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起源是什麽?
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版本,已知的有以下六種:
1.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盡。深感遺憾的人們做了粽子,舉行了龍舟比賽來紀念他,然後它逐漸演變成了端午節。這是最流行的說法。
2.道教中祭祀土蠟的習俗。道書上說:“五月五日是迪拉,可以在這壹天道歉。請改官職,祭祖。”
3.勾踐練水軍。《萬物起源》記載,每年5月5日,天氣轉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踐在這壹天開始操練水軍,終於打敗了吳。
4.紀念孝女曹e .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記錄他14歲的女兒曹娥在17的河邊嚎啕大哭,發現父親的屍體後投河自盡。
5.紀念介子推。相傳,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5月5日不準點燃火炬。因為這個時候天氣暖和,可以吃冷食。這壹天之前的冷食容易得傷寒,治療困難。
6.紀念伍子胥。《荊楚紀年》:“五月五日,屆時迎吳郡。”伍子胥獻身被殺,屍體被拋入河中,化為陶神。每年五月初五,錢塘江口出現月經初潮,人們駕船追潮,希望能見到伍子胥。