[1]。
與酸相關的癥狀包括上腹部灼痛、饑餓感、胃酸反流、胃灼熱等。運動相關癥狀,如早飽、腹脹、噯氣[1]。
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的癥狀包括進食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後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和排氣增多[1]。
大部分患者沒有特定癥狀[1]。
合並糜爛時,可出現少量出血,表現為黑便或大便潛血[1]。
3.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可根據患者的年齡、病程及上述非特異性消化道癥狀進行模擬[1]。
胃鏡和胃黏膜活檢是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1]。
如果伴有消瘦和消化道出血,建議胃鏡或上消化道造影[1]。
3.4需要與慢性萎縮性胃炎鑒別的疾病在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前,應與下列疾病鑒別,如消化性潰瘍病、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1]。
3.5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建議有節律性胃脘痛或伴有厭食、消瘦、便潛血陽性或貧血的患者轉到三級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進行胃鏡檢查[1]。
藥物治療方案:
3.5.1根除幽門螺桿菌如果符合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指征,則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1]。
推薦幾種根除方案[2]:
壹線治療[2]:
①奧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②奧美拉唑(20mg)+枸櫞酸鉍鉀(220m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2];
③奧美拉唑(20mg)+枸櫞酸鉍鉀(220mg)+左氧氟沙星(0.5g,65438+壹日0次)+甲硝唑(0.4g)[2];
④奧美拉唑(20mg)+枸櫞酸鉍鉀(220mg)+阿莫西林(1.0g)+左氧氟沙星(0.5g,65438+每日0次)[2]。
補救治療:奧美拉唑(20mg)+枸櫞酸鉍鉀(2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黴素(0.5g)[2]。
所有方案均為每日兩次(除特別註明外),療程為7 ~ 14天(對於耐藥嚴重的地區,療程可考慮為14天,但不超過14天)[2]。給藥方法:質子泵抑制劑在早晚餐前服用,抗菌藥物在飯後服用[2]。
3.5.2抑酸或抗酸治療。抑酸或抗酸治療主要應用於有酸相關癥狀的患者,適當及時治療,癥狀改善後按需減量或治療。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或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空腹口服[1]。
3.5.3保護胃黏膜,療程2-4周。枸櫞酸鉍鉀(110mg,每日4次,或220mg,每日2次)或膠體果膠鉍(150mg,每日4次)宜在飯前及睡前服用[1]。
3.5.4增強胃排空能力,療程為2-4周。多潘立酮,10mg,口服,壹日三次,飯前半小時;或胃復安5 ~ 10 mg,每日2 ~ 3次,短期應用[1]。
3.5.5助消化藥物,療程為2 ~ 4周。泌乳(0.3~0.9g,壹日3次,飯後口服)[1]。
4中醫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中醫“胃脘痛”和“痞滿”的範疇,但並不完全等同。在《黃帝內經》中,已有“慎用胃脘痛”、“飽脹”、“飽脹”等記載。唐代孫思邈《備急用方》中也將此病列入“九心痛”。中醫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壹套治療胃脘痛、飽脹、雜音的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4.1現代中醫研究現代中醫對本病的初步研究尚未從慢性胃炎中分離出來,最早的臨床文章可見於1956。此後,關於這壹案件有零星報道。