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清明節的傳說和故事。

清明節的傳說和故事。

公元前636年春秋時期,晉獻公最寵愛的妃子李記居心叵測,企圖謀殺太子申生和兒子重耳,以支持小兒子莫琦繼承王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後,護著重耳,離開晉國避難。

壹天,他們在衛國的森林深處迷了路,他們又累又餓,再也走不動了。就在重耳奄奄壹息的時候,介子推進了山溝,割下了腿上的壹塊肉,和采摘的野菜壹起煮成湯送給了重耳。

當重耳得知是介子推吃了腿上的肉後,非常感動,流著淚說:“我永遠不會忘記‘削股奉王’的大恩大德”,並承諾將來繼承王位後也不會忘記。介子推答道:“我不要妳將來報答我,我要妳關心百姓,做壹個明君。”

在與壹起流亡19年後,在中國人和秦的幫助下,回到中國並即位。當汽車快到首都時,重耳扔掉了流放時陪伴他的破席子。解推撿起破席子,悄悄回到夏縣裴街村老家孝敬母親。

重耳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當上了君主,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霸之壹的晉文公。晉文公上臺後,在封賞大臣時,所有追隨他的有功大臣都得到了高官厚祿,卻忘了介子推。

經過壹些部長的提醒,晉文公意識到他非常後悔。他很同情子推,他下令全國尋找解推。介子推不想再做官了,就和便攜的母親去了風景秀麗的綿山洞隱居,衣服都涼了。這件事很快被晉文公知道了,他立即親自帶領大臣們去綿山參觀。

當晉文公壹行到達綿山腳下時,他們派人上山進行多方拜訪。只有山谷回蕩,卻不見介子推出林中相見。這時,晉文公渴望見到介子推,認為他是壹個孝子。如果綿山被火燒,介子推壹定會背著母親去救母親壹命。結果大火燒了好多天,介子推的痕跡都沒有。

晉文公帶領人們進山尋找,但未能找到這對母子的遺體和物品。後來有人從半山巖的山洞裏找到了半個破席子。晉文公拿起墊子,仔細看了看。上面寫著:“我割肉也要忠於妳,願妳主人清明節快樂;我酒泉問心無愧,勤政清廉。

看完之後,晉文公感到非常內疚,非常難過和後悔。如今綿山改為界山,壹座小山被定為他名義上的封地——界公嶺。介休和母親隱居的窯洞改造成龔潔廟,在綿山腳下白溝村南的柏樹林中設立“繆傑”,丁洋縣改名介休縣。

他還命令隨從從燃燒的森林裏撿幾塊殘木,給自己做了壹雙木鞋。每天上朝的時候,他都穿著木鞋走在宮廳裏,大聲地發出劈啪聲,提醒自己註意腳下,仿佛看到了介子推。後來,人們把他最忠實、最尊敬的朋友稱為“足下”。

晉文公燒綿山的那壹天,恰好是“清明節”。晉文公非常多愁善感,以至於全國不能舉壹把火把煮壹根煙,清明節也叫“寒食節”。後人為了懷念和敬仰介子推,每個“清明節”都不生火,壹月吃壹頓冷飯,後來逐漸減少到三天。“寒食節”從此流傳下來。

第二年清明節,晉文公帶領大臣們到綿山腳下的繆傑廟祭奠介休,看到火燒林坡上的燒柳死而復生。晉文公認為柳樹是由介子轉化而來的,所以他給它取名為清明柳。晉國人要在家裏掛柳枝,掃墓種柳,去綿山登高,以表思念。

並使寒食的第壹天成為“烹日”,人們要做許多蒸餅,稱為“推蒸餅”;也有人用面粉和棗泥做成燕子形的餅(三角餅),然後用柳條串起來掛在門上晾幹,稱為“推燕子”。

每年清明節不僅在房子裏(村莊後面)種柳樹,而且青年男女去山裏遠足,戴上柳條編成的柳冠或戒指。當時有句民謠叫“清明不穿柳,美人成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