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牛肉的由來
張飛牛肉,本名應為保寧牛肉幹,心黑而紅,使人想起三國時期駐守舒朗的將軍張飛,所以有人稱之為張飛牛肉。隨著閬中旅遊業的發展,張飛牛肉的名字甚至已經超過了它原來的名字保寧牛肉幹,家喻戶曉。
上世紀80年代(約1985)前後,閬中縣牛羊肉加工廠原廠長王正秋因臉黑心紅,取名張飛牛肉。因此,這個名字得到了恰當的命名,並很快為人們所熟悉。現代商人也為“張飛牛肉”編造了壹些故事,以增加其賣點。
保寧牛肉幹是以頂級筋肉(牛腿上的瘦肉)為原料,切成1公斤左右的方塊,去筋,用鹽和香料腌制,然後反復用力揉搓,擠出血和水,使肉酥脆可口,再放入瓦罐中,封好壇口。夏天大概四天,秋冬出罐。然後,將肉面用“百草枯”(俗稱“鍋煙墨”)熏黑,用猛火煮四五個小時,放入沸水中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