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有些物種有頭盔狀的頭,有些物種有顯眼的頭飾,如三個向前突出的長角等。,這在男性中更為突出,可能被用來保衛他們占領的地區。如果其他雄性入侵,占優勢的雄性會伸展身體,喉嚨凸出,頭上的毛發豎起或抖動。如果它仍然不能嚇跑另壹只雄性,它就會沖上去咬它的上顎。各種體色變化是不壹樣的,變色的機制是自主神經系統控制含有色素顆粒的細胞(黑素細胞)將色素擴散或濃縮在細胞內。許多物種可以變成綠色、黃色、米色或深棕色,通常帶有淺色或深色斑點。顏色的變化取決於環境因素,如光線、溫度和心情(驚嚇、勝利和失敗)。壹般認為改變顏色的目的是為了和周圍環境的顏色相匹配,這其實是壹個誤區。它們主要吃昆蟲,大型物種也吃鳥類。大多數種類產卵,在地上產卵2?40枚卵埋在土裏或爛木頭裏,孵化期3個月左右。南非的幾個物種是胎生的。
變色龍是壹種爬行動物,也是壹種非常奇怪的動物。它有各種適合樹棲生活的特征和行為。逃脫者體長約15-25 cm,身體扁平,背部有脊柱,頭枕骨部有鈍三角形突起。四肢很長,手指和腳趾合在壹起,分成相對的兩組。前肢的前三個手指形成內組,第四和第五個手指形成外組。後肢第壹、二趾組成內組,奇特的三趾組成外組,非常適合抱樹枝。它的尾巴很長,可以纏繞樹枝。它有壹個非常長而敏感的舌頭,伸出超過它的身體長度。舌尖上有腺體,可以分泌大量粘液,粘住昆蟲。它有壹雙奇怪的眼睛,厚厚的眼睛,環形,兩個突出的眼球,左右180度,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旋轉。左右眼可以獨立運動,不協調,這在動物中很少見。觀察分工前後的眼神,不僅有利於捕食,還能及時發現後面的敵人。變色龍用長舌頭獵食只需要1/25秒,舌頭比自己的身體長壹倍。行走和停在樹上的動作讓天敵誤以為是被風吹動的樹葉。
蜥蜴俗稱“四腳蛇”,也有人稱之為“蛇阿姨”。蜥蜴和蛇關系密切,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全身被表皮衍生的角質鱗片覆蓋,肛口為橫裂。雄性都有壹對連接器,是卵生的(或者某些卵生物種),方骨可以移動,等等。
蜥蜴和蛇的區別
有人認為蜥蜴和蛇的區別在於蜥蜴有四只腳,而蛇沒有腳。在蛇科的壹些蛇的肛口兩側可以發現壹對爪狀的後肢。而蛇蜥蜴,在外表上甚至找不到腳的痕跡,人們經常會把它們誤認為蛇。
蜥蜴和蛇的區別在於它們在外表上很容易識別:
1.蜥蜴下頜骨的左右兩半由骨縫相連,所以它們不能移動,嘴巴也不能張大。蛇的下頜骨左右兩半由韌帶相連,韌帶可以相互拉開,這也是蛇的嘴可以大張的原因之壹。
2.蜥蜴壹般都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了,它們體內也壹定有前肢帶(肩帶)的殘余。蛇壹般沒有四肢,即使有後肢的物種,體內也沒有殘留的前肢帶。
3.大部分蜥蜴的上眼瞼和下眼瞼都是可以活動的,眼睛可以自由開合。蛇的上下眼瞼愈合成壹層透明膜,覆蓋在眼睛的外側。蛇的眼睛似乎總是睜著的。
4.大多數種類的蜥蜴都有又寬又厚的舌頭。蛇的舌頭非常細長,前端有壹個深叉,鞘內有壹個基部。它們經常通過口腔前端的切跡進行拉伸和收縮,以收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氣味”分子,並送到鼻鋤產生嗅覺。
5.蜥蜴壹般都有外耳道,即使沒有,也能從外面看到耳膜。蛇沒有外耳和鼓膜,所以外部沒有聽覺器官的痕跡。
