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在哪些朝代,羊肉成為了當時人們的任性選擇。

在哪些朝代,羊肉成為了當時人們的任性選擇。

歷史上羊肉滋養了很多中國人!漢唐宋元時期,羊肉是中原的主宰。貴族學者不厭倦羊肉日食;對豬肉並不“感冒”。唐朝時,壹個官員升到壹個部門或壹個官員升遷,都要設宴慶祝,並向天子獻上食物,稱為“燒烤宴”。其中有牛、羊、雞、鵝甚至鹿、熊野味,但豬肉缺少“席位”。

到了宋代,皇家廚房只用羊肉,朝廷每天要宰兩三百只羊。宋英宗削減了開支,但皇宮仍然每天宰殺40只羊。到了元朝,來自草原的蒙古人更是對羊情有獨鐘。元朝皇帝壹個人吃飯,每天殺五只羊。

看《宋人筆記》《東京夢中華》《梁之夢》,裏面記載了北宋都城的民間美食,原料就是羊肉。比如市內有幾家專門做羊肉的“肥羊飯店”,賣的是軟羊、大骨頭的甲魚背、大塊的爛蒸羊肉、四塊羊雜、四塊羊肉,都是羊肉菜。

其他酒店和茶葉店也有羊肉小吃零售,風格多樣,包括水煮羊肉,旋轉油炸羊肉,烤羊肉,牛奶煮羊肉,四軟羊肉,酒蒸羊肉,繡花吹羊肉,五味杏黃油羊肉,細劃痕蒸羊肉,甲魚蒸羊肉...至於頭蹄型,有頭魚、批切羊頭、細點羊頭、羊腳。此外,還有羊脂韭菜餅和以羊肉為餡的羊肉饅頭...光是看菜單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流口水了!

直到明朝,人們的口味發生了變化,豬肉才逐漸成為主流。明宮大廚每年用豬19000頭,但羊肉的消耗量還是不小,每年殺羊10000多只。

北方人嗜吃羊肉,除了自然環境、經濟結構、生活習俗等原因外,很可能與古代人的健康觀念有關。古代醫學認為豬肉“微毒”,長期食用會“封閉血管,削弱筋骨”,會“動風致病”。如果妳患過傷寒、瘧疾痢疾、痰等疾病,吃豬肉會“復發”!

至於羊肉,它沒有毒性。雖然是大熱,但由於其性苦,不會有害。中醫認為,羊肉能助元陽,補精血,治肺虛,益勞損,暖胃。總之好處多多,無異於美味滋補品。醫聖張仲景還發明了“當歸生姜羊肉湯”,是治療婦女產後虛勞最有效的方法。壹副藥裏面有羊肉和生姜,估計味道應該很好。

但是,有些人“不信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嗜吃豬肉。有壹次他在壹次官員聚會上表揚豬肉,同事範春福問他:“乃法怎麽了?”我該怎麽辦?東坡反駁道:“春福誣告豬肉!”——這也可以反證當時人們對羊肉的依賴和對豬肉的偏見。

喜歡吃豬肉的蘇東坡不斷給別人吃羊肉的機會。他是當時的文豪,全世界的學者都爭相學習他的文筆。當時有“蘇文生,吃蔬菜湯;蘇文被煮熟了,吃羊肉。

東坡的書法蒼勁有力,有個高級武官專門收藏他的墨跡。就算他記個筆記,也能拿回幾斤羊肉。東坡的朋友韓宗儒發現了這壹招,於是沒事就給東坡寫信,得到的回復是換羊肉。此事被東坡知道,故意磨蹭,不肯回書。使者催促回話時,東坡說:告訴妳父母,今天的“宰”(屠夫休息,沒有羊肉吃)!

東坡壹生坎坷,屢遭貶謫,生活艱難。他之所以吃便宜的豬肉,也和羊肉不能吃,吃不起有關。他被貶徽州時,邊城蕭條,每天街上只殺壹只羊,不夠官員吃飯。作為壹個有罪的大臣,東坡當然不敢和別人爭這個。所以他要求屠夫每次都把去掉肉的羊脊骨留給他。拿回去煮熟,撈起,用酒泡壹下,撒點鹽,放在火上,從關節處撈起殘肉。半天也能挑出來。這壹刻,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想到蟹爪肉的味道就這麽多!

這段軼事記載在東坡給弟弟蘇轍的信中。他對蘇轍說:妳在官飯堂三年,吃的羊肉摸不到骨頭。妳在哪裏體驗過這種味道?但妳也可以試試,只有這樣,“狗都不快樂”——蘇東坡即使淪落到悲慘的境地,也不會改變他貪玩灑脫的性格!

到了清朝,豬肉已經取代了羊肉的主要地位,但是羊肉依然沒有被拋棄。清代美食家袁枚寫過《隨園食單》,裏面有專門做羊肉的章節。名字是羊頭、羊蹄、羊湯、羊肚湯、紅燒羊肉、炒羊肉絲、烤羊肉、全羊等。,並且陳述了烹飪要領,可以作為廚房的指南。

但是有壹種特殊的吃羊肉的方法,袁枚沒有提到——用羊肉釀酒。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在城頭唱道:“我已備了羊酒,賞妳三軍。”摯友田漢寫過《塞外村女》,歌詞裏寫著“富人們在家裏坐成壹團,羔羊對酒笑”。按照壹般的理解,“羊肉酒”就是肉和酒;其實這四個字就是壹款酒的名字。這種酒在晉代就已經有了,在唐宋明清時期依然流行。北宋東京的高級餐廳裏,壹個角落(是今天說的“領帶”嗎?)“羊肉酒”要賣八十壹便士!蘇軾還寫過壹首詩“試開雲夢羊酒,快瀉錢塘王耀舟”。

羊肉酒真的是羊肉做的。《本草綱目》記載了古代釀造此酒的配方:“以米為石,米照常泡,嫩肥羊肉七斤,曲十四兩,杏仁壹斤,煮之,米拌汁,哪個朝代加木香?羊肉成了當時人們的任性選擇?壹兩壹起釀。”他還說,經常喝這種酒,可以健脾胃,益腰,大大補充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