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國外期刊上發表論文
如何讓妳的論文更快更好的發表給國內的作者,除了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關鍵還是要做好市場分析,選擇合適的刊物,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增加稿件的競爭力,被更多的國際學術期刊接受。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無數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我國科研水平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在國際出版市場上,來自中國的出版物(包括書籍和文章)越來越多。但與中國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成果相比,其數量還是相當少的。究其原因,語言不通是壹回事,但更多的是中國作者對國際英文期刊和書籍的出版程序不夠了解,增加了投稿難度或被拒絕的概率。另壹方面,即使文章被出版物接受,為了盡快將論文轉化為高質量的出版物,仍然有許多值得註意的點。本文將根據作者在英國編輯英文科技期刊的十多年經驗,詳細介紹國際英文學術期刊出版過程中的三個主要階段,以及中國作者在各個相關階段應特別註意的問題。俗話說,選刊物,寫文章,開頭難,選對投稿人是重要的第壹步。要想壹箭中標,不僅要知己知彼。國際學術期刊對稿件的選擇和接受,與國內並不完全相同。具體如下。國際英文學術期刊是主編制,不受其他行政命令的限制,出版社無權幹涉選稿。壹本期刊由學術地位高的知名學者主編,也有兩本甚至更多。在主編之下,根據學科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決定是否設立區域主編。如果有這樣的設置,大多數情況下,投稿也是按地區分的,壹個地區的編輯負責聽取投稿。否則,所有的稿件都會被收集到主編手裏進行初審。區域編輯之下是編委會,壹般由10-30知名學者組成。他們大多是主要審稿人,不為審稿期刊,不為期刊的發展,不為學科的進步,當然也不為個人的知名度買單。除了編委會,主編本人也會偶爾邀請審稿人,尤其是幾個審稿人對同壹稿件意見嚴重分歧時,主編會向邀請的審稿人征求意見。評審/同行評審的壹般流程是初選、提交、修改和最終評審。稿件交到主編或地區編輯手裏,要先通過初選,看是否值得考慮在本刊發表。萬裏文章,題外話壹千字,當場槍斃;如果主編認為符合這份刊物的辦刊方針,就進入投稿階段;如果文章不錯,但不太符合刊物的範圍,主編也會拒絕,但會主動推薦與作者相關性更強的刊物。決定送審的文章,根據不同刊物,由3-4名編輯或審稿人同時審稿,並按期給予答復。如果稿件被所有人認可或者大部分人開綠燈,就會被接受,但這種情況很少,大部分都是有條件接受的。作者需要根據審稿人的意見修改初稿。大多數情況下是壹個很小的變化,但有時需要補充數據,重新分析結果,甚至重新設計實驗。無論是大改還是小改,修改後的稿件都要在規定時間內交回主編,由第壹輪審稿人審核是否合格。大部分情況下,稿件經過壹次修改就可以通過,但也有多次修改才最終提交給出版社的。值得壹提的是,在國外期刊發表文章,是否接受審稿人意見修改稿件,完全是作者自己的事。往往有些作者不願意修改稿件或者接受不了審稿人的意見,就會提出取消投稿,他們只需要給業主寫個說明就可以了。有些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編推薦審稿人,但這類刊物數量有限。所有通過終審的文章都會被納入該刊物的出版計劃,稿件會被迅速送到出版該刊物的出版社,進入下壹個出版程序。審稿的整個過程,從初稿到最後提交給出版社,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編輯,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還取決於稿件的質量和作者修改的速度。另外,在壹些國際英文學術期刊上,經常會刊登壹些專刊,出版目的不同,但流程都差不多。特刊的選題多由主編或編委會成員決定,有時是學術會議論文的匯編。特刊由1-3名特邀嘉賓編輯匯總審核。手續相對簡單,時間相對少。但是否采用特刊或通稿,取決於稿件內容是否符合出版方針和稿件的學術、文字質量,而決定這些因素的關鍵人是作者本人。壹旦作者決定發表壹篇文章,首先根據課題和研究內容找到將軍會投稿的刊物是關鍵的壹步。國內的寫手往往害怕自己英語不好,壹開始就花很多時間在寫作上,忽略了對市場的調查和了解。現在西方市場上的英文學術期刊非常多,學術和出版質量參差不齊,大致可以分為上中下三類。壹流是最好的,這幾乎是眾所周知的。發表的文章對科學研究有很大的影響和貢獻,比如《科學》《自然》。這類刊物數量很少,每年發表的文章數量有限。如果壹篇文章能在如此著名的刊物上發表,那將是壹件幸事。第二類知名度較低,但往往是壹門學科壹篇好文章的主要載體,文章內容要求也很高。這個層次的出版物很多,幾乎每個學科都有;最後壹類發表的數量最多,有的學科有兩篇以上這樣的發表。