6.蜥蜴的尾巴很長,壹般等於(或僅略短於)頭長,或者是頭長的2-3倍。蛇的尾巴比較短,從身長的1/2到1/4不等(即尾巴長度占其總長度的1/3-1/5)。
蜥蜴的類型和形態
如果從解剖結構上詳細比較蜥蜴和蛇的區別,也可以舉出壹些。雖然兩者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就動物界發展中的有機結構的進化程度而言,兩者處於同壹發展階段,而且非常相似。所以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分類學家都把它們放在爬行動物的有鱗目中,區分為兩個不同的亞目。
爬行動物綱
scale order squam ATA
蜥蜴亞目蜥蜴亞目或蜥蜴亞目
蛇亞目的蛇亞目或蛇亞目。
Lacertilia和Serpentes是兩個拉丁詞,Sauria和Ophidia是兩個希臘詞。用的時候要用兩個拉丁字符或者兩個希臘字符,不能壹個都不用。
世界上大約有6000種蜥蜴,分屬20個科。已知我國蜥蜴約有150種,分屬於以下8科。
1.壁虎科的壁虎科包括各種壁虎、蜥蜴、沙虎、瞼虎等。已知我國約有10屬30種,壁虎科很多種類是與人類共同生活的蜥蜴。它們扁平輕巧,手指和腳趾擴張,下表面形成許多皮褶,皮褶由無數亞顯微的細毛組成。它們具有粘附能力,擅長在光滑的墻壁或天花板上爬行,晚上在燈光下積極捕捉昆蟲。
2.鬣蜥科的鬣蜥科包括各種鬣蜥、樹蜥、龍蜥和沙蜥。中國有9屬約50種。這些蜥蜴的大部分脖子和背上都有長長的鱗片,形成脖子和後背。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別很大。如樹蜥和龍蜥擅長攀爬,身體較輕,體表粗糙(鱗片尖出或成脊狀),四肢、手指和腳趾細長,爪子發達,尾巴纏繞。再比如飛蜥的前後肢之間有壹層發達的皮膜,由幾對細長的肋骨支撐形成“翅膀”,可以從高處滑翔到地面,也可以從這棵樹滑到另壹棵樹上。它們不會真的飛。再比如沙蜥生活在沙漠地區,往往會迅速將身體埋在沙子裏,壹方面是為了逃避空曠荒野中敵人的追殺傷害,另壹方面是為了躲避沙漠中烈日的炙烤。它們的身體又寬又平,有利於左右擺動挖沙入洞。眼瞼邊緣的鱗片發達,可以防止沙子侵入眼睛。手指和腳趾上的鱗片特別發達,形成所謂的“流蘇邊”,只有流蘇邊和爪子接觸沙面,以減少承受沙溫的面積。
3.鰻科,如各種蛇蜥蜴。中國有1屬3種,適應地下洞穴生活。身材修長,四肢完全退化,耳洞也縮小了,樣子像條蛇。
4.爪蟾科有2屬4科2亞科。它是壹種具有更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有1種,隸屬於鱷魚的1屬,僅分布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5.巨蜥科只有1屬約30種,大部分是巨蜥,其中科摩多蜥是最大的蜥蜴,全長4米。圓鼻巨蜥在中國僅有1種,全長超過2米。它們喜歡生活在水中,有壹條又長又平的尾巴,這是壹個強大的滑水工具。
6.二巴戟科1屬只有4 ~ 5種。中國只有1種白尾雙足蜥蜴。它們是生活在營地下洞穴裏的蠕蟲狀蜥蜴,四肢退化,雄性只剩下壹對扁平的鰭狀後肢。眼睛的退化隱藏在鱗片下,耳洞也退化了。
7.蜥蜴科包括各種蜥蜴、草蜥蜴、地蜥蜴等。已知中國有4屬25種。蜥蜴主要分布在北方幹燥的環境中,蜥蜴多分布在南方。它經常在草地上和灌木上活動,身體輕,尾巴長,善於攀爬。
