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百草湯用哪些藥草
艾草、菖蒲被視為端午節的吉祥之草,百草湯中必備,每年端午節前夕,市區各大菜市場中均有出售,或者壹般藥店裏也可以買到。
野菊花:頭狀花序,外形與菊花相似。野生於小區綠地、田邊路旁。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
桃枝: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從壹般的桃樹上采集即可。
銅錢草:常卷縮成團狀,其莖細長。喜生於濕潤的河岸、草地中。
燈芯草:地下莖短,匍匐性,稈叢生直立,圓筒形。多生長在河邊,池旁,水溝邊,稻田旁,草地上。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的葉片,生於山林中、路旁。
車前草:又名車輪菜,連花莖高達50厘米,須根。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邊等地。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幹燥水上部分。常見於溝邊、溪邊等潮濕地帶。
半邊蓮:又名半邊花、瓜仁草等,為桔梗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高約10厘米。生於水田邊、溝旁、路邊等潮濕地帶。
另外還有廣西的說法:
牛是反芻動物,吃入草料後不是立即消化,而是不時將半消化的植物纖維反芻至口中,不斷的咀嚼。用藥草飼餵數日後,將牛宰殺,其胃裏的藥草尚未完全消化,取出用手揉搓出汁液,經過幾道過濾程序,撇去渣滓,加水煮沸後加入牛雜,成為壹鍋雜燴湯。據說有清熱下火,排毒通便的功效,故名為百草湯。是柳州的三江、融水等地的苗人、侗族人用以接待貴賓的菜肴,輕易不能得嘗,其傳統亦頗為久遠。
《嶺表錄異》曰:“不乃羹者,即牛腸之垢。柳州距交趾不遠,故其食物之相類,如此。”唐代有人考證,百草湯是從越南傳來的,古名為“不乃羹”,柳州因與越南相近,有著地域之便,故成為傳播異邦飲食文化的肇始地。清人俞蛟的《鄉曲枝辭》雲:“去牛腸,取垢,揉其汁白如漿者,聚盎內,醮肉而食。人以為穢,而彼則不啻珍錯。”直到清代,中原人士仍然視百草湯為未開化的蠻夷之食。就是如今,也有不少柳州人覺得百草湯的制作方式十分惡心,不僅不敢嘗試,還為之起了壹個非常惡俗的名字——牛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