發表的文章水平比較低,但都是作者原創的科研成果,是以後進壹步研究的基礎或鋪路石。綜上所述,作者壹旦決定發表文章,首先要對自己的科研水平有壹個正確的定位,能在壹流期刊上發表當然是好的,但是不切實際的攀比等於浪費雙方的時間。定位正確後,選擇期刊也很重要。壹定要清楚了解不同出版物的出版目的和學術範圍(壹般在出版物的內頁封面或首頁反面,網頁上也有),然後根據自己的文章內容選擇最合適的出版物作為第壹投稿對象。壹旦確定了出版物,接下來就是研究出版物的投稿要求(作者指南/GIUDE FOR AUTHORS),看其對稿件的格式、圖表、參考文獻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開始設計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圖表也不可忽視。對於中國的作者來說,稿件中有兩點特別重要,壹是姓名,二是聯系地址。中國的作者姓名在英文出版物中以漢語拼音的形式表示,通常有兩種方式:壹是姓在前,名在後;另壹個是名和姓。兩種方式都沒有錯:壹種是中國的,壹種是西方的。關鍵是壹旦決定領養壹個,就要壹直這麽做,不要改變。另外,作者的聯系地址壹定要寫準確。如果沒有電子郵件,可以在稿件上貼上中文通訊標簽,保證回執的準確送達。文章首頁的地址應該是作者從事這項研究的單位,而不是投稿時的郵寄地址。對於主要作者(聯系作者),如有不同,應註明投稿後的聯系地址以示區別(壹般在校樣中首頁的下腳註)。稿件完成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發出去。目前很多刊物接受網上投稿,方便快捷,可以隨時查看稿件進度;傳真和郵件都可以,但是壹定要搞清楚應該發給誰,主編還是地區編輯,以免事後傳來傳去浪費時間。稿件壹旦發出,就是長征成功的第壹步,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壹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妳錯過了壹個鏡頭,妳不必氣餒。可以修改壹下,以後再試,但最忌諱的是壹稿多投。有的作者為了節省時間,把自己的稿子同時投在幾個刊物上,目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大家都知道此舉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損害作者名譽,應該被杜絕。學術文章在期刊上發表是又壹重要步驟。作者在這壹階段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進度將直接影響到網絡和印刷出版物的出版質量和速度。1.稿件登記目前,在科技期刊的出版過程中,大部分出版過程都是計算機化的,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稿件的分發和校樣的處理。與十幾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今天的出版業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這種變化表現在原作的傳播渠道不同。以前基本的傳輸方式是郵件和傳真,所以當時編輯壹天工作的開場白就是處理郵件。不僅如此,早期的稿件登記方式比較原始,沒有電腦,更不用說電腦數據庫了。新稿件由登船官用打印機打印在紙卡上,登記編號後交給編輯。如今,情況大不相同了。許多出版物已經開始接受網上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出版社。稿件登記員輸入所有信息,包括稿件標題、作者姓名、編輯部收到稿件的日期、頁碼、圖表、聯系作者的詳細地址和通訊方式等。,進入出版系統的計算機數據庫,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壹旦稿件被註冊,作者很快就會收到回執,表明稿件已被註冊。在稿件登記過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圖表不符合要求或供不應求,出版學會將向作者發函要求。同時,文章的版權協議和OFFPRINTS訂購單也將在此時發送給作者。如果文章中有彩色圖片,會附上彩色字母供作者考慮和選擇。所有這些信件,除版權和印刷本外,都必須由作者立即回復,否則稿件將無法及時送到工廠排版,並被擱置在數據庫中,延遲時間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對於國內的作者來說,最大的麻煩就是郵寄地址錯了,聯系不上。壹些作者改變了自己的地址,經常忘記通知出版社,因此損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另外,壹旦收到這些信件,要認真閱讀,並按要求及時回復。妳要盡快把缺失的圖表補上,不符合要求的質量或格式盡量改。至於彩圖,當然,如果有資金的話,印彩圖更好。如果無法印刷彩色地圖,應通知出版社盡快印刷成黑白地圖。現在,如果作者可以提供電子原圖,許多出版物可以免費在線發布WEB COLOUR。此外,這壹時期還有兩個問題值得關註。