8.蜥蜴科包括各種石龍子、蜥蜴、蜻蜓、島蜥蜴、南方蜥蜴等。中國已知有8屬30種。本科蜥蜴生活在地面,身體正常,四肢發達,擅長在地面奔跑。海龍屬多在雕落物中行走,體形細長,體表光滑,四肢無力。下眼瞼上有壹個透明的“眼瞼窗”,當眼瞼閉合時,可以透過危險窗感知到光線強度。
蜥蜴大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區。少數物種可以生活在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如秦嶺蜥蜴、山地蜥蜴和康定蜥蜴。西藏沙蜥和喜馬拉雅鬣蜥是少數垂直分裂最高的蜥蜴,它們的生活區域往往在4000米左右。
蜥蜴的形狀可以分為四部分:頭、軀幹、四肢和尾巴。頭與軀幹之間的頸部在外觀上沒有明顯的界限,但頭部可以靈活轉動。
妳可以看到嘴巴,壹對鼻孔,壹雙眼睛和頭上的壹對耳洞。如果沒有外耳道,鼓膜位於表面,有些種類的鼓膜上覆蓋有細鱗片或圓錐狀鱗片。頭部覆蓋著鱗片。各種蜥蜴頭背部大鱗片的數量和排列是壹致的,可以作為分類鑒定的依據。上下唇和頸部的鱗片也比較壹致,也可以作為分類的參考。
覆蓋在樹幹外的鱗片的形狀、大小、行數和結構也是分類和鑒別的依據。
前後肢分別分為肱骨(大腿)、前臂(小腿)、手掌(足底)和手指(腳趾)。前後肢均有5指,趾趾有爪。
肛門位於尾基部的腹側表面,是尾巴和軀幹的分界線。
蜥蜴的性別差異有利於繁殖季節相互識別,白天活動的蜥蜴更明顯。夜間活動的蜥蜴可能通過嗅覺識別異性。鬣蜥科的樹蜥蜴(Calotes)和龍蜥蜴(Japalura)在雄性的脖子後面有長長的鬣蜥。天龍、棘龍等。男性喉有壹個長而顏色鮮艷的喉囊。石龍子的雄性頭比例較大,頭頸常呈紅色。雄性蜥蜴身上有亮點是最常見的現象。例如,蛇龍的雄性背部有幾個翡翠綠色的短橫條,草蜥的雄性側部有亮綠色的縱條,沙蜥的雄性側部腋下或腹面有紅斑。雄性的這種特殊染色在繁殖季節往往特別鮮艷。
生態習慣
生殖和長壽
蜥蜴有體內受精的連接器。壹般在春末夏初進行交配繁殖。有些種類的精子可以在女性體內維持數年的活力,交配壹次就可以產生數年的受精卵。有些蜥蜴只有雌性。據研究,它們是單性生殖物種。這些蜥蜴的染色體通常是非整倍體的。壹些通常兩性繁殖的物種在某些環境條件下會轉向單性生殖。認為孤雌生殖有利於所有成員參與後代的生成,有利於迅速擴大種群,占領生存領域。
大部分種類的蜥蜴都是卵生的,夏天通常在溫暖、潮濕、隱蔽的地方產卵。雞蛋的數量從壹兩根到十幾根不等。卵子的大小和個體的大小有壹定的關系。壁虎科的卵略圓,殼內鈣較多,殼硬而脆。其他蜥蜴的卵大多呈長方形,外殼堅韌而有彈性。
有些蜥蜴卵在母體的輸卵管後段(“子宮”)開始發育,直至生出幼蜥蜴,這種蜥蜴稱為卵胎生。石松科的許多物種是卵生的,而其他科的大多數蜥蜴是卵生的。同壹屬中有些種是卵生的,有些種是卵生的。例如,馬布亞多刺蟻是卵生的,而多刺蟻是卵生的。另壹個例子是海龍屬中的兩個相似物種——海龍。秦嶺蛇是卵生的,而溪蟹是卵生的。藏紅花石蜥是我國特有動物,當年年底在母體輸卵管內發育成熟,次年5月才從母體中出來。懷孕後期的鱷蜥解剖顯示,成熟的小蜥蜴沒有卵黃,但母體輸卵管壁布滿微血管網。有可能處於發育後期的幼蜥是依靠母體獲得營養的,應該屬於為數不多的胎生蜥蜴之壹。
蜥蜴通常壹年繁殖壹次。而熱帶溫暖濕潤環境下的壹些物種,如島蜥(Emoiatrocostata)、南方蜥、托卡、褐帶半趾蜥、多齒蓋蜥等,壹年四季都能繁殖。
蜥蜴的壽命主要基於動物園保存的數據。飛蜥2-3年,島蜥4年,南方蜥5年,巨蜥12年,毒蜥25年。最長的記錄大概是壹種蛇蜥54年。這些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自然界的實際情況,只能作為參考。