第壹次看到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大規模集中觀察報告是在1976,中醫藥治療此病才引起廣泛關註。尤其是80年代以後,連續報道了大量的臨床總結觀察。據初步統計,累計病例(個別病例除外)已超過7000例。經過30多年的臨床觀察和探索,特別是近壹二十年來,中醫藥在病因病機、辨證分型、選方用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根據臨床、胃鏡及病理所見,有醫生提示本病類似於胃脘痛,臨床總有效率在95%以上。針對此病,有醫生表示上腹飽滿,多為虛證,臨床療效95%左右。絕大多數研究者都做了治療前後胃鏡或病理組織切片的對比檢查。結果表明,中醫藥治療本病不僅臨床療效滿意,而且認為胃粘膜萎縮性病變是可逆的,從而改變了西醫對胃粘膜固有腺體萎縮是不可逆的認識。目前中醫治療該病的療效大多在90%以上。
近年來,各地廣泛開展了壹些實驗研究,如利用纖維胃鏡技術對本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的客觀化研究;探討胃分泌功能與中醫辨證分型的關系;寒熱辨證與舌苔脫落細胞結構變化的關系,對本病的辨證治療和療效評價具有現實意義。但是辨證和胃黏膜分型之間有規律嗎?或者說中醫辨證和病程有關系嗎?若能揭示其內在規律,將為中醫分期治療、開發專方提供必要前提。此外,藥物臨床使用面廣,仍有進壹步簡化和優化的空間。藥理研究,尤其是方劑的藥理研究,對於探索該病的治療機制和優化方劑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統壹辨證和療效標準,總結治療經驗。因此,本節在總結40年來各地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較為完整可行的療效標準和治療方案,供臨床參考。
4.2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病機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現代醫學尚未完全闡明,認為可能與飲食、炎癥、營養不良、組織瘀血、缺氧、免疫等因素有關。
通過30多年的探索,中醫認為飲食不節和情誌失調是兩個主要原因。此外,自然稟賦不足、氣候也對本病有壹定影響。其病機包括濕、滯、虛、瘀四個方面。
濕是由於患者嗜酒,食肥甘、辛辣,有助於濕熱,使濕熱被遏制、阻滯於中焦。
郁往往是由於抑郁、精神緊張,導致肝郁氣滯,胃不服,或脾氣虛弱,中氣郁結,導致中氣郁虛。
虛、饑、飽皆無常,過食寒性粗食,或患者春食不足,加之食傷,導致脾胃虛弱。如果素食者身體陽虛,就會表現為胃虛寒證;如果素食者身體陰虛,或者寒邪轉熱,或者長期服用溫性、幹性藥物,會灼傷胃陰,汲取腎水,導致胃陰不足。兩者可以相互作用,成為壹種陰陽兩虛的疾病。
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陰津不足,胃黏膜失養,局部組織燥軟,津液幹涸成瘀;熱致絡損,絡損而血溢,積為瘀血。
以上四個方面的病機是相互聯系的,其病機發展大致可概括為:實→虛→虛實夾雜,但不是簡單的線性發展。西醫還通過纖維胃鏡觀察到胃粘膜並非全胃均勻萎縮,且癥狀往往復雜。所以中醫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抓住主要病機,希望以藥入為主。
4.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辨證論治根據對既往病因病機的分析和多年來各地的綜合治療經驗,將本病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4.3.1脾胃氣虛(或脾胃陽虛)4.3.1.1癥狀:上腹部隱痛,久病不愈,食欲不振,腹脹,噯氣,乏力,或見面時面色暗沈或萎黃,手足無溫,大便溏。
4.3.1.2處方:黨參15g、黃芪30g、炒白術15g、茯苓15g、延胡索10g、當歸15g、白芍15g、陳皮6。
加減:胃酸分泌不足的山楂15g,烏梅10g;疼痛處加莪術10g;腹脹加紫蘇梗10g,萊菔子15g,麥芽20g附片6克,肉桂3克,加在畏寒肢上;便溏加黃連、白術各6克;腰膝酸軟為脾虛腎虛,可加枸杞子10g、桑寄生10g、補骨脂10g、吳茱萸10g;氣滯者,中虛氣滯,與佛手、青萼梅等溫和的理氣藥配伍。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1個月為壹療程。
療效:88例患者采用方上* * *,臨床總有效率在93.3%-98.4%之間。
常用方劑:加減香砂六君子湯、龔毅散、黃芪建中湯、理中湯。
4.3.2肝胃不和4.3.2.1癥狀:胃脘脹滿,攻支疼痛,雙側疼痛,胸悶,噯氣,呼吸過重,心煩易怒,苔薄白或黃,脈細。
