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羊躑躅根簡介

羊躑躅根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中醫大辭典》·羊躑躅根 3.1 羊躑躅根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學成分 4 《*辭典》·羊躑躅根 4.1 出處 4.2 拼音名 4.3 羊躑躅根的別名 4.4 來源 4.5 原形態 4.6 性味 4.7 歸經 4.8 功能主治 4.9 羊躑躅根的用法用量 4.10 附方 4.11 摘錄 5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羊躑躅根的方劑 2 古籍中的羊躑躅根 1 拼音

yáng zhí zhú gēn

2 英文參考

Chinese azalea roo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羊躑躅根

羊躑躅根為中藥名,出《本草綱目》[1]。

3.1 羊躑躅根的別名

山芝麻根、巴山虎、鬧羊花根、三錢三、壹杯倒[1]。

3.2 來源及產地

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Rhododendron molle (Bl.)G.Don的根[1]。分布長江流域各地,南達廣東、福建[1]。

3.3 性味

辛,溫,有毒[1]。

3.4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化痰止咳[1]。

1.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痛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跌打損傷,慢性氣管炎[1]。煎服:1.5~3g[1]。

2.治痔漏,煎湯熏洗;癬瘡,煎水和醋塗搽[1]。

3.5 化學成分

根皮含裂緣蓮醇(Sparassol)[1]。

4 《*辭典》·羊躑躅根 4.1 出處

《本草綱目》

4.2 拼音名

Yánɡ Zhí Zhú Gēn

4.3 羊躑躅根的別名

山芝麻根(《梁侯瀛集驗良方》),巴山虎(《百草鏡》),鬧羊花根(《本草綱目拾遺》)。

4.4 來源

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根。

4.5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鬧羊花"條。

4.6 性味

《中醫藥實驗研究》:"有毒。"

4.7 歸經

《本草新編》:"入脾經。"

4.8 功能主治

驅風,除濕,消腫,止痛。治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痔漏,癬瘡。

《本草綱目拾遺》:"追風,定痛。"

4.9 羊躑躅根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錢;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煎水熏洗或塗搽。

4.10 附方

①治痛風走註:黃躑躅根壹把,糯米壹盞,黑豆半盞。酒、水各壹碗煎,徐徐服,大吐大泄,壹服便能動。(傅滋《醫學集成》)

②治坐骨神經痛:羊躑躅根壹錢(去外皮),土牛膝二兩,威靈仙、六月霜根各壹兩。水煎,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跌打損傷,關節風痛:羊躑躅根壹錢,土牛膝、大血藤、白茅根各三至四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痔漏不可刀針掛線,及服藥丸散:鬧羊花根捶碎,煎湯放罐內,置桶中,蓋上挖壹孔,對痔坐定,熏之。湯冷,復熱之再熏。其管觸藥氣,自漸漸潰爛不堪。熏半月,重者壹月。切不可洗。(《本草綱目拾遺》熏痔漏方)

⑤治中暑,中寒,中風不語,牙關緊閉,急慢驚風,小兒筋抽:鵝不食草並子壹兩,南星、半夏、藜蘆、漏蘆、牙皂、鬧羊花子、鬧羊花根各壹錢。俱曬燥,磨極細末。將藥吸入鼻內,噴嚏來,立時蘇醒;亦可用陰陽水,調服二、三分。(《行篋檢秘》神妙草頭痧藥)

⑥治兩腮紅腫:百合壹個,山芝麻根(去皮)、貝母、元明粉各壹錢,銀朱七分。加白面調敷。(《梁侯瀛集驗良方》)

⑦治魚口便毒:羊躑躅根壹錢。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⑧治癬:羊躑躅根四兩,水壹斤,煎成四兩,加醋壹兩,外搽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11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