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簡介
pí pá yè
2 英文參考folia eriobotryae [朗道漢英字典]
flower of loqua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olium Eriobotry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oquat leaf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枇杷葉
枇杷葉為中藥名,出《名醫別錄》。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幹燥葉[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Folium Eriobotry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loquat leaf(《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葉[2]。
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幹燥葉[1]。
7 產地枇杷葉主產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地[2]。
8 原植物形態常綠喬木或灌木。葉互生,長橢圓或倒卵形,邊緣上部有疏鋸齒,基部楔形,上面多皺,下面及葉柄密被銹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具淡黃色絨毛,花芳香;萼征5;花瓣5,白色;雄蕊20;子房下位,2~5室,每室胚珠2,花柱2~5,基部合生,有毛。梨果卵形,扁卵形或長卵形,橙黃色,肉甜。種子1至數粒,棕褐色,有光澤。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
種於村邊、平地、坡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
9 采收與初加工全年可采,曬至七八成幹時,紮成小把,再曬幹。
10 生藥性狀葉長圓形、倒卵形,長12~30cm,寬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近基部全緣;上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下表面密被黃色絨毛,主脈明顯突起,側脈羽狀;葉柄極短,被棕黃色絨毛。革質而脆,易折斷。無臭、味微苦。
11 性味歸經枇杷葉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肺、胃經[2]。
12 枇杷葉的功效與主治枇杷葉具有清肺止咳,降氣和胃,止渴的功效,治肺熱咳嗽氣喘,咳血,衄血;胃熱嘔吐,呃逆,妊娠惡阻,小兒吐乳,消渴及肺風面瘡,酒皻鼻赤[2]。
13 枇杷葉的用法用量煎服:4.5~9g,刷去毛[2]。
治肺病蜜炙用,治胃病姜汁炒用[2]。
14 枇杷葉的化學成分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齊墩果酸、維生素B1、和C、鞣質、有機酸、糖類等。
枇杷葉含皂苷、熊果酸、齊墩果酸、苦杏仁苷、枇杷佛林、金絲桃苷、鞣質、糖類及山梨醇[2]。
鮮枇杷葉含揮發油,油中主含反式橙花叔醇及金合歡醇等[2]。
15 枇杷葉的藥理作用枇杷葉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
苦杏仁苷有止咳作用,其水解產物苯甲醛在消化道有抑制酵母、防止發酵的作用[2]。
16 枇杷葉制劑枇杷葉膏
17 枇杷葉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枇杷葉
Pipaye
ERIOBOTRYAE FOLIUM
17.2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I,indl.的幹燥葉。全年均可采收,曬至七、八成千時,紮成小把,再曬幹。
17.3 性狀本品呈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2~30cm,寬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近基部全緣。上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下表面密被黃色絨毛,主脈於下表面顯著突起,側脈羽狀;葉柄極短,被棕黃色絨毛。革質而脆,易折斷。氣微,味微苦。
17.4 鑒別(1)本品橫切面:上表皮細胞扁方形,外被厚角質層;下表皮有多數單細胞非腺毛,常彎曲.近主脈處多彎成人字形,氣孔可見。柵欄組織為3~4列細胞,海綿組織疏松,均含草酸鈣方晶和簇晶。主脈維管束外韌型,近環狀;束鞘纖維束排列成不連續的環[3],壁木化,其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薄壁組織中散有黏液細胞,並含草酸鈣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枇杷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l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壹丙酮(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不得過13.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H 第壹法)。
17.5.2 總灰分不得過9.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K)。
17.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7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8.0%。
17.7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D)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砝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甲醇0.5%醋酸銨溶液(67:12:2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熊果酸峰計算應不低於5000。
17.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齊墩果酸對照品、熊果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齊墩果酸50μg、熊果酸0.2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7.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粗粉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加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7.7.4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齊墩果酸(C30H48O3)和熊果酸(C30H48O3)的總量不得少於0.70%。
17.8 枇杷葉飲片 17.8.1 炮制 17.8.1.1 枇杷葉除去絨毛,用水噴潤,切絲,幹燥。
本品呈絲條狀。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下表面可見絨毛,主脈突出。革質而脆。氣微,味微苦。
17.8.1.1.1 含量測定同藥材。
17.8.1.2 蜜枇杷葉取枇杷葉絲,照蜜炙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
每100kg枇杷葉絲,用煉蜜20kg。
本品形如枇杷葉絲,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微顯光澤,略帶黏性。具蜜香氣,味微甜。
17.8.1.2.1 檢查水分同藥材,不得過10.0%。
總灰分同藥材,不得過7.0%。
17.8.1.2.2 鑒別(除橫切面外)同藥材。
17.8.1.2.3 含量測定同藥材。
17.8.2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肺、胃經。
17.8.3 功能與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用於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
17.8.4 用法與用量6~10g。
17.8.5 貯藏置幹燥處。
17.9 出處《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