4.3.2.2驗方治療: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處方:柴胡10g,瓜蔞15g,枳殼10g,木香15g,青皮10g,陳皮10g,豆蔻10g,半夏654338。
加減:若氣滯日久,疼痛不止,恐有瘀血,宜行行氣活血止痛,可選用郁金、當歸、乳香、沒藥。
用法:每日65,438+0劑,水煎服,早晚各半劑,不飲酒,寒涼辛辣,65,438+0個月為壹療程。
療效:對34例此類患者進行上述治療,總有效率為94%。
常用方劑: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四逆散可加減。若肝氣郁結,則已化為熱,故可與左金丸、金紫菱散同用,理氣清熱。
4.3.3胃陰不足4.3.3.1癥狀:上腹部隱隱灼痛,甚至燒心,嘈雜饑、饑、痛、按、口幹咽燥、口渴、便秘。舌紅,津液少,苔少或脫落,脈細。
4.3.3.2的方藥治療:以滋陰養胃為主,清熱為輔。
處方:沙參15g,麥冬10g,玉竹10g,山藥12g,生地12g,香附10g,麥芽10g,枸杞子10g。
加減:脾虛者加黨參、白術;氣滯血瘀者加白花蛇舌草、川楝子;胃熱加梔子、天花粉或左金丸;痛的很厲害,比如炎琥寧和川楝子;大便過幹,生大黃;對於胃酸缺乏,加入烏梅、山楂和五味子。
如果上述滋陰養胃、酸酸甜甜、化陰的方法不能奏效,或壹時見效,則輪換不變,臨床癥狀為腰膝酸軟、頭暈乏力等。根據中醫“胃腎相關”理論,胃火不足會搶奪腎臟的真陰,這就是腎陰不足的癥狀。治療可配合六味地黃湯或左歸湯。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療效:129例該類型患者采用方上和* * *,臨床總有效率達87%以上。
4.3.4胃絡瘀阻4.3.4.1癥狀包括劇烈胃痛,或似刺痛,持續,不動,拒按,或嘔血,大便發黑,甚至谷食量銳減,幹嘔,消瘦,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4.3.4.2的方藥及治療方法:行氣活血,破瘀散結。
處方:黃芪20g,當歸15g,川芎15g,山姜10g,枳實15g,乳香10g,沒藥10g,炙甘草10g。
加減:炎琥寧15g用於胃痛劇烈者;腹脹加厚樸10g,青皮10g;消化不良加焦三仙10g各壹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1個月為壹療程。
療效:50例該類型患者采用方上和* * *,其中治愈21例,顯效和好轉2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常用方劑:可選四物湯、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失笑散、丹參飲、金鈴子散等。
4.3.5脾胃濕熱(郁熱)型據臨床報道,脾胃濕熱(郁熱)型所占比例較小,多以證候形式出現。癥狀可見上腹腔滿是不適,疼痛,口臭,便溏難受。舌紅苔膩,脈滑。
脾胃濕熱ⅰ型也可用三仁湯、連蒲湯、藿蒲夏玲湯治療。但多數學者並未具體列出,而是出現在綜合征中。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選擇了壹些清熱燥濕的藥物,如藿香、佩蘭、厚樸、半夏、茯苓、薏苡仁等。但在選擇祛濕藥物時要註意藥性平和的要求,車前草、澤瀉等藥物慎用。
4.4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方劑治療很多學者都註意到,在用中藥治療這種疾病時,壹定要善於遵紀守法,不要頻繁換方。因此,用專方治療此病就顯得尤為重要。
4.4.1魏攸湯處方:黃芪30g,肉桂10g,吳茱萸10g,枳殼10g,姜黃10g,川芎10g,紅花10g,桃仁。
加減:腸化生10g水蛭、8g烏梢蛇;有潰瘍者,加白芷10g、白芨10g、姜半夏10g、蒲公英10g;胃粘膜粗糙不平、結節隆起或有麻子胃炎者加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海藻15克;粘膜脫垂者加黨參10g、枳實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5g、水蛭10g;如果有胃酸過多,服用二陳湯;胃酸過少或無酸者可加入山楂、沙參、烏梅。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910例全部服用魏攸湯,其中治愈37例,好轉245例,無效28例,總有效率96.9%。
4.4.2胃安膠囊分為兩型,胃安ⅰ號用於肝胃氣滯型;胃安ⅱ號用於胃陰不足。
組成:胃安I:川楝子6克,延胡索6克,65438+砂仁0.5克,佛手3克,黃連5克,山楂6克,維生素C300毫克。胃安二號:沙參6克,石斛3克,白芍3克,黃精6克,黃連5克,山楂6克,炒枳殼6克,甘草3克。
