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灌漿期如何管理?
(1)註意水肥管理。
在玉米種植中,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證玉米生長並最終提高其產量和品質的必要條件。下面簡單介紹壹下玉米水肥管理過程中的幾個常見誤區:
(1)基肥不足:追施基肥(主要是農家肥):追施農家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的團粒結構。如果基肥不足,只施化肥,容易導致土壤越來越薄,越來越板結。
(2)有肥就追,有水就澆:在玉米拔節期前的苗期,如果不根據幹旱程度、含水量、苗情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追肥和澆水,玉米地面上的壹些苗往往會白長,地下部分的根難以紮下,使玉米失去蹲伏鍛煉的機會,從而為玉米植株倒伏埋下隱患。在玉米灌漿期追肥澆水,不僅增加了玉米生產的投入,浪費了肥料,同時還會造成玉米貪青晚熟,甚至造成玉米遭受霜凍等不良後果。
③重氮磷鉀,輕施微肥: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僅需要大量的氮、磷、鉀等肥料,還需要微量元素等微肥。微肥雖然需求量不大,但對玉米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玉米施用鋅肥,能有效提高穗粒數和千粒重。
④抽穗後不追肥:抽穗後,由於底肥施用量不足或質量不高,大部分地塊肥效基本耗盡,土壤中的養分已不能滿足後期玉米生長發育的需要。為了獲得玉米的優質高產,必須適量施用壹些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促進玉米灌漿和籽粒充實,增加千粒重。“攻糧肥”不僅不能省,而且要早施、點穴、適量。
(2)加強田間管理,防止品質逆轉,促進增產。
玉米抽雄吐絲後進入灌漿期。這壹時期的管理目標是減少養分消耗,擴大通風透光,提高光照和效率,增加產量,抗旱排水,防止倒伏。除了正常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外,還應註重以下幾點:
①中耕整地:玉米中後期倒伏是限制玉米增產的主要因素。在籽粒灌漿後期,淺中耕壹次可松土透氣,除草保濕,防止草害,利於養分分解,促進根系吸收,防止葉片早衰,增加粒重。
(2)隔株去雄(行):玉米是同壹植株的異花作物,雄花和雌花分別生長在不同的位置。壹般由不同植株的花粉受精播種,表現出雜交的雜種優勢,籽粒大而飽滿,產量高。如果將這種植物的花粉自然或人工給予這種植物的花絲,會出現種子少、籽粒小、產量低等退化現象,要盡量避免。每兩株去除壹朵雄花或每兩行去除壹朵雄花,可提高異花授粉率,增產約5% ~ 10%,是增產的重要措施。閹割要在天花被拔出約1/3 ~ 1/2,並被拋出場外時進行。壹般隔株去雄的效果比隔株去雄好,因為隔株去雄使去雄的植株全部不去雄,增加了授粉機會;交錯去雄降低了授粉概率。另外,地裏的植物也不能去雄,以免影響授粉。
(3)整塊田去雄:玉米天花出來後15天花粉就會散開。這時候天花要從莖上折斷(或剪下)扔到田外。
(4)拔空稈:由於品種特性或苗太密,玉米田經常出現無稈的“空稈”,有的根際長出1 ~ 2個分蘗,但無稈可長。這些空稈和分蘗要拔掉。
⑤打頂:玉米進入蠟熟期後,其幹物質(產量)基本不增加。如果雨水較多,可以將玉米芯上方的莖稈(連同葉片)剃掉,促進早熟,這樣可以大大改善通風、透光和保暖條件,使其早熟。
⑥充分利用陽光:灌漿期的主要目標是保護根系、葉片,防止葉片早衰,促進玉米多穗粒數和粒重獲得高產。近年來,大多數田地的玉米收獲較早,不利於高產。玉米適當晚收是壹項簡單易行的增產技術,且不增加成本。如果玉米灌漿期陰天多,光照不足,不利於植物光合作用,宜晚收。
玉米適宜晚收在玉米完全成熟時采收,其生理特點如下:開花授粉日期計算比較方便,壹般在開花授粉後50 ~ 55天采收。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受下限限制,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受上限限制。灌漿期間如遇低溫陰雨天氣,光照不足,灌漿期延長,成熟期相應順延,收獲期相應順延。苞片葉的特點是幹、白、松就可以收割。紋路的特點是紋路變硬,圓棍用手指按壓不沈。牛奶線消失了。玉米芯破碎時,籽粒中下部因灌漿進度而形成的明顯的黃白色分界線為乳線。乳線越靠近耳軸,成熟度越高,直至消失進入完全成熟。此時產量最高,是最佳收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