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知母簡介

知母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知母的別名 7 來源 8 產地 9 原植物形態 10 知母的栽培 10.1 習性 10.2 栽培 10.3 病蟲害 11 采收與初加工 12 性味歸經 13 知母的功效與主治 14 知母的用法用量 15 知母的化學成分 16 知母的藥理作用 17 知母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17.2 來源 17.3 性狀 17.4 鑒別 17.5 檢查 17.5.1 水分 17.5.2 總灰分 17.5.3 酸不溶性灰分 17.6 含量測定 17.6.1 芒果苷 17.6.2 知母皂苷BⅡ 17.7 知母飲片 17.7.1 炮制 17.7.1.1 知母 17.7.1.1.1 含量測定 17.7.1.2 鹽知母 17.7.2 性味與歸經 17.7.3 功能與主治 17.7.4 用法與用量 17.7.5 貯藏 17.8 出處 18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知母的方劑 2 用到中藥知母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知母 1 拼音

zhī mǔ

2 英文參考

Anemarrhena hodeloides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rhizoma anemarrhenae [朗道漢英字典]

anemarrhena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on anemarrhena rhizom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知母為中藥名,見《神農本草經》[1]。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 的幹燥根莖[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hizoma Anemarrhen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mon anemarrhena rhizom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知母的別名

地參、羊胡子根、穿地龍[1]。

7 來源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的根莖[1]。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 的幹燥根莖[2]。

8 產地

知母主產河北、山西[1]。

9 原植物形態

知母株高60120cm。根莖肥厚,橫生,殘留黃褐色纖維狀舊葉殘基,下部生有多數肉質須根。葉基生,線形,花莖直立,不分枝,黃白色或淡紫色。蒴果長圓形,種子黑色,長三棱形。花期5月至8月。果期8月至9月。

10 知母的栽培 10.1 習性

知母生於向陽山坡、幹燥丘陵或草原地帶,喜溫暖,耐寒、耐旱,生長期不宜過多澆水。根莖易腐爛。對土壤要求不嚴,山坡、丘陵、地邊、路旁等零星地均可種植。宜選向陽、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質壤土和砂壤土栽培。

10.2 栽培

用種子和分根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春播4月初,秋播在10月底至11月初,次年4月出苗,秋播出苗較整齊。條播行距25cm,覆土2cm,播種量每公頃7.512kg。分根繁殖。按2530cm行距開68cm深溝。按株距1520cm栽種,覆土壓緊澆水苗期需進行松土除草。按15cm株距定苗,生長期適當追肥。

10.3 病蟲害

知母的病蟲害有黑粉病,蠐螬。直播者3年收獲,分根繁殖者2年收獲。趁鮮剝去外皮,用硫磺熏34小時,切片曬幹或烘幹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每公頃可收幹貨3t。

11 采收與初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幹,習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幹。(《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2 性味歸經

苦,寒[1]。入肺、胃、腎經[1]。

13 知母的功效與主治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1]。治熱病高熱,煩燥口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1]。

知母為眼科常用清熱瀉火藥,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1)用於眼丹、眼癰伴見高熱、煩渴、脈洪大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2)用於陰虛火旺所致多種內外障眼病,如暴盲,綠風內障、混睛障等。知母能滋陰潤燥,清瀉虛火。常與黃柏配伍,如知柏地黃丸。

(3)用於消渴以及消渴所致視網膜病變及晶珠混濁等目病。常配伍天花粉、麥冬、玉米須等。

14 知母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1]。

15 知母的化學成分

知母含多種知母皂苷(Timosaponin),還含芒果苷、異芒果苷、鞣酸等[1]。又含菝葜皂苷元、馬爾可皂苷元、薯蕷皂苷元、寶藿苷、淫羊藿苷、知母屬皂苷Ⅰ~Ⅳ等[1]。

知母根莖含知母多糖A~D、順扁柏樹脂酚、咕噸酮C糖苷、β谷甾醇、煙酸等[1]。

16 知母的藥理作用

知母浸膏對兔有解熱作用,煎劑在體外對葡萄球菌,痢疾、傷寒、大腸等桿菌和常見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1]。

知母提取物對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1]。

知母水提取物對兔和小鼠實驗性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1]。

知母能保護機體腎上腺皮質免受外源性皮質激素的抑制[1]。

知母對動物腎上腺素能和膽堿能神經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也可抑制Na+,K+ATP酶活性,拮抗地塞米松對兔血漿激素的影響,抗血小板聚集,還可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等[1]。

17 知母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知母

Zhimu

ANEMARRHENAE RHIZOMA

17.2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deloides Bge.的幹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幹,習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幹。

17.3 性狀

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壹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壹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並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17.4 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10ml,超聲處理20分鐘,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芒果苷對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壹水(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取本品粉末0.2g,加30%丙酮10ml,超聲處理20分鐘,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知母皂苷BⅡ對照品,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層溶滾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壹法)。

17.5.2 總灰分

不得過9.0%(附錄ⅨK)。

17.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4.0%(附錄ⅨK)。

17.6 含量測定 17.6.1 芒果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15:8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8nm。理論板數按芒果苷峰計算應不低於6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芒果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l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40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於0.70%。

17.6.2 知母皂苷BⅡ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辛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壹水(25:75)為流動相;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理論板數按知母皂苷BH峰計算應不低於10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知母皂苷BⅡ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0.50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1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30%丙酮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400W,頻率40kHz)30分鐘,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30%丙酮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ul、10μl,供試品溶液5~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用外標兩點法對數方程計算,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知母皂苷BⅡ(C45H76O19)不得少於3.0%。

17.7 知母飲片 17.7.1 炮制 17.7.1.1 知母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幹燥,去毛屑。

本品呈不規則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黃棕色或棕色,可見少量殘存的黃棕色葉基纖維和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切面黃白色至黃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17.7.1.1.1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於0.50%,含知母皂苷BⅡ(C45H76O19)不得少於3.0%。

17.7.1.2 鹽知母

取知每片,照鹽水炙法(附錄ⅡD)炒幹。

本品形如知母片,色黃或微帶焦斑。味微鹹。

45H76O19)不得少於2.0%。

17.7.2 性味與歸經

苦、甘,寒。歸肺、胃、腎經。

17.7.3 功能與主治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17.7.4 用法與用量

6~12g。

17.7.5 貯藏

置通風幹燥處,防潮。

17.8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