用法:服藥制成膠囊,每日3次,每次6 ~ 8粒,飯後2小時用溫水送服,3個月為壹療程。
療效:胃安ⅰ號* * *治療185例,其中顯效65例,有效74例,無效46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5.14%。用胃安ⅱ號* * *治療237例,其中顯效ⅲ1例,好轉84例,無效4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82.28%。
4.4.3胃炎分為兩種,1號用於氣虛濕熱兼血瘀;2號用於氣陰兩虛兼濕熱瘀阻。
組成:胃炎1號:黨參、黃芪、白術、枳實、白芍、神曲各3g,淫羊藿、黃連、元胡、當歸、柴胡、莪術各2g,砂仁、甘草、陳皮各1.5g..胃炎2號:玉竹、沙參、黃芪、麥冬、佛手、花粉、枸杞子各6克,山藥、麥芽、丹參各9克,白芍10克,黃連、五味子、甘草各3克。
用法:1制成片劑,每片0.5g,每次5片;2號水煎服,每日1劑,均於飯前半小時服用。
療效:147例患者采用兩種* * *,其中顯效85例,好轉57例,無效5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6.6%。胃鏡活檢有效率在52.7% ~ 59.65438±0%之間。
4.4.4鐘毅活血湯由黃芪30g、肉桂8g、吳茱萸10g、丹參15g、乳香8g、沒藥8g、蒲黃13g、三棱10g、莪術10g、川芎65438組成。
加減:食管裂孔疝加生赭石、半夏等。柴胡、升麻、黨參、枳實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兩次溫服。輕度40天,中度和重度60天。
療效:60例患者中,顯效49例,有效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3%。
4.4.5健胃茶由黃芪4.5克、徐長卿3克、麥冬或北沙參3克、烏梅1.5克、甘草1.5克組成。
加減:虛寒加當歸3克,65438+紅茶粉0.5克;偏虛熱加丹參3克,65438+綠茶粉0.5克。
用法:藥* * *為粗粉,泡茶用;壹天兩次。
療效:用* * * *治療42例,顯效18例,好轉1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0.95%。
4.5名老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張醫案
孫XX,女,56歲。胃疼,像針刺壹樣,飽脹難受,食欲下降,經常噯氣,又吵又苦,便血壹次。患病幾年後,我逐漸消瘦虛弱。脈象細,苔薄,舌質紫暗。胃液分析顯示各項指標均低於正常值。纖維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局限性萎縮。病理上,腸腺化生為ⅱ級。意在滋陰養胃,理氣通絡。
處方:北沙參9克,沙參9克,鐵皮石斛12克,炒赤芍9克,炙甘草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鐵葉30克,扁木15克,旋覆花9克,赭石15克,九香蟲5克,八月劄650克。
服藥4周後,刺痛感大大減輕,飽脹感較輕。服用3個月後,癥狀全部消失,食欲增加,大便正常。胃鏡檢查後為慢性胃炎ⅱ級(局部萎縮不明顯)。
按:對於胃陰不足或瘀血阻絡的慢性胃脘痛患者,纖維胃鏡檢查常見萎縮性胃炎或腸化生。治療應以養陰益胃、理氣活血並舉,並用葉氏養胃湯、加減丸,酸甜可口,使胃陰得以恢復。除蘇靜、香附外,理氣類藥常與八月薩格勒布配伍,疏肝解郁。除丹參、白芍外,龍血竭常用於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有利於萎縮和潰瘍愈合。
人體表面積計算器身體質量指數指數的計算和評估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產期計算器孕期正常體重增加用藥安全分類(FDA)五行和八字成人血壓評估體溫水平評估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轉換基礎代謝率計算鈉補充計算器鐵補充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快速檢查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快速檢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酒精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現在算!
