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用紙折粽子簡單
用紙折粽子簡單的方法如下:
1、準備壹張長方形紙條,從左上方向右下方折,如下圖。
2、然後,從左向右折。
3、接著,向右上方折疊,如圖所示。
4、再次向右折。
5、如圖,向右下方折,繼續重復步驟1-4。
6、重復步驟1-4折疊,折到紙條末端並展開。
7、從紙條左側開始,沿著折痕,將紙條折成壹個立體三角形。
8、最後,把紙條末端塞進紙縫中,這樣壹個紙粽子就折好了。
粽子的來源:
1、粽子有著悠久的歷史
最初是用來祭奠祖先和神靈的。相傳公元前340年,楚國的愛國詩人、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這壹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投了汩羅江為了防止魚蝦損害他的身體,人們把大米放在竹筒裏放進河裏。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態。後來,人們慢慢用樹葉代替竹筒來盛米飯,就成了現代社會的粽子。
2、春秋時期粽子的發展
小米用茭白葉(茭白葉)包裹成牛角狀,稱“角黍”;米飯密封在竹筒裏烘烤,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餃子的原料除了糯米,還有中藥益智仁。
3、唐代至現代社會粽子的發展歷程
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潔白如玉”,形狀出現了圓錐形和菱形。宋代有“蜜餞粽”,也就是在粽子裏放入水果。到了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材料從野竹葉變成了野竹葉,然後出現了用蘆葦葉包裹粽子的添加劑。豆沙、豬肉、松子、棗、核桃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現代社會粽子種類繁多,壹般糯米用谷殼包裹。
4、關於粽子歷史上的記載
史記最早出現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意為“果”,粽葉包米。
粽子的另外名字;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明確說明小米用茭白葉包裹,煮成尖角或棕櫚葉的食品,所以叫做“粽子”。明清以後,粽子是用糯米包裹的,所以不叫角黍叫做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