活動和餵食
蜥蜴是變溫動物。生活在溫帶和寒帶的蜥蜴在冬季進入休眠狀態,表現出季節性活動的變化。由於氣候溫暖,生活在熱帶的蜥蜴壹年到頭都很活躍。但在特別炎熱幹燥的地方,也有夏眠以生存高溫幹燥、食物匱乏的惡劣環境的現象。可以分為三種:白天活動,晚上活動,早晚活動。不同活動類型的形成主要取決於食物對象的活動習慣等因素。
個別蜥蜴的活動範圍有限。樹棲蜥蜴往往只在幾棵樹之間活動。根據研究的幾種地動蜥蜴,如南方蜥蜴,平均活動範圍約為1,000平方米。有些物種還表現出年齡差異。剛孵化出來的Sphenomorplus大多在孵化的水域附近活動,成年後再轉移到遠處的森林中。
大多數蜥蜴吃動物性食物,主要是昆蟲。壁虎是夜行動物,以鱗翅目等昆蟲為食。較大的蜥蜴如壁虎也能吃鳥和其他蜥蜴。巨蜥可以吃魚、青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動物。還有壹些蜥蜴,比如Agama,主要吃植物性食物。由於大多數物種捕捉並食用大量昆蟲,蜥蜴在控制害蟲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很多人認為蜥蜴是有毒的動物,這是錯誤的。在世界上6000種蜥蜴中,已知的有毒蜥蜴只有兩種,屬於蜥蜴科(Helodermatidae),而且這兩種蜥蜴都分布在北美和中美洲。
尾巴的自我切割和再生
許多蜥蜴在受到敵人攻擊或受到嚴重幹擾時,經常會折斷尾巴。斷了的尾巴不停地跳動,吸引敵人的註意,但它們都跑了。
這種現象被稱為自我攔截,可以認為是壹種避免敵人傷害的保護性適應。自我切割可以發生在尾巴的任何地方。但是尾巴被割斷的地方並不在兩塊尾椎骨的連接處,而是在同壹個椎體中間的特殊軟骨隔膜處。這種特殊的橫膈膜結構是在尾骨骨化過程中形成的,由於尾骨肌肉的強烈收縮而斷裂。橫軟骨中的細胞終身保持胚胎組織的特性,並能持續分化。所以尾巴斷了之後,可以從那裏再生壹條新的尾巴。再生的尾巴沒有分節的尾骨,而是壹條連續的骨脊,鱗片的排列和結構也與原來的尾巴不同。有時尾巴沒有完全斷掉,於是軟骨隔膜不斷分化再生,產生另壹條甚至兩條尾巴,形成分叉的尾巴現象。在中國,壁虎科、蛇科、蜥蜴科、護膚科的蜥蜴都具有自切割再生能力。
變色和發聲
蜥蜴的變色能力非常強,尤其是變色龍,因其良好的變色能力贏得了“變色龍”的美譽。中國的大部分樹蜥和龍蜥也有變色的能力。其中,變色樹蜥(Calots versicolor)在陽光照射的幹燥處,顏色變淺,頭頸變紅。轉移到潮濕的地方,紅色逐漸消失,顏色逐漸變深。蜥蜴的顏色變化是壹種無意識的生理行為變化。與光線的強弱、溫度的變化、動物本身的興奮程度、個體的健康狀況有關。
大多數蜥蜴是沈默的。壁虎是個例外,很多物種都能發出很大的聲音。幾米外都能聽到壁虎的聲音。壁虎的叫聲並不是求偶的標誌,而可能是警惕或占有領地的信號。
別名麻蛇、馬蛇、馬舌、蜥蜴。
它來自麗蜥科的蜥蜴Eremias argus Peters,被用作幹燥全身的藥物。夏秋季節捕撈,摔死或開水燙後曬幹或曬幹。有的地方,被抓後噴白酒,死後放在通風處陰幹。
性味鹹涼。
功能:化痰、散結、利尿。用於癲癇、小便不利、氣滯等癥;外用治療淋巴結核和瘡毒。
用法用量:0.5 ~ 1 RMB(或1 PCs),烘焙研磨成粉;外用適量,焙幹,研末,香油調和。
備註:(1)Eremias brenchleyi Guenther,同屬動物,與前壹種非常相似,也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