4.6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用藥規律我們從近140份臨床報告中篩選出43個方劑,統計藥物的使用情況,試圖找到用藥規律。經過統計,發現有43個方劑使用了105種藥材,體現了幾十年來治療萎縮性胃炎的方向。
應用頻率(示例)
報告(文章)
醫學?東西
>1000
≥10
黃芪、丹參、甘草、枳殼。
<10
莪術、三棱、肉桂、川芎、紅花、莪術、吳茱萸。
500~1000
≥10
白芍、人參(太子參或黨參)、烏梅。
<10
陳皮、木香、砂仁、山楂、桃仁。
200~499
5~11
白術、茯苓、半夏、黃連、當歸、佛手、山藥、烏藥、雞內金。
<4
川楝子、大棗、薏苡仁、幹姜、檀香、阿莎麗、豆蔻、厚樸、益智仁、澤瀉。
100~199
3~4
沙參、郁金、五味子、延胡索、生地、石斛、乳香、沒藥、蒲黃和百合。
1~2
香櫞、龍葵、黃芩、蒲公英、海螵蛸、大黃、白藥、石菖蒲和橙子。
<100
2~3
柴胡、紫蘇子、紫蘇梗、玉竹、蓽茇、五靈脂和仙鶴草。
1
麥冬、白花蛇舌草、九香蟲、景天、明礬、馬錢子、幹漆、赤芍、甘松、丁香、徐長卿、地龍、魚腥草、劉寄奴、桑寄生、玄參、青黛、熟地、麥芽、木瓜、瓜蔞子、青皮和種子
從表中可以看出,健脾益氣、行氣活血的藥物使用頻率最高;其次是酸、甜類藥物;其他的用的比較少。這與壹些病理研究和臨床分型研究是壹致的。
4.7慢性萎縮性胃炎其他療法4.7.1穴位註射療法穴位:肝俞、舒威、足三裏。
操作:黃芪註射液4 ml,當歸註射液4 ml,胎盤註射液2 ml,維生素B120.1 mg,註射用維生素C250 mg,可加10%葡萄糖溶液2 ml,混合穴位註射,隔日1次,3個月為壹個療程。
療效:* *觀察100例,總有效率91%。
4.7.2單方枸杞粉
組成:寧夏枸杞,洗凈,烘幹,粉碎,包裝。
用法:空腹咀嚼,每次10g,每日兩次。停用其他中西藥2個月為壹個療程。
療效:用* * * *治療20例,均臨床有效;胃鏡和病理檢查16例,有效率為81.25%。
4.7.3氣功療法:行氣法。壹天四次,每次40分鐘。10天後,記錄1次練習後的感受和療效,3個月後復查胃鏡。
療效:* *觀察54例,顯效34例,好轉1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14%。胃鏡復查40例,顯效15例,好轉18例,總有效率82.5%。
4.7.4食療:少食多餐,以軟食為主。忌煙酒,忌性食品和毒品。
5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判定標準目前,各地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判定標準差異較大。根據臨床癥狀、胃鏡檢查和病理活檢,分為以下四級:
恢復: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食欲正常;胃鏡顯示胃黏膜形態基本恢復;病理檢查顯示胃粘膜萎縮性改變基本消失,或僅淺表炎癥改變、不典型增生和腸化生消失。
效果顯著:即刻味覺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食欲改善;胃鏡顯示胃黏膜灰色區基本消失,以紅白為主像,無藍色血管。病理檢查胃黏膜萎縮、不典型增生、腸化生三項中有兩項由重度變為中度或由中度變為輕度。
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但仍遺留部分癥狀;胃鏡示胃黏膜灰區縮小,可見藍色血管。病理檢查顯示萎縮性病變範圍縮小或胃黏膜萎縮、不典型增生、腸化生三項之壹由重度變為中度或由中度變為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