壹個是版權協議,這是出版商和作者之間的法律合同。壹旦簽了,就必須按合同辦,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另外,如果要引用他人發表文章中的圖表,必須在發表時取得著作權人(出版社或學術團體)的書面許可,否則不能引用。理論上,這部作品在手稿階段就應該處理好,但實際上,由於涉及的方面很多,往往會拖到手稿送到出版社。如果作者本人處理此事有困難,可以向出版社求助。因為出版社有主管版權的部門,可以直接和另壹個相關出版社或集團取得聯系,迅速解決問題。而且很多大出版社都有版權協議,允許對方的出版物有條件或無條件引用自己出版物中的圖表,為作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手稿本身。任何送到出版社的手稿都必須是最終版本。所有對手稿文字的推敲和對圖表的潤飾都要在定稿前完成。稿子壹旦送到出版社,就不能改了。這是壹個基本的出版原則。但也有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註冊通知後,總會給出版社發來新的稿件,要求更換原稿件。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固然可貴,可惜為時已晚。如果是小改,出版社壹般不予理會;如果有大的改動,出版社會把剛收到的稿子寄回主編,征求他的意見,做最後的審批。這樣往往要耽誤很多時間,事倍功半,弊大於利。總之,在稿件登記過程中,作者要迅速向出版社提供所需材料,並及時告知聯系地址的變更,不要借此機會對稿件進行修改和潤色。但不可否認的是,稿件發出後,為了提高文章學術內容的準確性,有時需要對學術內容進行壹些小改動。這樣的改動是允許的,但大部分必須在下壹個出版程序,也就是校樣階段進行。2.校對就像登記手稿。出版過程中的排版工作今非昔比。計算機已經完全取代了舊的鉛字排版,速度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壹篇稿子從出出版社到出校樣,平均只需要幾個星期,只快了幾天。而且作者接受證明的形式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大多是紙質樣本,普通郵件。現在,只要作者有電子郵件,校樣都是以電子郵件(PDF)的形式發送的,作者可以在壹瞬間收到。我國作者在審核英文校樣時,首先要核對作者姓名,而不僅僅是文章的首頁、腳註、感謝信、參考文獻等。,並逐壹找出中國作者的名字。此外,文章中的印刷錯誤和必要的修改應盡快送回出版社。至於對校對的要求和反饋渠道,出版社壹般在校對的求職信裏都有詳細說明,所以作者最好照章辦事,不要有創意。如果壹張圖片需要更改,最好將更改後的圖片附在壹起,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總之,在稿件發放和修改過程中,作者應盡可能與出版社合作,不應壹直發號施令或杳無音信。這兩個極端都不利於文章的高速高質量發表,也絕非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願意看到文章早日發表。如果雙方有效合作,充分利用目前的技術手段,文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表,出版社受益,作者被點名。為什麽不呢?互聯網與印刷版雙軌出版在傳統出版觀念中,發表文章只有壹個意義,就是把核紅後的校樣編輯成期刊,印刷出版。但是現在,發表壹篇文章的意義是雙重的,即在互聯網上發表和印刷出版。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傳統紙質印刷的單壹出版形式。1.壹篇文章發表在互聯網上。如今,在印刷版本之前,互聯網上的電子出版已經成為許多學術期刊的壹種快速而簡單的出版方法。這種方式的主要形式是將文章發表在期刊的網站上,所有經過作者修改的校樣都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以單篇文章的形式發表在網上。這些文章統稱為待印文章,意思是已經發表的文章,等待編輯出版。單篇文章先於印刷版本在線發表的這種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發表速度。壹旦作者對校樣的修改意見反饋給出版社,過幾天校樣就可以在排版車間(機房)進行修改,經過必要的技術處理後可以發布在刊物的網站上,與所有讀者見面。與印刷期刊相比,這將使出版時間至少提前壹至兩個月,甚至更多。此外,這種電子出版形式有許多印刷期刊所不具備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彩圖的處理上。以前因為成本問題,很多彩色圖片只能黑白打印,其學術質量難免打折扣。在網上,只要作者能提供電子版的原圖,稿件中的所有彩圖都可以以彩圖的形式免費發表。其次,文章中的圖表和參考文獻是相互關聯的,只要點擊就可以看到與之相關的詳細信息,還可以在文章中附上壹段簡短的視頻或視聽材料。第三,網絡出版只涉及單篇文章,校對壹次即可出版,不受出版頻率和每期發表文章頁數的限制,這也是網絡出版與印刷版最根本的區別。最後,網絡出版還有壹個很受作者歡迎的功能,就是作者可以隨時在線查看稿件的進度,不受辦公時間和地域時差的限制。遺憾的是,在網絡出版興起的早期,很多出版物都允許作者或指定圖書館免費下載文章,但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同時,網上發表的文章在法律意義上與印刷的文章沒有區別,壹旦發表就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核實校樣時對校樣做了較大改動,可以要求出版社對改動後的校樣進行復核。能否達到這個要求,每個出版社都不壹樣,每個出版社都有不同的規定。作者如有意願,不妨咨詢主編或出版社。現在壹些出版社為了節省時間和速度,不再鼓勵作者審核樣張,但這畢竟是少數。但隨著出版業的不斷創新和進步,這種小眾是否會成為主流,還要看其發展和市場要求。2.為出版而編輯的文章發表在互聯網上並以印刷形式出版。根據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發表的頻率,在網上發表的文章依次整理出版。有些文章要等幾個星期,有些要等更久。至於壹篇文章在期刊中的位置,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有些刊物是按照學術內容的輕重排序,有些是按照學科排序,大部分是按照稿件被接受的時間排序。如果壹篇稿子裏有同壹作者的不同文章,大部分是排在壹起的,大部分編輯成期刊的工作都是出版社做的,除了特刊,作者和主編不幹涉。專刊的出版順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時已經由專刊的客座編輯確定,出版社只需要壹步壹步的出版印刷即可。第壹期稿件排稿後,連同四封(封面和封底)壹起送到排版車間。現在這壹步也電子化了,出版社定稿,相關資料馬上到達排版車間,不考慮距離和時差。四個校樣排出後,會返回出版社審批,主要是查看本期的目錄和相關信息,如刊號、日期等。四篇論文審核通過後,將立即返回排版車間,與期刊上的所有文章壹起匯總成壹個電子文檔,經過技術處理後在網上發布。壹篇文章壹旦出現在期刊的網絡版上,它就會自動從要在互聯網上印刷的文章欄中消失。這份出版物第壹期在網上發布的內容與印刷版本完全相同。然而,它比印刷版早幾周出版,從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網上發表後,排版車間完成了這篇稿子的工作,印刷廠負責後面的印刷過程。在國外,排版車間(排字工)和印刷廠(印刷工)是分開的,通常是兩個獨立的廠家,和出版社沒有隸屬關系,是普通的雇傭和雇傭關系。如果排版印刷質量高、速度快、價格合理、成本低,出版社就會與之長期合作,否則就有被炒的危險。現在的印刷廠電腦化程度很高,印刷的質量和速度都比以前高很多。雜誌第壹期印刷裝訂後,將很快寄給世界各地的訂戶,與讀者見面。在印刷出版物出版後不久,作者的免費印刷本和增刊也將發送給聯系作者。在這個出版過程的最後階段,中國應該特別註意兩個方面。壹個是名字的最終確認。網上發表的文章如有錯誤,應立即通知出版社更正。只要時間到了,出版社能夠糾正網絡作者名字的錯誤,避免印刷版出現錯誤。二是保證出版社有最新的聯系作者的通訊地址,單位、路名、郵政編碼如有變動應及時通知出版社,並在信中註明文章標題和文章在出版社的編號。沒有正確的地址,作者的免費印刷本和增刊就無法郵寄給作者。壹般來說,當作者收到打印稿時,文章的出版過程壹般會告壹段落,個別刊物會以電子版出版,文章會刻成光盤等。,但這大多只是壹種技術處理,與作者沒有直接關系。總之,當今學術期刊出版業正處於壹個歷史性的變革時期,主要體現在出版形式的多樣化和出版過程的計算機化。這種變化不僅擴大了學術交流的範圍,而且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對人類科學研究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變化並沒有影響到目前學術期刊的基本運行機制和結構。學術期刊還是主編負責,出版社負責出版發行。因此,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科研人員要想發表文章,必然要和編輯、出版社打交道。對於國內的作者來說,除了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關鍵是要做好市場分析,選擇合適的刊物,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增加稿件的競爭力,被更多的國際學術期刊接受。稿件被接受後,作者要快速準確地響應出版社的要求,這樣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保證最終的出版質量。“壹朝重生,十年熟”,“失敗是成功之母”,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中國學者與國際社會學術交流的不斷擴大和深入,西方學術期刊上來自中國的文章肯定會越來越多,質量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